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說武將,部分文官也希望打仗。
前麵說了,武將開疆拓土獲得回報,不及文官考一個進士的好處大,這就是宋朝隱性的畸形規則,但文官開疆拓土呢?
自然是加官進爵,無限榮光。
楊興身為一路經略安撫使,在文官序列內,其實已經能排進最前麵的五十人之列。
而民間將經略使,稱為經略相公,誇大是誇大了,他卻真的有野心,做一做宰相。
以他的資曆,熬到這一步已是進無可進,想要進入中樞,成為宰相,唯有建立軍功。
讓他去和西夏和大遼開戰,他是絕對不敢的,即便是那窮凶極惡的交趾,他都悚。
但大理嘛……
楊興望向沈起,沈起同樣主戰,回了眼神,心照不宣。
黃尚冷眼旁觀,暗暗搖頭。
他不通軍事,並不懂帶兵打仗,但他知道一個道理,主戰不代表正確。
比如當年韓琦和範仲淹對陣西夏李元昊時,韓琦主攻,範仲淹主守,那時主守不是害怕,是因為二月天寒,宋軍不習慣嚴寒天氣出戰。
可惜宋仁宗聽了韓琦的主攻建議,結果呢?
幾乎全軍覆沒!
堂堂大宋,被西夏小國打得大敗,最後靠範仲淹守住,李元昊再也無法深入,兩國才開始談判。
那時的韓琦,慘敗被貶官,但平心而論,還是有些本事的,現在的沈起,連韓琦都大大不如,偏偏還以為自己文武雙全,出戰必勝。
嗬嗬!
眼見黃尚慢條斯理地品茶,沈起卻問道:“黃運使意下如何?”
黃尚道:“我初來乍到,聽從上命。”
沈起微笑道:“然三元的殿試應卷卻看不出初來乍到,對於廣南西路的現狀分析得頭頭是道,其中包括與交趾和大理的外交事務,怎麼現在又不肯為我邊境的安定獻計獻策呢?”
這話聽起來隻是玩笑,但在這個場合中,就有惡意了。
彆的官員還未做出反應,楊興眼中閃過看好戲的神色。
沈起怕是以為這位隻是得新帝寵愛,才能在小小年紀做到高位,想以主官的威風壓一壓。
他卻消息靈通,連那位首相都被弄得焦頭爛額,這位三元魁首,絕對不能以小輩對待。
所以他不會正麵與黃尚交惡,隻會坐山觀虎鬥,左右平衡。
果不其然,黃尚眉頭一揚,放下茶杯:“我的本意是等待上命,不可輕動,大理此次內亂,怕是蓄謀已久,倉促出兵,恐非良策,隻是忠言逆耳,怕在沈運使聽來,就是畏縮之言了!”
此言一出,堂內氣氛頓時一變,眾人興奮起來。
年輕氣盛啊,這就杠上了!
沈起自然勃然大怒,他是轉運使,身為黃尚的主官,被如此頂撞,若不能將之鎮服,哪還有威信可言?
然而剛剛張口,準備引據論典,將黃尚駁斥得體無完膚,一股莫名的壓抑感突然湧上心頭。
仿佛回到數十年前,他在學堂中做了壞事,麵對先生時的那種緊張與不安,隻能伸出手挨罰。
體內的文氣被引動,回憶紛至遝來,為官後的所作所為,與所學君子之道的背道而馳,更令他羞愧滿滿。
“嗯?”
楊興本來期待一場罵戰,沒想到沈起麵色青白不定,居然閉口不言。
慫了?
沒道理啊!
你當過言官,最擅長噴人啊!
趕緊發揮所長啊!
在一眾省委班子驚疑不定的眼神下,黃尚重新拿起茶杯,身子後仰,慢慢品茶。
什麼是文曲星啊?
文氣的主宰!
武官我管不著。
文官麼,即便是宰相,都休想在我麵前放肆!
說禁你言,就禁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