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製服比較講究,一套製服包含了襯衣、開衫、領結領帶、褶裙、西裝外套和鞋襪等。
這穿得未免太多了,不適合這部電影。
而水手服就比較輕盈,又有劄幌襟、關東襟、關西襟和名古屋襟之分,樣式不太一樣。
蘇長青決定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款式,所以最終讓鹿野千津穿劄幌襟水手服,戴領巾的那種。
鹿野千津有些不理解:“我是東京的極道分子,為什麼穿北海道的學生服?”
蘇長青也不知為什麼,他就是想這麼拍。
“為什麼穿北海道的?因為你年紀輕輕就千裡迢迢從北海道來到東京加入了極道,至於喜歡穿學生製服……或許是某種心理創傷的應激後遺症吧。”
直接說這個角色心理不正常就行了。
“總覺得穿著學生製服打架殺人很奇怪。”
“沒什麼奇怪的,這樣才有藝術張力,一套製服就隱含了故事。”
一個女孩的心理創傷,恐怕不是什麼好故事。
其實鹿野千津演的片子連續獲獎,在日本人氣挺高,形象也很好,一直不太願意出演這角色,可架不住蘇長青讓她拓寬戲路。
而且她還挺有覺悟:“似乎更有張力,但也把青少年和暴力掛鉤起來了。”
這就扯淡了,好像日本人拍的某些片沒用過女生製服似的,欺負彆人純潔沒看過嗎?
不過搞一套全新原版劄幌製服幾乎不可能,日本法律規定禁止向非在校生售賣全新製服,所以想要買原版隻能通過二手市場或拍賣網站購買畢業生出售的製服。
而且學校也不支持學生賣二手製服,因為製服是一所學校的符號之一,有的學校會通過校服來傳達治學理念,也會把校服的設計當作招生宣傳。
比如著名的小野女子學園,為了做出一款“任誰都會喜歡的美麗設計”,專門請了頂級設計師來設計製服。
這套製服一舉躍上校供製服的神壇,二手的售價根據新舊程度在幾萬至十幾萬日元不等。
女學生的舊製服賣出高檔服裝的價格,總感覺這裡麵有點怪怪的氣息,到底誰在花大價錢?是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蘇長青是不會花大價錢買二手製服拍戲的,鹿野千津看上去挺潔癖,肯定也不肯穿。
既然買不到全新校供製服,鹿野千津建議買另一種日式時裝製服。
“比如kuri-ori、i和eastboy,這些品牌都可以在日本的商場買到,是學生製服風格的普通衣服,誰都可以穿,我覺得更合適。”
她覺得合適沒用,蘇長青覺得不合適:“不是學生裝卻讓人誤解為學生裝,這是糊弄觀眾,不行。”
最終他讓陳錦照原版仿製了幾套。
同時也把裙子的格紋作了微調,免得被北海道教育局找麻煩。
之所以多做幾套,是讓鹿野千津平時穿著練薙刀,先熟悉一下。
時間隻有三天,還是儘快趕回去拍戲,除了確定場景和人物造型,更重要的是橫山的事情,大家都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