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發揮還不錯,但全篇最精彩的無疑就是那個霓虹人。熱吧飾演的孝涵更多是像一個帶著觀眾觀感的主角,去體驗這一場恐怖的經曆,去找到真相。
不過,能在戛納享受到電影結束後的滿場掌聲,也是蠻歡喜的。隻是接下來的提問可不和平,第一個就是硬核媒體:“我們在這部電影裡看到很多社會暗示,所以導演是對國家有所不滿對麼?”
“不是不滿,隻是憂慮,這涉及到方方麵麵,所以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那我對於這個電影的理解,就是韓國一直傳言受到西方某些國家的操控,導演你是否擔心國家徹底淪為棋子呢?”
臥槽?
台下的路澤心裡目瞪口呆,什麼時候戛納的記者變得這麼猛了,這是軍是頻道轉行過來的麼?
“這隻是電影而已,我隻是表達我自己想表達的。”導演並不多言“”
這種情況下,台上熱吧作為外國人的優勢就來了,裝傻就對,遇到這些問題:“不好意思,我可能不太了解這些,對,可能大家可以問我一些劇情上的看法。”
...
其實第一個記者的凶猛程度讓大家都有點上頭,沒想到居然會這麼直接,以至於後麵連著幾個記者都有點過頭。大家都謹言慎行,也沒有什麼播出後熱火朝天,歡樂和諧的的交流氣氛。
大家都是你來我往,冷靜思考後的發言。不過隨之而來的結果也很豐厚,那就是記者的大膽提問和導演模棱兩可的發言,迅速獲得了大量關注。
你知道,歐美對於這些是很關注的。
但這裡不是米國,影片裡影射米國控製思密達的事情,迅速讓歐洲媒體和觀眾觀眾打了興奮劑,以至於後續熱度肉眼可見的看好。
當然了,米國其實也很興奮,韓國媒體涉及到米國就有點小心處理,但也算是有經驗。隻是與之對應的,熱吧作為電影主角,受到的關注度有,但基本上都是以電影為主體。換句話說,淹沒在了電影裡。
當然,一開始也不是抱著拿獎的目的來的,也不想大肆宣揚女權。
在這次電影拍攝裡,大導演能夠教給演員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這一切都已經得到。至於最終呈現的結果固然希望能被褒獎,但即使是沒有得到過多的肯定,也是值得的。她現在基本上主要心思,還是在擴大自己的海外影響力上,某種意義上這部電影不管怎麼火了,都有利於帶動她。
“知道《哭聲》麼?我是那部電影的主角,是的,可能戲裡戲外差很多。”
...
歐洲的電影節從不避諱鄭智的話題。
所以路澤在事後,也被問到相關話題,他表示自己其實沒有看出什麼,也隻是覺得很嚇人。
“眾所周知,我是很害怕恐怖片的,所以全程很多時候都捂著眼睛。”
記者們於是大笑,路澤也乘機岔開了話題。他的戛納之行今天中午就基本上結束了,但是這次戛納之行結束之後,回去拍攝可能就會麵臨一些問題。
比如他和迪式尼的事情,那邊也已經有人托話來了。看來對方也是不願意繼續搞事情,所以這也算是來了談判,但究竟對方是什麼態度,還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