末了高倉健說:“開機還得一段時間,我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拉大提琴。”
這份敬業令人欽佩,大提琴音色深沉憂傷,最適合這部電影。
劇中有一段男主在風中的山崗上拉琴的情節,是很重要的點睛之筆,得長鏡頭表現。
本來蘇長青是打算要求高倉健學學拉大提琴架勢的,不求拉得多好聽,至少姿勢手型得熟練,現在他自己提出來練習就更好了。
如此一來得儘快拿出劇本來,可蘇長青這段時間真的很忙,不然也不用從韓國提前回來了,能寫作的時間有限。
還有一星期國內公映,廣告牌得抓緊時間投放出去,老金估算得花費七八百萬,這是一筆大開銷,很多具體工作得蘇長青最終拍板。
不過四維廣告公司早有準備,早就策劃了之外最大規模的一輪戶外投放。
好萊塢引進片也投放過大型戶外廣告,麵對霸道而不專業的發行係統,最終也是製片方買單,錢肯定花得比四維多,但是廣告牌數量卻要少得多,當時但凡收費都實行內外商兩個價,公開宰外國人。
“在接下來的一星期內,要讓絕大多數潛在觀眾知道要上映了。”
後期已經進入尾聲,胡軍現在籍籍無名,但以穆沐目前的名氣人氣,電視台訂購情況相當不錯,最好的情況下收入很可能不亞於。
想要拍好這類愛情劇,一定要明白女主比男主重要得多。
韓國在這類劇上做得最成功,他們基本模式就是鐵打女主流水男主。
宋慧喬可以從世紀元年的當紅二十年,期間韓國的小生不知已經換了幾茬,最後姐弟配成了常態,不少男星紅極一時但也曇花一現。
這類劇以女性觀眾為主,有個討人喜歡的大美女能讓她們代入就行了,但男主得常換常新,女人的愛情劇類似於男人的小黃片,不停換人才有新鮮感。
穆沐這段時間特彆忙,除了製作電視劇後期,還在向在家養胎待產的王非學唱歌。
現在電視劇宣傳的路數就是一家家電視台去接受訪談,最後男主或者女主現場唱歌,唱得不怎麼樣也沒關係,反正觀眾愛屋及烏不太在乎。
這些套路都是和香港人學的,大大拉低了進入歌壇的門檻,許多審美標準被重設,以至於大量不怎麼會唱歌的人都成了歌手。
這方麵台灣做得更好些,不少藝人是因為會唱歌才去演戲的,而香港大多數情況正好倒過來,所謂四大天王真會唱歌的隻有張學友。
既然現在流行影視歌三棲,就得跟著潮流,穆沐學唱很積極,而且唱得也不錯,應付現場表演是夠了,至於能不能成為歌手,那就看聽眾買不買帳了。
一個星期之內,吳鯨的巨型海報全國各大城市鋪開,國內是他的主場。
本來想搞了首映式,與韓廠長溝通後打消了念頭。
“這片子不太符合韜光養晦原則,早一年晚一年都可能被斃了,也就是乘了今年台海危機的東風,在北京弄首映式請哪個領導參加好?還是低調些算了吧。”
既然如此就完全商業化宣傳,八月一日,正式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