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上癮(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5355 字 10個月前

</p>

“請問蘇長青導演,作為一個知名的反戰導演,你對去年的台海飛彈危機怎麼看?”

“蘇導演,九七回歸臨近,你對香港前途有何看法?”

台灣記者說普通話,蘇長青裝聽不見,香港記者隻會粵語,他裝聽不懂。

也的確聽不太懂,隻是大概猜出在問什麼。

剛才頒獎禮結束後是拍照環節,所有獲獎者上台與評委會合影或者滿足其他人的合影要求。

這個還是挺有意思的,前後忙了一個多小時,蘇長青與所有獲獎者都合了影。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目前正值顏值巔峰,可能因為長著一張大頭孩子臉,蘇長青一直以為他個子不高,沒想到站在一起隻比自己矮一點,至少一米八。

另外蘇長青從名字判斷他是意大利裔,熟悉後才知道他更多是德國血統,還有點意大利和俄羅斯的。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笑容迷人,合影時對蘇長青說了句:“我知道你是誰。”

這句英文很簡單,蘇長青聽得懂,看著他淡藍的眼睛有些奇怪:“你認識我?”

可是現場人太多也太吵,說完這句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就被拉去與彆人合影了。

蘇長青沒去過美國,雖然有電影在北美上映但成績並不突出,的確奇怪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怎麼會知道他。

前年把賣給派拉蒙是秘密交易,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沒道理了解內幕,除非有人告訴了他。

拍照之後還有記者見麵會,獲獎人員被帶著從專門的通道離場,在這會經過記者采訪區。

這是個溫暖的白色小廳,一條紅帶隔開了記者,有個邊門可以直接出去。

記者招待會沒啥好參加的,大陸沒有記者來柏林。

九七年不比後來,當年許多媒體去采訪香港回歸都有經費困難,為了一個頒獎禮跑一趟歐洲更犯不上,不像後來有些門戶網站都能派幾個人來湊熱鬨。

歐美記者聽不懂中文,和他們沒啥好扯的,獲獎已經銘刻在影史上,媒體報道不過是錦上添花。

再說最佳編劇銀熊獎太專業了,普通民眾關心的是影帝影後。

日媒倒是來了不少,可蘇長青不想跟著北野武的團隊用日語接受采訪,也沒必要。

台灣和香港都有媒體來,蘇長青也不想搭理他們,沒話可說,硬說點什麼很可能話不投機。

反正他誰也不想搭理,隻想儘快回到酒店,好好睡一覺,明天飛回北京,這裡的一切結束了。

柏林影展政治氣氛濃厚,歐美的明星和藝術家一向熱衷於政治,好像沒個立場就顯得沒頭腦似的,這和國內以及港澳台的大多數藝人不同。

比如小李子就始終熱衷環保問題和野生動物保護,後來又作為聯合國的和平大使關注氣候變化。

這還算是有正事的,而像李察基尓之流就不著調了,非要關心各種自己根本不懂的事,然後發表嘩眾取寵的強硬言論,一手好牌硬是打糊了,最終被抵製落個無戲可拍。

也有政治玩得好的,最終當了美國州長,甚至總統。

對於港台媒體的職業操守蘇長青有深刻認識,這是電影頒獎禮,應該聊聊電影,談哪門子飛彈和香港前途?

這顯然是釣魚提問,蘇長青不想和他們說話,如果哪句話說得不夠嚴密,很可能被這些人故意曲解甚至惡意篡改,那還不吃了蒼蠅似的惡心。

他倒是不在乎懟人,但今年比較特殊,氣氛必須祥和,最好彆被人指責製造對立。

“蘇導演,停一下好嗎,有幾個問題麻煩回答一下。”

一個女記者的口氣很生硬,甚至有點挑釁。

蘇長青瞟都沒瞟他們一眼,更沒有停留,直接出了小門,登上接送的車揚長而去。

北野武遲了蘇長青一個多小時才回到酒店,一個個特彆興奮。

他們沒有立刻離開柏林,北野武幾天前就開拍一個獲獎的紀錄片,有些鏡頭得補一下,還得耽擱幾天。

蘇長青之前已經配合著訪談了一次,連夜又拿著銀熊補了一段。

第二天他將小熊塞進行李,離開了雪過天晴的歐洲,踏上了回北京的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