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家事(1 / 2)

第一百二十七章

楚初十五年春, 天下太平。

百姓安居樂業, 盛世氣象初開。

大楚帝王端坐於未央宮書房中,太子坐於下首, 問的不是國事, 是家事。

太子顧昭,楚初十年加冠後就出宮建府,現在已經二十四了, 還未娶妻。

對於顧昭,顧烈是當作唯一繼承人在培養,顧昭必須全方位繼承他的執政方陣和理念。

這是顧烈選定顧昭時, 就決定好的。

怎樣當一國之君、當一個怎樣的一國之君,顧昭沒得選, 顧烈也根本不會給他其他選擇。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顧烈想教出一個唯唯諾諾的死板的繼任者。

教導執政理念,隻是第一步。

接下來, 顧烈會安排顧昭正式參政, 在未來十年,顧昭先會是在顧烈的密切注視下正式步入朝堂, 隨時會被指點修正, 然後顧烈會放手讓他去經曆風雨,觀察顧昭在朝政諸事、關係牽扯中的魄力。

到目前為止,逐步參與政務的顧昭都表現得很好。

作為補償,在娶妻這件事上,顧烈給予了顧昭極大的自由度。顧烈一直不曾催促, 也不曾乾涉。將來顧昭是如何與外戚相處,也是顧烈準備觀察的重點。

顧烈甚至連人選都沒有推薦,因為知道顧昭純孝,父王推薦的人選,顧昭不會推辭。

結果就拖到了這個年紀。

但這麼拖下去,群臣不止要惦記太子未娶,又要變著法兒想往顧烈後宮塞人了。

狄其野跑出去“代天子巡遊”,顧烈心裡本就燒著一把餓火,根本沒精神同群臣打機鋒,也趁著今日無事,直接把太子喊進宮來問:“可有合意的姑娘?”

“若還沒有,高矮胖瘦,人品學識,總有個偏好吧?”

這些話,自從顧昭出宮建府後,顧烈每季都得問兩三回,顧昭回回答案都一樣:“兒臣不知。”

然後天家父子倆大眼對大眼,麵麵相覷。

本來麼,在娶妻這方麵,上輩子娶了個柳湄的顧烈也沒什麼可說道的經驗,教訓倒是有,可不足為兒子道。

但今兒顧烈下了決心要取得進展,顧昭思來想去,更迷茫了:“兒臣,當真不知。”

顧烈忍不住歎息。

顧昭這個兒子,本性純善,處事冷靜,有勇有謀,也從顧烈身上學到幾分霸氣。

若說有什麼不算缺點的缺點,那就是在麵對他這個父王的時候,太乖了。

這是因為顧昭始終不曾忘卻自己的乞兒身份,他無法理直氣壯地將自己當作顧烈的兒子對顧烈有所要求。

刻苦學習,沒問題;勤勉辦事,沒問題;但當顧烈開始往他手裡給東西的時候,問題來了。

五年前,顧昭加冠,正式冊封太子,出宮建府領職辦事。

作為一個好不容易離開父王鉗製的太子,顧昭的反應不是狂喜,是彷徨。

他根本不想離開顧烈和狄其野,也不知該如何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個太子身份。

最後還是狄其野說,不如讓太子陪我出去走走吧。

自從顧烈開始對顧昭“塑型”,狄其野雖沒明說,但實際上是主動辭了太子太傅的職務。

他不想自己那些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觀念無意識中影響顧昭,顧昭畢竟不是顧烈,顧烈能理解並冷靜分析利弊,沒用的就不汲汲於心,顧昭到底是個孩子,觀念混亂對顧昭沒有好處。

顧烈對這個繼承人的培養,是不許任何人置喙的,就連狄其野也不例外,這一點,狄其野很清楚,也從未跨過線。不是狄其野對這種包辦式作風全無意見,而是因為狄其野眼睜睜看著顧烈為大楚傾儘心血,為培養顧昭煞費苦心,他不可能也做不到去打攪顧烈的布局,所以主動遠離了。

其實,對於狄其野的疏遠,顧昭心底是暗暗有份委屈和不解的。這世上,顧昭最敬愛的是顧烈,第二個就是狄其野。

顧烈雖然理解並讚同狄其野,但在顧烈的計劃中,顧昭對狄其野的濡慕是非常有必要保持的。

因此狄其野這麼一提議,父子倆很快都點了頭。

那回,狄其野帶著顧昭去了雲夢澤,隨後返程繞道了信州青州,一路北上回京。

顧烈至今記得,當年狄其野回來後,跟自己鬨了好幾天彆扭。因為回到京城城門口的時候,十九歲的太子珍重地抱了抱定國侯,趁無人注意,喊了聲娘。

狄其野那個毛炸的,顧烈現在回想起來都心有餘悸。雖然顧昭喊的那一聲,顧烈憑良心講,孩子也沒喊錯。

顧烈意識到自己犯了相思,先把自家將軍放到一邊,跟民間父子談心似的,循循善誘地啟發:“你喜歡什麼樣兒的?”

顧昭想了想:“定國侯那樣的。”

顧烈當時臉就黑了。

“但是,”顧昭還在費力琢磨,壓根沒注意到英明神武的父王黑似鍋底的臉色,“不用像定國侯那麼能乾,什麼都不懂也無所謂。”

顧烈搖頭失笑:“要是什麼都不懂,就不是狄其野了。你說像他那樣,到底是想要哪裡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