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寧華另外還透露了個消息:“據我所知橫店影視城正在旅遊部門運作,遊說將第一屆農民旅遊節放在他們那開,所以把基礎設施弄好了,什麼節日都可以辦。”
無論是謝導的廣州街還是凱哥的秦王宮,到目前為止盈利模式主要還是搞旅遊,雖然橫店與杭州距離有兩百公裡,但利用遊客對拍電影的好奇心,還是能一車車把人拉過來,而影視劇拍攝是新世紀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後才搞大的。
東方寧華說得對,如果真有心引來金鳳凰,影視基地比電影節更像梧桐樹,有了物質基礎才好搞上層建築。
橫店發展二十多年累計投資也不過三十億,還是拿營業額滾雪球達到的,而蘇長青如果願意,拿出三、四億美元就能在幾年內搞定一座世界最大的一流影視拍攝基地。
有東方寧華幫忙,拿到影視基地的政策應該不是問題,而蘇長青資金也不是問題,這事的成功機率相當大。
進入新世紀後國內影視業一路蓬勃發展,抓住機會搞一個超越橫店的影視城,無疑將開創完全不同的格局。
如果屆時還心心念念電影節,就像橫店能開旅遊節,長隆能開馬戲節,影視城當然也能搞電影節。
蘇長青有些好奇,忍不住問:“你對這個電影城的事怎麼門清,難道之前也想搞一個來著?”
東方寧華口氣很淡:“隻是聽說的,湊巧一個朋友正在跑這事,我在國內就賣石頭,其他行業不插手。”
是否真是聽說來的不重要,反正她了解情況,回去應該好好談談。
另外蘇長青也不明白她為什麼堅持在國內賣石頭,其實完全可以像盧自立那樣什麼也不做,她應該不缺那個錢。
放了電話蘇長青換上陳錦為大家準備的禮服,開始為頒獎禮作準備。
他早就看了主單元入圍名單,這屆戛納電影節真的乏善可陳,除了凱哥的《荊軻刺秦王》和北野武的《菊次郎的春天》,其餘的片子竟然都沒怎麼聽說過,演員也都看著眼生。
這就意味著這些片子在他未來的看片生涯中都沒出現過,未成為經典,甚至沒成為著名影片。
看簡介影片的故事都不算精彩,不過有一部香港片引起了蘇長青注意,叫《天上人間》。
導演叫餘力為,挺年輕的一個香港人。
之所以注意到這部電影當然不是因為片名與當下北京最火的夜總會同名,而是餘力為這個人。
他是賈章柯的禦用攝影師,一連合作拍了《公共場所》、《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山河故人》等電影,賈導的軍功章有他的一半。
不過這次他卻是以導演身份帶來了參賽電影,影片拍得不怎麼樣,證明他不是第二個張導,未來應該繼續老老實實當攝影師。
這兩天的晚上李奧、吳鯨等好幾個人問過蘇長青:“您覺得咱們的《殺死那個人》能拿下什麼獎?”
雖然明白大家有點焦慮,也明白大家對他很崇敬,把他的話很當回事,但蘇長青不是神仙,沒法預測。
二十二部入圍影片他沒時間都看,電影節有許多宣傳材料,先來的同事早就預備好了,倒都過目了一遍,個彆看上去還不錯的就看了DVD。
可以說這屆戛納是蘇長青所了解的最弱的一屆,能夠引起觀影**的的作品很少,雖然有懸疑大師大衛·林奇的作品《史崔特先生的故事》,但這不是懸疑片,故事溫馨感人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