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表現派是,正陽在吞口水後,下意識是這個東西好吃。
然後第二個優勢就隨之出現了。
表現派在一般要求的影視作品裡麵,不需要動用到第三步的時候,表演是最穩的,也最能按照導演的設定好的要求表演。
就好比路澤拍的時候基本上彆人沒問題,他就是一條過。
因為前兩步是表現派的底子,而路澤已經是優秀的。
當初不算火力全開,都已經震驚了麵試官,更是一場表演就贏得徐導青睞。
當然了,派彆也不絕對。
每一個派彆都有自己的體係,但不可能就一個演員就百分百用這一個。
就連表現派和體驗派都會相互借鑒,相互運用呢。
路澤自然也不例外。
主要運用表現派,其餘的在實踐中摸索。
表演不是有規章製度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隻是一般拿到一個角色的時候,路澤會首先采用表現派處理,而且主要這麼處理罷了。
...
科普結束。
既然表演還挺複雜,路澤的必要的準備時間也要很長。
算導演願意等,那一屆柏林電影節也不一定能趕上啊。
何況廖凡那種戲瘋子肯定很符合導演的胃口,路澤臨時搞事,靠演技的話,肯定是要拿出更為驚豔的表演。
難啊。
但,首先一點,彆忘了路澤是重生過來的。
路澤,重生之前是靠演員職業吃飯,並且願意為之努力的。
他現在手機裡這麼多歌,連出幾張專輯,就可以成為世界一線歌手,養老去了。
在歐米,歌手的收入可是碾壓演員的。
甚至同為一線的話,歌手地位也不比演員差。
所以,他願意演《小時代》隻是代表他接戲的態度,他為演藝路線做的妥協,而不是對電影的藝術追求。
話題繼續。
優秀的演員是需要塑造很多角色的,從實踐當中來的。
但路澤一個小演員,雖然基本上很多時候都有戲演,但可不是一個接一個,而且確實有的時候角色沒什麼內在。
不是每一個都需要路澤表現出那麼高的內涵,何況吊打主演可不是好事。
所以有些時候,遇到時間比較空閒,他就會自己去找角色。
是的,自己嘗試塑造其他人的角色,其中不乏一些知名色或者複雜的角色。
完成之後,就去老師那裡彙報。
...
比如說《白日焰火》的張自力,他就塑造過。
是的,曾經他就準備的張自力,就是《白色焰火》中廖凡的角色。
能在國際三大電影節獲得大獎的華語作品不多,他想試試看如果是自己演能到什麼程度。
然後他找到了劇本,就開始構建整個人物。
由於自我要求非常高,構建起來很細,過程也是很痛苦的。
首先人物基本設定,就牽一發而動全身,一點設定改變很可能整個人會在很多地方略有調整。
但彆說那時候了,甚至重生回來,路澤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如果能出演《白日焰火》會怎樣。
沒什麼彆的原因,
這個電影也算不上是他魂牽夢縈,自己塑造得最好的電影角色,甚至有一段陰影。
馮老師要求很嚴格,甚至是嚴苛。
路澤構造出來的角色,是他所有角色被批判得是最狠的。
哪怕最後改建到馮老師勉強覺得合格,他也是被打擊的不敢有絲毫念想,甚至下意識封鎖了這件事情。
加上,
12年拍的的《白日焰火》可以說是當時沒有名氣的。
內因外因,尤其是可能心理陰影的影響,他就忘了這件事。
然後今天才發現《白日焰火》已經開拍了。
...
本來路澤的計劃是,才開始一兩年,老老實實走金手指歌手路線,再接觸更好機會。
哪怕他構建過《烈日灼心》中段一宏和超哥的角色,他現在有機會麼,能搶到麼?
沒有,不存在的。
就更彆說什麼形象貼合,影響力,資曆等等一係列事情。
何況很多出彩角色都是為了演員度身打造,就好比《烈日灼心》之於超哥。
張自力這個角色,肯定不是為路澤度身打造或者很適合他。
隻是,不適合就不爭取了?
路澤真正接觸到這個機會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手在不停顫抖。
機會,就在眼前,試一試又如何?
封鎖的記憶打開,這個角色開始一點一點浮現在他眼前。
要投資我可以給你更多錢,要發行我可以幫你,而且我《心迷宮》會提前給你在柏林電影節打前哨。
我還正紅,粉絲票房至少也能拉動一些吧?
所以演技方麵暫不討論,但你導演總不能不考慮外界條件,不考慮投資人收益吧?
畢竟從第一版的絕對文藝,到第三版加入各種元素,不就是導演對周邊環境的妥協。
到時候路澤火力全開,大軍壓境。
一個還算是新人導演,總會有所影響,至少會給我一個試鏡機會,讓我不留遺憾。
可惜路澤似乎也不是那麼了解自己。
他心裡願望越來越強烈,甚至生出了你如果不給我,我就毀掉這個電影的瘋狂想法,把他自己都嚇到了。
是不是,其實內心一直有想要從馮老師的打擊中掙紮出來的意思?
他一直沒去見老師,也是因為他想帶著好作品,正大光明地再續前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