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其樂融融(2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465 字 10個月前

雖然張導三年前拍內亂的《活著》也沒過審,但二者的性質還是不太一樣的。

薑導不認同:“在生存麵前是一碼事,戰爭對一般百姓而言是無妄之災,無論被劃歸哪個陣營,命運都無法掌握,隻能以最樸素的生存法則求存。”

然後他又問蘇長青:“是不是這麼回事?”

蘇長青這次堅決站隊張導:“所以您這部電影裡男主在滅村後複仇也僅僅是生存權被剝奪後的絕望之舉,整部電影下來他的覺悟沒有任何提高?”

薑導露出特有的自信微笑:“覺悟是一種教育,咱們這片子裡的主人公大字不識一個,不能這麼要求他。

即便是被俘虜的日本兵,一個被武士道洗腦的家夥,一開始尋死覓活的,算有很強的另類覺悟吧?

可過了那股勁,在生存的誘惑下還是建議用幾車糧食換他的命,最終為了能活著回國,也毫不猶豫地砍了男主的頭。”

蘇長青還是不認同:“薑導這故事是曆史虛無主義,您假設了一個村莊的幾百號村民極度封閉,在八年抗戰之後依然沒有基本的是非立場,等於說他們是蠢死的。”

張導一直在搖頭:“我知道你是故意的,你可得接受我的教訓。”

拍電影不是即興演講,可能會說錯話,劇本翻來覆去打磨,想表達什麼當然是故意的。

另外《活著》獲得戛納評審團特彆大獎,葛憂封了影帝,《鬼子來了》恐怕就是在複製這種成功,後來果然也拿了戛納評審團大獎。

連阿佳妮聽著翻譯都發現了問題:“我很難理解,是什麼樣的軍隊會把兩個危險的俘虜隨便扔給一個農民,然後就置之不理了呢?”

這個不能怪薑導,原著就是這麼寫的。

故事發生在河北,抗日末期仍在那堅持敵後抗日的還能是誰,阿佳妮和張曼玉等人不知道,其餘人的心裡都清楚。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俘虜極少,難以想象會如此隨意地處置,對方還是用槍指著男主的頭,不但逼他保管好人,還得抽空審審。

當時農民近乎百分百文盲,審個屁,實在是匪夷所思的情節。

絕大多數後來吹捧這部電影的文章都回避了這個最關鍵的情節,實際上問題顯而易見,連一個外國人都感覺不合理。

蘇長青笑著誇了阿佳妮一句:“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薑導也明白這是硬傷,歎了口氣:“總得有個設定,最初就這麼寫的。”

蘇長青微笑著敬他一杯:“所以薑導為了說這樣的故事,隻能先接受這樣的魔幻設定。”

張導緩緩嚼著花生米:“你這做法危險,是在強行表達自己的觀點。”

薑導喝了口酒,跳過了這話題,仍然非常自信:“故事是弱了點,那也得看誰說,我有把握講好了。”

這是握有話語權的自信,他也的確值得擁有,薑導的才華無可置疑。

他反問蘇長青:“再怎麼著我這也是抗日片,您還能拍麼?”

蘇長青在日本有公司,之前兩部片子是與日本人合作的,說這話就有點誅心了。

劉雨菲和穆沐對視了一眼,臉都沉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