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大秦後裔——扶桑(2 / 2)

對此,溱王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三千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溱王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三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其後幾年中,溱王又派燕人盧生等入海尋求仙藥,也是一無所獲。

溱王三十七年,溱王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藥,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溱王:“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藥,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

溱王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準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裡,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溱王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藥。這次,溱王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

當年溱王病死於沙丘,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

《史記·封禪書》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炎夏國。”這裡所說的“三在夷蠻”的名山,便是所謂的“三神山”。這是戰國方士們都極其向往的地方,曾爭言之於皇帝,這當然也是皇帝所求之不得的好事。

據統計,在扶桑的徐福遺跡有五十多處。清代駐日使館參讚黃遵憲寫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萊彆有天。鏡璽永傳笠縫殿,倘疑世係出神仙”一詩,並注有“扶桑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製也。”

其中劍為——草雉劍。

鏡為——八咫鏡。

璽為——八尺瓊勾玉。

正是現在的扶桑三大神器。

扶桑新宮有徐福墓,還墓碑。

新宮市內更有製作和銷售“徐福天台烏藥”、“徐福壽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內,陳列著徐福所用過的鞍、蹬等物。新宮蓬萊山內還有“徐福神龕”,被稱為“徐福之宮”。每年都有“禦船祭”、“燈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動。

傳說扶桑還有五百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說扶桑和徐福沒關係,誰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