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愛的小禮物(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768 字 11個月前

</p>

蘇長青隻敲了兩下門,裡麵八幡晴美就應道:“來了,您稍等。”

黑色的磨石步道,青翠的玉扇鬆,廳裡已經亮起柔和的黃色燈光,八幡晴美一身白色的家居和服,笑著開了門。

“您辛苦了。”

“呃……你也辛苦了。”

八幡晴美最近的確辛苦,看上去比一星期前略顯清瘦,白色的和服穿在身上如同一支純潔的百合花。

“典禮累壞了吧?”

晴美笑著收好蘇長青脫下的鞋,並未回答:“外送要再等等,我才打了電話。”

尺有所短,八幡晴美上天入地很能折騰,卻不擅長烹飪。

她說在學校裡學過,但從未真正實踐,也就不拿蘇長青做實驗了。

這種務實的態度令人欣賞,蘇長青也不想成為溫馨實驗的犧牲品。

不過她也不是啥都沒做,超市買了兩條魚,回來把魚肉片下來切成片,裝在漂亮的盤子裡,弄了兩個刺身。

這無疑是大自然的恩賜,純天然一點煙火氣都沒有,不時不食旬之味。

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結合一代目的生活經曆,蘇長青認定國內的餐飲早晚也會重新分餐,並且精致化,因為最符合商家利益。

大碗大盤子大家夥圍一大桌子吃飯的確親密無間氣勢壯觀,但這種進餐方式早晚難以為繼。

衛生習慣改變是一回事,主要還是隨著物價上漲,商家在不漲價的情況下隻能縮小盤子減少菜量。

可減少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減,那就隻能走精致化道路,在顧客帶不走的裝修和餐具上下功夫,菜量雖然越來越少但擺盤越來越好看,至少看上去賞心悅目適合發朋友圈。

最終則必定分餐,一來符合自古以來傳統,二來杜絕口水交換更衛生,最關鍵是能把一盤菜分成幾碟子賣,效益上劃算得多。

不過這個習慣要改變到家庭恐怕得幾十年功夫,畢竟當年合餐代替分餐也用了幾十年功夫。

等菜的功夫,兩人互相詢可了這幾天的狀況。

蘇長青的情況比較簡單,一切準備就緒,選好的民居整理期間就可以開拍些外景,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八幡晴美的情況則比較混亂,按她的話說:“家族擁有的神社,三分之一入不敷出。”

這真的很奇怪,天下還有賠錢的廟?

當然有,自古荒村廢寺的情況多了去,八幡旗下神社不是這種極端情況,但骨子裡差不多,都因為社會經濟不穩。

八幡晴美說:“富士山上除了本宮大社,圍繞周邊還有七家淺間神社,我們旗下隻有這八家神社得到政府補充,其餘都是自負盈虧,與其他神宮國社不能比。”

帶神宮二字的都是皇室神社,國社名義上獨立法人,實際上相當於國營神社,這兩種都是政府養著。

八幡的這八家之所以能拿到補助,是因為都是德川家康建造的真正古建築,有四百多年曆史,為了旅遊業也會補助他們。

然而日本神社實行七十年翻新造替政策,其他神社不但自負盈虧,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重建,於是數十年積累可能就沒了。

這也是日本人心甘情願為神社捐獻的深層原因,不捐的話也許過段時間就沒了。

“終戰前隻有三百多家淺間神社,戰後隨著經濟騰飛,五十年年間擴張了近四倍,現在弊端都出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