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動了念頭,有些事就得趕緊做,彆等張大胡子兩年後霸了資源,拍一係列莫名其妙的東西出來。
“又是金庸?金庸的被翻拍太多次了,彆的能拍嗎,比如古龍。”
杜可可不想走尋常路。
彆的當然能拍,但最好彆找那個麻煩,蘇長青並不指望拍電視劇拿什麼獎,這隻是一項業務,四維的大方向仍以電影為主。
他解釋道:“金庸是編劇出身,他的書場景比較集中,故事基本發生在幾個地方,舞台感很強,特彆適合改編成劇。
古龍的情節比較跳脫,靈感迸發的情況太多,劇本改編特彆難,不容易拍出原著的味道。”
在座的人基本都看過金庸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於是七嘴八舌討論如何改編才能更勝一籌。
“要拍就拍出最好的,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拍砸了,肯定被罵半死。”
的確會被罵半死,大胡子被罵了二十年,可能仍會一直被罵下去。
一部兩部戲拍砸了大家是諒解的,但主創得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可他沒有,然後把大部分都拍砸了,那不挨罵還想怎麼著。
不過蘇長青一直認為大胡子實景拍攝的製作水準還是甩香港各版本幾條街的,配樂畫麵都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主要敗在編劇和導演對武俠劇的認識上。
一部武俠劇質量的好壞,和攝影、演員水準、服飾、場景、畫麵色調、配音、配樂、武打設計等等都密切相關,除了武打設計仍不太行,九十年代末期大陸在每個環節上的水平都是更高的,但是大胡子的編劇不理解原著,導演統籌能力也不足,節奏控製失調、後期剪輯混亂,出來的東西往往低於觀眾期望。
尤其還是打著央視名頭開拍,就更容易讓人失望,最難容忍的是明明缺乏創意,卻非得作些莫名其妙的改編,再加上高高在上不願聽取意見,那就真令人討厭了。
拋開陪伴成長的情懷實事求是地說,**十年代的港台電視劇製作真的都相當粗糙,大部分鏡頭都是室內搭景拍的,換場景就是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但人家編劇厲害,總能吊著觀眾的胃口講故事。
另外就是改編得特彆通俗,鏡頭語言和台詞都大白話,看著特彆輕鬆,我們的編劇往往賣弄水平,不願意貼地氣。
開拍金庸劇是無法避開比較的,香港的李添勝九十年代開拍了一係列金庸劇,九四年是射雕、九五年是神雕、九六年笑傲,後來九七年拍了天龍、九八年鹿鼎記、九九雪山飛狐。
這些武俠劇後來被網友認為部部都是經典,憑良心說其實這些劇製作水準也都不高,布景依然簡陋服道化依然隨意,演員表演油滑套路,李添勝都未必好意思說是精品。
假設將其中任何一部拿出來說是央視拍的,一樣會被噴成翔,隻因為大陸做得更差,於是顯得沒那麼不堪。
可見國內的觀眾要求真是很低,非常容易就被滿足了。
大陸也有拍得好的,03年胡軍主演的《天龍八部》,水準應該是所有金庸電視劇裡最高的。
既然現成的人,蘇長青打算從《天龍八部》開始。
從時間上來說,《天龍八部》故事發生的年代早於神雕係列一百多年,也應該先拍。
未來怎麼改編可以再議,蘇長青已經有了大方向,現在得先取得金庸的授權。
兩年後金庸收一元錢就把拍攝權給了央視,蘇長青可沒抱這個幻想。
他指示杜可可:“去趟香港吧,把咱們的作品給金老看看,如果能合作的話就買版權,該花多少錢就花。”
金庸得作品被翻拍很多次了,授權不貴也不太苛刻,大陸一直沒有好的團隊能夠拍攝金庸的作品,以四維的實力和蘇長青的知名度達成合作應該不難。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