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很巧妙地化解了一些傳言和尷尬,路澤最近也真的是不斷地發現熱吧真的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麵了。就不說彆的,麵對有些挑撥的問題,也能比較巧妙回應了;而麵對尬黑,又果斷回擊。
...
5月9日,上午9點。
酒店內,路澤還是拿起了季度財務報表。提前個兩天來戛納,今天上午沒事,沒想到就是來看報表了。
公司這個季度主要還是路澤的代言費、專輯收益、片酬等等是大頭,熱吧李榮皓鄧紫琪的商業價值都還不錯,錢還比較多,然後零零碎碎的彭彭的《閃光少女》預付部分片酬,陳玉琪的廣告代言費用...
雜七雜八的,不過還算少的了。
正看著還有些困意,有人打來電話。
是張凡,彙報“l計劃”新上映影片的事情。這個計劃實施以來,有很多電影都開始產出了,少數還上了院線。
其中這部《喊山》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在第12屆迪拜國際電影入圍後,又公關了個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反響還不錯,馬上要在韓國試水了華國每年電影其實很多,好作品就那麼些,這部電影也算是上乘。
“行,可以,有什麼困難記得隨時讓他們給我說。”路澤聽完張凡說5月25在韓國試水後,沒有給出彆的意見:“讓他們也彆太緊張了,我投這部電影本身就不是衝著賺錢去的。”
“可正是因為你不是衝著這個去的,他們才更不想讓你虧本啊。”張凡搖搖頭,雖然不到“士為知己者死”這麼誇張,但很多人也都都很感激路澤能幫一把。
路澤便也嘩啦嘩啦翻過去兩頁紙,由得他們去了:“也行,緊張就緊張吧,我們當年可沒這些好處。要有啊,緊張個一段時間算什麼。”
“l計劃”的導演是有分成的,開玩笑說如果出現《心迷宮》那種上億票房的,還能拿不少分紅呢。
...
閒聊幾句掛了電話。
下午,《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組抵達戛納,雖然是刻意低調處理,但路澤接機劇組的照片依然出現在了各大即時新聞版麵的頭條上。
這次的確關注度大,大到上頭也關注了這部電影。老實講《海邊的曼徹斯特》是英語片,一般總局是不太關注的,這次路澤算是例外了。
除了路澤一直受關注,也有彆的原因。
今年零入圍對上頭來說還好,倒不是很有所謂,有所謂的是一些“華人毯星”已經各種開始造勢了。
華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戛納作為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電影節,“華國元素”已經成為戛納近幾年來最熱的詞。各種“華國電影之夜”不算少,哪怕是今年零入圍,各大國產片劇組也不遠萬裡飛到戛納做宣傳。好像去了戛納參與宣傳,就跟入圍一樣,鍍了一層金...
聽起來有些耳熟,但路澤表示不背鍋,至少他那時候沒有大手筆向戛納的場刊、戶外投放廣告。
話說回來,這些明星、片方的“鍍金行為”,對於華國電影的發展卻沒有多大作用。
當國內華語片作品缺席,而“戛納紅毯”頻頻上熱搜,其實對於關注電影的電影人來說還是尷尬的,因為這些關注點已經脫離了最重要的事情作品。
上頭更希望看到更多優質的華語電影能在賽場上出現,是在不行華國電影人帶著其他作品出現,透過戛納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電影盛事,為更多世界觀眾看見。
但說實話,華國這幾年也就走出去一個路澤。所以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讓壞風氣占據主流,上頭更願意捧路澤,所以《海邊的曼徹斯特》帶著很大的關注度出現在了人名日報第二天的一個版塊裡。
路澤此行勝負未知,但前奏已經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