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心脈不好脾氣還這麼大?(2 / 2)

“如今糧價飛漲,隨著難民的數量變多,這三倍的糧價就能變成十倍,到那時要如何?”

這個問題宋離也不是沒有想過:

“哄抬糧價

的奸商挑出幾個處以極刑(),米商必然不敢再次以身試法?(),再從周邊的州縣調集一些糧食,堅持到春天應該也是可以的。”

李崇卻再一次問出聲:

“五大倉在天子腳下都尚且敢空成這樣,附近州縣又能撥出多少米糧來?

更不說隻要有救濟糧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難民,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銀子也不夠,難民越多,糧食越少,即便是殺光京城所有的米商,也再榨不出米來。

況且堅持到春天,地裡也不會立刻就長出糧食來,到時候雪災是過去了,饑荒卻遠遠不止。”

宋離按了按眉心,他何嘗不知道這個情形,隻是眼下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

“陛下有何良策。”

李崇的麵上帶了兩分胸有成竹的意味:

“朕問你,若是此刻京城糧價是平時的十倍,而官府放出話說欲高價收糧,而你正是手中有大量糧食的外地富商,你會如何做?”

宋離開口:

“我自會帶著糧食前往京城,以圖暴利。”

李崇笑了:

“沒錯,奇貨之所以可居,就是因為這奇貨稀少,糧價抬高的本質是吃的人多,而糧食減少才被抬高的,如果就在這些富商紛紛抵達京城的時候朕從國庫放出大量的存糧,會如何?”

宋離眉眼總算舒展了兩分,也明白了李崇的打算:

“市麵上的糧多了,糧食自然便買不上價錢,米商們跋山涉水運糧而來,若是因為糧價下跌而折返隻會損失的更多,所以他們必然會低價賣出糧食,陛下當真是好計謀。”

李崇笑而不語,其中這還真不是他的計謀,這是範仲淹在杭州鬨饑荒的時候用過的辦法,他此刻不過是撿了個現成的。

放在現代解釋,此法是人為的控製了供需關係。

“所以啊,朕雖然提前用了北境的軍糧,但是朕定會如數補上,定不會叫北境兵將餓肚子,督主這下可以放心了吧?剛才還瞪朕。”

宋離被他弄的有些沒辦法:

“臣哪敢瞪陛下?”

“還沒有呢,一秒變臉。”

宋離隻好撐著起身拱手,哄了哄鬨脾氣的皇帝陛下:

“是臣不是,給陛下賠罪。”

李崇拉著他坐下:

“行了,彆站了,這裡的案子朕會讓趙成三天內審結,你回去好好養著身子,此法雖然理論上行得通,不過要想真的實施起來也不是個容易的事兒,你還要幫朕盯著些。”

“臣自會儘力。”

有李崇親自下旨,趙成的奏折是以光速遞到內閣的,他身居大理寺卿多年,平時有的案子故意拖拉就算了,這真的要審起來,從證據到口供自然是一樣不差,案卷做的滴水不漏。

內閣這幾日氣氛尤為凝重,從前內閣以王和保為首的一言堂,但是這一次自從王和保回京,李崇的變化尤為明顯。

而以岩月禮為首的一些先帝舊臣開始慢慢脫離了王和保的掌控,以至於明明是

() 隻有三個人的內閣(),卻每天都氣壓凝重。

而這大理寺卿遞送上來的折子中四位被處置的朝臣㈣[((),有兩位都是王和保的學生,這已經不單單是一本折子了,這簡直就是趙成在向小皇帝遞送的投名狀。

樁樁件件的口供和證據,如此快速的審理速度,讓王和保即便有心回護也有心無力,畢竟在大理寺,若是大理寺卿不配合,是決計撈不出人來的。

任由內閣如何暗潮湧動最後也沒能阻止的了這十個官員還有直廷司七位大監的命運,流放,抄家,最後從這一場風波中全身而退的,竟然正是出動整個禦史台敲擊陳情鼓彈劾的宋離。

隻是任那些禦史言官再不滿,也是無法,因為大理寺沒有找到任何宋離收受賄銀的證據,反倒是找出了徐順背著宋離私吞每年三萬兩的證據,宋離最多落下一個禦下不嚴的罪過。

而這個罪過經天子之口也由這數日牢獄相抵,不再另罰。

傳旨的太監回來的時候李崇這才問道:

“宋離回府了?”

“是,陛下,宋督主接旨後便回了宋府。”

李崇這才算是了了一件事兒一樣心情都鬆了兩分,抬手挑起了今日內閣呈上來,準許禮部撥銀五萬兩用於太後的千秋節的折子。

這折子昨天便送來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宮裡的老嬤嬤進來瞧他,帶了昭德大長公主的口信,這個口信也十分的爽朗痛快,意思是叫他不要著急,姑姑自會幫他料理。

以至於今天李崇的心情很好,坐等他姑開大。

正等著的時候就聽門外的小太監進來傳話:

“陛下,昭德大長公主遞了牌子進宮,長公主傳話說請陛下約禮部,戶部及內閣幾位朝臣前來議事,她先去慈寧宮,隨後便到。”

李崇的精神都跟著振奮了起來:

“張衝,照長公主的意思傳朝臣進宮。”

張衝趕忙躬身去安排。

而此刻青華門一過,昭德大長公主的鑾駕被三代帝王加賜儀仗,端的是巍巍皇家威儀,此消息自然也傳到了慈寧宮。

就是執掌宮事的姑姑琉鈺臉色有些驚慌:

“娘娘,昭德大長公主進宮了,正往慈寧宮而來。”

玉榻上此刻正瞧著新送來的首飾的孟太後臉色一變:

“她進宮來做何?”

她是從心裡有些怵李昭德的,她冊封皇後的時候朝臣就諸多反對,而給她臉色看最多的便是和先皇後自幼相識的李昭德。

她也曾因為在她那吃的委屈多次和光帝哭訴,但是光帝次次都叫她忍讓,甚至為了照顧皇姐的情緒,在光帝時期便免了李昭德需要向皇後行的禮儀。

反而在家禮上,李昭德是長姐,自幼照顧過兩個皇弟,光帝對她都敬重有加,孟皇後反而要向李昭德行家禮,稱皇姐,所以她對李昭德都是能避則避,近幾年來,她非大宴也並不常進宮。

“還不快準備,給本宮更衣。”

鑾駕直停在慈寧宮的門口

() ,鑾駕上下來的女子墨發如雲,一身正嫡才能穿的明黃色宮裝,神色鎮定,自有一股從骨子裡散出的雍容端方,通傳的聲音層層遞進,她這才時隔多年再次踏進慈寧宮。

“皇姐今日怎麼有空進宮?怎不叫人提前通傳一聲?”

孟太後穿的更是隆重,九釵鳳冠無不在昭示她如今的地位,但是這些李昭德從不看在眼裡,鳳眸微瞟,對她的輕視一如從前,似笑非笑地開口:

“不曾通傳是怕太後又借口躲了去。”

孟太後不願今日還受她淩.辱:

“皇姐這是哪的話,這是皇宮,我身為太後緣何會躲?”

李昭德進了正殿,不予與她口舌爭辯,開門見山:

“我此次來是為了太後千秋節一事。”

孟太後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千秋節何事?”

“京中雪災已經綿延月餘,災民流遍,糧庫空虛,朝中用銀子的地方甚多,此等天災之下,皇室更應為天下表率,克勤克儉。

如今陛下還未大婚,太後身為後宮之主應體陛下之難,將千秋節五萬撥銀轉而交由賑災之用。”

孟太後臉色都鐵青了下來:

“皇姐,按著你的意思,隻要天下有災民,本宮的千秋節,陛下的萬壽街就都不過了,那皇家的體麵何在?大梁自古以孝治天下,天下人又該如何想陛下?”

李昭德掃了她一眼,言辭冷切:

“何為孝?天子垂拱而治,天下黎民之父母為父母,天下黎民之子女為子女,陛下體千萬人之孝道賑濟災情為孝,還是舍黎民而孝伯母為孝?

為全太後仁德,為全陛下孝道,本宮才會來你這慈寧宮走一趟,若太後無彰皇室之德,本宮自會奉告太廟,昭告黎民。”

孟太後的臉色都白了下去,這麼多年來,李昭德雖已經出嫁,但是其在宗親朝臣中皆是威望甚高,此事若真的任由她鬨大,隻會讓百官翻出當年冊立皇後時各種言語。

而此刻華清宮中,內閣,戶部,禮部的主官都到齊了,但是李崇卻並未說什麼事兒,隻是讓人上茶:

“諸位愛卿稍坐,今日乃是姑母來信,想借朕的地方和諸位朝臣說些事兒,請諸位等等。”

這句話一出,底下的人都有些意外,陛下的姑母,不正是焰親王妃,那位曾經隨焰親王駐守北境的昭德大長公主嗎?昭德大長公主曾帶大兩代君主,威望甚高,此刻她找他們是什麼事兒?

沒過半刻鐘,外麵便傳來了通報:

“太後娘娘駕到,昭德大長公主駕到。”

屋內的人都站了起來,包括李崇在內,他都還沒見過這位姑母呢。

就見兩位身著宮裝的女子並肩而來,孟太後身邊的女子瞧著十分年輕雖然已經年過四十,但是瞧著隻有三十多歲的模樣。

眉間自有一股子英氣,通身華貴雍容,她隻單單站在那裡,便能讓任何女子黯然失色,無關相貌,乃是通身的氣場,有她在,便無旁人。

孟太後在她身邊,雖然九鳳加身,卻總是多了幾分小家子氣,光是這對比李崇便知道今日之事有他姑母在,便沒有任何需要擔心的了。()

見過姑母,給太後請安。

?本作者青竹酒提醒您《當審計成為皇帝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李昭德給李崇見禮,李崇也笑著回禮,姑侄二人隻一個眼神便心領神會。

李昭德年少便曾隨父皇上過朝,如今的老臣很多和她也算是老相識:

“本宮倒是多年未見諸位大人了。”

她自稱本宮便是在告訴朝臣,這裡的不是焰親王妃,而是皇室大長公主。

“公主多禮,老臣也多年未見公主了。”

“按照慣例,後宮不得乾政,但是此事涉及後宮,本宮身為皇室長公主也不得不和諸位大人見個麵了。”

她說完便看向了孟太後,孟太後已經到了此處,惟願將麵子做足:

“適逢哀家的千秋節,隻是京中雪災嚴重,國庫壓力甚重,哀家和皇姐商量,此次千秋節便免了俗禮,哀家會前往廣濟寺為大梁祈福,惟願我大梁國運昌隆。”

李崇看著她心都在滴血的樣子,心裡已經將這大長公主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就這麼一會兒功夫就能讓孟太後變了一張臉?

此事最高興的就數戶部侍郎韓維了,李崇都怕這隻鐵公雞此刻笑出聲來。

太後都這樣說,朝臣自然不會在此時堅持,但是誰的心中都是明鏡的,這不願過千秋節的不是太後,而是昭德大長公主,抑或是陛下。

李崇今日的心情實在是不能更好了,他十分想要找人聊一聊,開心一下,但是掃了一圈的人,也沒一個能說的上話的,此刻他便有些想宋離,要是宋離在就好了,這會兒他應該還在府上。

他憋得在屋內走了兩圈,實在是沒有抑製住表達欲:

“去找便服,朕要出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