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屍之地》製作完成後,蘇長青繼續在東京逗留了半個月,中間還跑一趟洛杉磯參加《鋼琴教師》的北美首映禮,一直到梅露蘭·多拉上任的前一天才回到北京。
這期間祥雲基金完成了金融市場的最後一筆生意,曆史使命終結。
橫山與鐮倉的交易也圓滿結束,六億五千萬美元全部支付,禦城之門的產權以及經營交割完畢。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
當初圖瑪城堡聚會時,十一位金主對蘇長青敬若神明,巴不得他帶著大家賺一萬年錢。
現在大半年過去了,情況悄然改變,對於未來的發展道路,意見開始分歧。
這是可以理解的,不變是暫時的,改變是永恒的。
無論是祥雲還橫山的經營團隊都是金主們推薦的,是他們的自己人,代表各自的利益。
這些人來曆複雜,受的專業訓練也不太一樣,都說文人相輕,其實所有行業都一樣,這些金融驕子更不例外。
一年來蘇長青所做的決定,相當部分會因理念不合,被這些專家質疑、反對,而後迫於命令不得不執行。
雖然最終結果證明蘇長青的決策都是對的,指揮祥雲賺了不少錢,但從專業投資專家們事後諸葛亮的眼光看,其實也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浪費了一些機會。
比如國際資本第一次襲擊香港,雖然遭遇頑強抵抗,其實港方損失不小,也有不少基金賺了錢,而蘇長青指揮祥雲在韓國坐等兩個月,就那麼眼睜睜看著。
六月中旬日元逐漸企穩,國際資本轉戰俄羅斯,蘇長青也不看好,不但沒有跟進,還決定解散祥雲。
然而國際資本普遍認為還沒完全從休克經濟中恢複的俄羅斯沒有中國那麼多外彙儲備可動用,完全不堪一擊,甚至可能在這波襲擊中進一步解體。
這是多好的打劫機會,祥雲不跟進將再次錯過機會,於是這些金融操盤手們再次質疑蘇長青的決定,開始鼓動各自的主子進軍俄羅斯。
他們甚至從一年來得到的指令中得出一個結論,這來自於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轉述,下命令的人並不懂金融,隻是消息靈通,有特彆的消息來源。
這個倒也沒錯,和金主們的想法正好一致。
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麼蘇長青早早就打算解散祥雲,他可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消息斷鏈。
另外就是橫山買下禦城之門後,東京房地產市場仍持續下跌,這似乎是一筆虧本的買賣,蘇長青看走眼了的跡象就更明顯了。
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這個世界沒有神,不會有人永遠正確。
金融資本的事許多人一竅不通,炒房產可就太簡單了,好像誰都懂,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懷疑蘇長青目前的經營完全是自作主張,沒有內部消息作支撐。
而且蘇長青買下禦城之門時再次強調,這是筆長期投資,至少得六七年。
“我不反對投資房產,但要選對地方,九一年日本經濟遭受重創,已經七年沒有起色,房地產仍在下滑中,現在投入資金很可能長期套牢。”
誰都會算賬,如果七年之後日本房價還是這樣,損失的利息以及支付的房產稅加起來,等於虧損百分之三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