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青忙於國內的工作,已經大半年沒去日本了,作為神野的社長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隨著《小偷家族》獲獎和熱映,蘇長青和他的神野也引起媒體關注,一度有聲音質疑:“一家數十年曆史的日本藝能公司,怎麼可以賣給中國人,政府有關部門是乾什麼吃的,為什麼不乾預?”
然而日本自詡是自由世界一員,有關部門不能乾涉買賣自由,蘇長青的收購並不違反法律,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資產被大量收購,憑什麼中國人就不能收,何況神野整體出售並不是個大案子。
日本已經在中國收了不少資產,硬要搞不對等,鬨大了吃虧的肯定不是四維。
未來二十年日本的許多著名企業被中資注入,東芝、三洋、nec、鬆下、夏普、富士通這些耳熟能詳的無一漏網,海爾收購三洋家電業務,聯想兼並nec,美的收購東芝百分之八十股權是其中比較出名的,民間的收購更是多如牛毛。
可這些畢竟發生在十幾二十年後,現在的日本人還沒習慣被中國人收購,感覺就像被**,不好受難免歇斯底裡。
所以《小偷家族》上映後不久西門雄就反映,不斷有記者上門問些不三不四的問題,甚至有人在門口舉牌抗議中帝國主義侵略。
這種時候麵對動機不純的記者和腦子不太夠用的右翼分子,說什麼都會推波助瀾,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置之不理,蘇長青態度明確:“彆理那些鳥人,耗死他們。”
冷處理果然很奏效,得不到任何回饋,幾天後那些人就意興闌珊偃旗息鼓了。
現在北影廠、四維、神野聯合出品的《入殮師》上映了,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記者上門挑釁,抗議者門口立牌子拉橫幅,好像蘇長青把他們親人活活入殮了似的。
可這影片畢竟是全日本演員陣容,還是高倉健主演,神野繼續冷處理,挑事者的煽動也沒有多大抓手,同樣難以興起大風浪,幾天下來那些聲音對票房並未造成實質影響,但仍在持續,就怕主流媒體參與進來引發突變。
在洛杉磯時,就連高倉健都對蘇長青說:“我們的有些媒體很不好,慣於煽動仇恨,可能已經給長青君造成困擾了吧,這真是件難堪的事。”
據西門雄反映,部分媒體持續負麵報道,蘇長青又始終不露麵,員工們不滿情緒日漸累積,恐怕得認真麵對,為了穩住神野的發展,社長最好及時來鼓氣送溫暖。
日本人搞嘩變的水平世界一流,這個不得不引起重視,所以弄完了洛杉磯的首映式,蘇長青直飛東京了。
四維收購神野的消息也因《送行師》上映而在國內被關注,並持續發酵,出乎意料的是某些媒體發出的聲音很奇特,唱衰是主流。
相當大的音量表達同一個意思,蘇長青沒有自知之明,將毀了這家日本企業。
真是難得,在神野收購問題上,中日的某些輿論居然神奇地一致起來。
它們引用各路專家的分析判斷,一致認為中日企業文化差異很大,經營管理水平也有巨大差距,蘇長青太過冒進,收購日企是膽大妄為的土鱉舉動。
“經營管理一直是中國的弱項,現階段應該好好學習而不是出風頭,蘇導演借著國內改革開放的東方發展得不錯,但並不表示就有能力搞好神野,最終很可能把這家公司弄得不倫不類、不中不日,不死不活毫無價值。”
總之這就像鄉下土包子娶了個城裡的漂亮姑娘,行為本身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糟蹋人家。
對於這種日本優越論調,蘇長青不在乎,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其實這類聲音即便二十年後仍甚囂塵上,恐怕得等某幾個世代的人都死光了才能消停。
二十年後日本不但在家電行業節節敗退,失去了大量品牌,在消費電子領域甚至自始至終就沒培育出像樣的品牌,同樣是這些人說日本是看不上這些不賺錢的行業主動讓出市場的,人家隻要掌握最高端最賺錢的配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