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東部。
羅殿境內。
一場慘烈的廝殺正在上演。
羅殿傳世久長,東漢末年諸葛亮征南蠻時,就封了羅殿王,至今已經傳了八百年,屬於大宋和大理中間的緩衝地帶。
對於這次大理內亂,他們是作壁上觀,屬於兩不相幫。
所以段延慶以此為逃跑路徑,倒是個聰明的選擇。
然而眼見距離大宋境內不遠,楊義貞麾下的叛軍部隊,突然殺出。
死傷到不足百人的皇室近衛,唯有奮力拚殺。
被他們保護在中間的太子段延慶,也手持長劍,與敵人短兵相接。
他衣衫襤褸,傷痕累累,左臂垂下,一道外傷血肉翻開,深可見骨。
短短半月,這位就從唇紅齒白,風度翩翩的太子,變成了現在這副淒慘模樣,可謂天上地下。
眼見敵人越來越多,突圍無望,忠心耿耿的護衛,唯有掩護著段延慶且戰且退。
“啊~啊~啊~啊~”
好死不死的,就在這時,烏鴉難聽的叫聲遙遙傳來。
其他近衛都露出絕望之色,段延慶反倒往那裡看去。
“父皇曾有言,鴉報凶,鵲報喜,但報凶可以避之,報喜卻隻能歡喜……”
“所以烏鴉反倒近忠,喜鵲卻是近諛,僅僅是人們願意聽到喜事,不願意接受凶難,才會厭惡烏鴉,選擇喜鵲!”
段延慶也不知道怎麼的,這種關頭了居然還能想這麼多,手中的長劍舉起,大喝道:“往那邊去!”
影視裡麵,關鍵時刻,都是由首領振臂一呼,眾人士氣高漲,殺出重圍。
可現實中,段延慶振臂一呼,當真是目標明顯,叛軍下意識瞄準,嗖嗖嗖一輪箭雨。
段延慶揮劍撥開數支,啊的一聲慘叫,被一箭射在膝蓋上。
他抱著腿涕淚橫流,疼得拚命拍打地麵:“我恨烏鴉!我恨烏鴉!”
好在有近衛左右架住他的雙臂,抬起就衝,此時走投無路,真的隻能往烏鴉所在處逃去。
不過真正逃到那裡,他們驚奇地發現,這竟是一個呈葫蘆狀的山穀,易守難攻。
“天無絕人之路!”
“堅守此地,統領已經入宋境求援,太子在此,大宋會派軍來救我們的!”
……
……
“大理太子段延慶發來求援,約我等即日出兵,如何為之?”
府衙之內,楊興、沈起、黃尚以及一眾官員,正在商討求援之事。
領導班子開會。
大理國內亂的消息,早已報至開封。
隻是這個年代傳訊緩慢,京城還未回應。
本來這也沒什麼,廣西備戰,隻待上命下達,是出兵是觀望,執行便是。
但現在,大理太子親衛統領,持密書和印璽前來,痛訴權臣淩主,懇求大宋為其做主,並派兵援救被困在羅殿的段延慶。
這就遲疑不得了,畢竟救人如救火,等到京城下了命令,段延慶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而看著那密書,楊興麵色變化。
經略安撫使是沿邊大將,統管軍民,作為鎮守邊境的最高長官,他心動了。
一來這種卑辭告求,很漲大宋的顏麵,為藩國撥亂反正,也是上國之任,名正言順。
二來大理亂了,對於大宋確實有影響。
且不說大理馬和礦產之類的物資交易,大理國有八府、四郡、四鎮、三十七部,轄地其實不小,遠在交趾之上,如果換了一個不信佛的君王,勵精圖治,就可能對大宋產生威脅。
這不是危言聳聽,大理國現在的版圖在唐朝時是南詔,數次與大唐的軍隊交鋒,都取得了勝利,裡麵雖然沒有女媧後人,卻也不容小覷。
誰又能保證,那叛臣楊義貞上位後,不會一改國內風氣,整合百族,成為又一個南詔?
其三嘛,則是軍功了。
在北宋,武將的日子已經夠難過的了,如果再完全不打仗,那他們又有什麼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