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就蘇長青自愧弗如,至少目前是如此,雖然未來可能拿更多的獎,但這個影帝沒辦法投機取巧。
張導沒有談未來的計劃,《有話好好說》是他的創作瓶頸,調整心態,渡過這個階段不容易。
蘇長青注意到瞿穎始終坐在李寶田身後沒有說話,明顯有點小心翼翼。
她是第二個“謀女郎”,從形象上就能看出來,張導在找一個能夠替代鞏琍的人,兩人有著大致相同的輪廓。
這當然會令鞏琍不爽,一二代謀女郎湊在一起不可能其樂融融,兩人之間無任何交流,甚至目光都不接觸,氣氛有些微妙。
作為國內是一名模,瞿穎更年輕、更高、身材更好、甚至更漂亮,張導召喚四大影帝給她配戲,可謂不遺餘力地捧。
遺憾的是她並不更會演戲,替代計劃最終失敗。
瞿穎的臉太洋氣了,有點像混血,當模特正好,當演員則影響角色塑造,難成頂尖。
兩年後張導才又出新作《一個都不能少》,這次發狠反其道而行,女主乾脆用了一個長相普通的非專業演員,不但在威尼斯拿了包括金獅在內的四個獎,還包攬了當年的金雞百花華表,總算是滿血複活。
已經半夜了,最終談了明天電影節的開幕安排。
今晚聚在一起喝酒的目的也是這個,喝到了最後談正事是酒桌慣例。
張導的《有話好好說》明天首映,希望大家都蒞臨捧場。
鞏琍首先表態:“我不去,記者會亂寫,就彆添亂了,我和曼鈺說好了,她會去助陣。”
這個很現實,無可厚非。
蘇長青不等彆人問就表態了:“師兄首映式,師弟我義不容辭,到時候穆沐和柳雨菲都會去。”
《入殮師》還在北美日韓熱映,很快也會登陸歐洲院線,票房成績不錯,《黑天鵝》也將複製這條發行路,就不在威尼斯搞首映了,那麼理應支持張導一把。
薑導看了張導一眼,替他問了:“能把阿佳妮也帶去麼?”
阿佳妮一個大活人為什麼要蘇長青帶,人就在那明明可以直接問。
蘇長青有點為難,國外的商業機製比較完善,這種站台都不是免費的,這些人應該都明白。
不過他還是問了阿佳妮:“張導演的電影明天首映式,我們都要去友情出席,您願意去麼?”
阿佳妮已經喝得紅暈上臉有點醺然,答應得很乾脆:“沒問題,您去我就去。”
於是大家又轟然叫好。
事後阿佳妮有些不解地問蘇長青:“你們是分彆來參賽的,您與這些人之前甚至都互不認識,為什麼要助力支持呢?”
蘇長青想了想:“這是我們的文化。”
**十年代有一股歪風,借著反思之名徹底否定傳統文化和國民精神,誇大國人身上人類共有的自私本性,把中國人說成世界上最不團結的人,進而暗暗地否定集體主義。
這種論調一度很有市場,整整影響了兩三代人。
然而事實是華人走到世界任何角落都是聚居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唐人街,甚至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這是不容否定的。
蘇長青之前看過一本西班牙的書《不死的中國人》,說的就是中國人在歐洲基本不會融入當地社會,他們聚在一起生活,不改變語言和生活習慣。甚至不死在當地。
許多華人在歐洲生活多年後,最終落葉歸根死在中國,所以當地人很少見到中國人死去,才稱之為不死的中國人。
那麼這股不死的精神當然能傳承下去。
子夜十分,所有人都站起來乾了杯中酒:“中**團,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