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2 / 2)

窈窕繁華 春溪笛曉 8224 字 8個月前

接著便是四句分彆含有蘭草、楊柳、蒲桃、荷花的詩句。

題目一念完,徐昭明和百人團仍是得在三聲鐘響之內寫出自己的答案。

時間十分緊迫,徐昭明僅是略一停頓,便飛快寫了個“叁”字,表示自己選第三句。

這題的分數還沒統計出來,張祭酒一臉和煦地詢問徐昭明:“你為什麼選第三局?”

徐昭明說道:“第三句詩寫的是‘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意思是每年戰死無數人,隻換來胡人的葡萄傳入中原。這說明,寫在漢朝前的《詩三百》是不會有‘蒲桃’的!”

東萊先生笑問:“你知道《詩三百》裡的詩大多寫在什麼時候的嗎?”

《詩三百》可都是歌謠來著,徐昭明還會唱好多呢,這問題根本難不倒徐昭明!

徐昭明想也不想便答道:“約莫是周王朝到春秋戰國時期吧,反正比漢朝要早。”

讀詩的人不一定讀史,所以哪怕《詩三百》曾被孔聖人列為讀書人必讀書目之一,不少人聽完題後壓根反應不過來這道題在考校什麼,下意識地把詩中提及的花木與《詩三百》裡頭出現的詩逐一比對下去!

一比對,可不就耽擱了嗎?

最後這道題答錯的人竟有六十八個之多,可以說是全場錯得最多的一道題了!

這樣一來,徐昭明的總分就超過了兩百分,是今天五位挑戰者之中分數最高的!

徐昭明贏了!

他拿下了這場文會的第一次攻擂資格!

安分了整場比賽的小紈絝們立刻跳了起來,一人抱了一束花往擂台上跑去,人手一束的鮮花瞬間把徐昭明給淹沒了。

徐昭明一束一束地接到懷裡,最後不僅接不下了,還被花香得打了個噴嚏。他看向還抱著花沒往前擠的盛景意和寇承平,忍不住露出個傻氣直冒的笑容。

不少人也看清了他們手裡抱著的花束,分明是夏天常見的花卉,經過搭配和包裝看起來便很不一樣。

原來除了把花帶回家插花瓶裡,還能把這花做成這麼一大捧送人的嗎?

那一大束花搭配起來怪好看的,不知都用了什麼花?

不知是不是因為徐昭明在第一場比試裡拔得頭籌的緣故,現在所有人看到這群小紈絝鬨成一團都不覺得他們胡鬨和荒唐了,反而覺得這群活力充沛的少年人感情真好。

年輕真好啊!

主持人等他們鬨完了,才宣布百人團那邊的優勝人選,也就是要與徐昭明爭今天擂主之位的人。

那是個三十出頭的讀書人,長得其貌不揚,扔人群裡壓根找不著的那種。

這讀書人被念到名字之後站起來亮了個相,慢條斯理地說自己姓李名弘,很謙虛地表示自己也沒多厲害,隻是格外喜歡讀書而已。

至於有沒有功名?考功名是不可能考功名的,世上有那麼多好書等著他去看,為什麼要辛辛苦苦考功名。

想想他家當年也算小有薄產,結果到他這一代後家底一天更比一天薄,他連那麼點家財都打理不好,怎麼敢去當官為害一方?

這番話在功名至上的時代本就有點離經叛道,眾人再一聽主持人報的成績,好家夥,從開頭到結尾他一題沒錯,還都是答得最快的那個!

就算喜歡讀書,這也讀太多了吧?

徐昭明連對六題已經很了不得了,這人居然全程一題都沒錯!

盛景意看向李弘的目光亮了起來。

人才啊!

看到人才,怎麼能不想辦法扒拉到自己碗裡!

盛景意抬手戳戳旁邊的寇承平,問道:“你認得這個李弘嗎?”

寇承平還真認識,給盛景意說起八卦來:“他是城東李家的,李家從前即便稱不上是金陵首富,那也是富得流油的人家,可惜傳到他手上就敗落了。他嗜書如命,三十好幾了既不娶親,更沒兒子,族人天天上他家打秋風,他一聽彆人有難處就掏錢,都快把家產給送光了。”

盛景意道:“倒是個奇人。”

寇承平道:“說來也是造化弄人,他本來有個弟弟樣樣都出挑,他父母對這個弟弟寄予厚望,本沒想過要他繼承李家的,因此從沒管過他喜歡做什麼。誰都沒想到十年前他弟弟喜歡上一個官伎,死活要娶她!”

盛景意道:“所以他弟弟被趕出家門了?”

“當然不是,”寇承平搖頭,“他家裡確實是不同意的,他弟弟便立誓不靠家裡,要自己考個功名為她贖身。他弟弟從小聰明過人,當年就過了鄉試,要是那年他弟弟能去考春闈的話,說不準真考上了!”

盛景意疑惑地問:“那他沒去考嗎?”

寇承平道:“要不怎麼說造化弄人?他弟弟在去春闈的路上落水,生了場大病,人沒了。他父母受不了這打擊,相繼撒手人寰,偌大的家業便落到最不擅經營的李弘手上了。”

盛景意說道:“……這事兒總覺得有點耳熟。”

這都是陳年八卦了,寇承平想了好一會兒才把人對上號,幽幽說道:“你這麼一說我才想起來,當年他弟弟喜歡上的官伎,好像就是你家三娘吧?”

盛景意:“………………”

金陵城可真小!

這人看起來是挖不動的了,還是算了吧!

徐昭明對這些陳年舊事沒興趣,提議道:“接下來得到下午才繼續開文會,張祭酒他們都吃飯去了,要不我們也去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盛景意說道:“好,一會吃完你們再帶我逛逛國子監。”

徐昭明點點頭,想也不想便應了下來。雖然他不覺得國子監有什麼好逛的,不過既然盛景意感興趣,他們帶盛景意溜達一圈就是了。

兩人商量好了,開心地領著一群小紈絝浩浩蕩蕩地覓食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