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光影年代正文卷第二百八十章其樂融融有些個人的事,蘇長青親曆兩次都說不太清楚,但明白張導的說法更接近事實,曆史應該看主流而非個體。
如果六十多年前國民都是《鬼子來了》中那種精神狀態,就沒有後來多年的戰爭,也不至於付出兩千多萬生命代價,翻譯官最終被槍斃可不僅僅是因為當初選擇了學日語。
有些事不能太文青,非要強調個體狀態和命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扭曲。
《鬼子來了》是根據作家尤風偉的《生存》改編的,但將原著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放一邊了,隻提煉了其中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元素。
這個已經不算借雞生蛋,差不多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後來兩部作品還就版權問題打了官司。
蘇長青沒興趣選邊站加入爭論,薑導聰明得很,何必和裝睡的人較勁,反而問:“您打算如何表現真實,用偽紀錄片模式拍攝?”
薑導後來拍《鬼子來了》,許多片段看著的確像紀錄片,但總體風格卻不是偽紀錄,這算是排除法聊天,故意說不會發生的事。
重生五年了,蘇長青越來越麻木,大多數時間對已知的未來視而不見,雖然這個世界充滿災難,但也不會接受一個神棍樣的人指點未來,裝作無知最省事省力。
然而薑導現在顯然還沒確定最終的創作形式,有些遲疑:“偽紀錄片恐怕不行,對話太多了,人物衝突一個接一個,弄得太偽就惡心了。”
蘇長青忍不住看了一眼葛憂,想起他後來在《讓子彈飛》裡狂喊“惡心”的經典片段,演得太好了。
不過這完全是意識流,並非針對眼前的人和事,大家聊天還是其樂融融的。
張導卻不肯將話題糊弄過去:“你還沒說電影主題呢,彆急著聊形式。”
項目投資都拉來了,怎麼可能主題還沒定,薑導碰上較真的隻好認真解釋:“我這電影放棄了宏大敘事,沒有《紅高粱》裡羅漢叔那樣的角色,不過有一點差不多,都是偏僻農村遭遇日軍的故事。”
薑導把大概故事說了一遍,並不複雜,普通農民男主正和寡婦啪啪啪,不知是哪路人突然送來兩個麻袋,逼他幫忙照顧,八天後會來取走:“出了問題要你的命!”
麻袋裡一個日本兵一個翻譯官,八天後沒人來取,男主和寡婦無法處理,隻好養了起來。
半年後日本兵和男主混熟了,提出用糧食換自己的命,村裡人一商量就同意了。
日軍按約定送來了糧食,還和全體村民開了個熱鬨的聯歡會。
此時天皇已經宣布終戰,聯歡會開完後日軍大開殺戒泄憤,屠村之外還一把火將村莊夷為平地。
男主正好外出逃過一劫,為了報仇殺入日軍戰俘營,砍死了幾個戰俘受到**審判,處決時被之前照顧半年的日本兵砍了頭。
實事求是地說,作為抗日片這個不太合格,全片沒有反抗的成分。
不過影片依然是優秀的,薑導想要表達的恐怕是對戰爭的態度:誰都靠不住,國與國之間的友誼在利益麵前不堪一擊,不能放鬆警惕。
雖然片中的農民刻畫得太蠢,一個個為了糧食不要命,但這片子後來獲得不少國際獎,至少也讓外麵的人了解了,當年日軍對中國一個偏僻農村裡的善良農民都乾了什麼。
然而這有多大意義值得懷疑,中國恐怕很少有人關心歐洲的某個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戰爭,何況是幾十年前的,人家也一樣。
鞏琍奇怪地看著薑導:“所以這是一群農民為了糧食惹來殺身之禍的故事?”
“你這理解也太狹隘了,”薑導苦笑著搖頭:“不過有一點說得倒是對的,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狀態就是掙紮,糧食就是一切。”
張導提醒:“外敵和內亂是兩碼事,你這故事太複雜,如果最終拍出來還是這樣的話,我懷疑過不了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