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也是壓力,像蘇長青這種世界級導演的作品,如果內容隻能滿足一部分觀眾,不具備普適性而又無法作出改變,當然就是水平火候還不夠。
韓廠長說的所謂好模式好內容,無非是拍攝兼具東西方視野的作品,之所以被叫好,就是因為在東方背景下講了一個東西方都喜歡的故事,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麵有積極意義。
十幾年後張導拍也是這個指導思想,雖然幾個西方人跑到東方來偷竊火藥技術這個故事前提有點扯淡,但最終卻和中國人一起抵抗長城外的妖獸,格調雖然有所提升,但白人拯救世界的套路沒有變。
“長城”已經是一種文化符號,意義特殊,允許這部架空玄幻電影冠名,應該是得到了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希望張導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蘇長青也得到了政策支持,可剛拍完一個洋妞來東方脫胎換骨的故事,再拍類似的可就沒意思了,換湯不換藥隻會令人失望,必須得弄個不一樣的出來。
然而這談何容易,三個月來蘇長青設計了許多故事,都不太行,逼得他一度想放棄原創。
對韓廠長說的這個大航海故事,靈感很大程度來源於柯大路的身世。
當蘇長青因為苟富貴無相忘與他重新聯係上後,某一天偶然想到元朝地域橫跨歐亞,當時有不少歐洲人來到了東方,包括著名的馬可波羅。
當時這些人與中亞人一道被元朝統稱為色目人,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長期居住甚至定居下來,包括後來開啟明朝大航海的鄭和。
鄭和本人就是碧眼的色目人,幼年時在雲南被明軍俘虜,割了送入宮中成為太監。
元朝戰敗,既然有元軍滯留在江南淪為墮民,想過去應該也有色目人因為同樣原因留了下來吧?
這種人當然有,不過他們的遭遇要好得多,當時相當多的上層富裕色目人生活在泉州等地,日子過得不錯。
蘇長青查了資料,這些色目人的日子過得豈止是不錯,實際上勢力龐大,一度想趁天下大亂在閩南建立政權。
蘇長青沒打算拍個嚴謹的曆史故事,有這個曆史基礎就行了,然後編一個東西方普適的故事。
表麵上這當然應該是個愛情故事,世間真正動人心的也就親情、愛情、錢財等等那麼幾個因素。
在蘇長青的初步構想中,這個故事發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男主的身份還有待確定,他有兩個設想,等開始寫劇本時再慢慢斟酌哪個合適。
一是男主是海上經商家族的少東家,常年來往於大陸與日本之間,做些正經的貿易。
二是男主是海盜兼職走私集團的少主,常年橫行於東海,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霸王。
無論他是什麼身份,反正都是地地道道的閩南人,而且愛上了泉州一個金發碧眼的色目女孩。
女孩的家族是當地巨富,但卻和當地其他阿拉伯色目人不一樣,而是和馬可波羅一樣來自於歐洲,因為元朝潰敗留在了中國,已經有很多年了。
女孩生在中國長在閩南,名字還沒想好,暫時稱之為馬可鳳梨。
女孩會不會唱閩南歌不知道,反正愛上了閩南哥,與男主混得如膠似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