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完結,大家除了結果,都可以蓋棺定論了。這幾年相對於戛納和威尼斯,柏林電影節已經平淡了好幾年,尤其是今年入圍的多數都是些關係戶或者嫡係,沒有多少大師作品參賽入圍,典型的小年。
唯一電影節前就被期望甚高的路澤新作,坊間傳言他是幕後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並沒有達到預期,甚至也是口碑有些爭議。
但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也是獲得了場刊高達3.4分的評分並從頭到尾領跑,隻是這次並不像以前路澤的作品一樣成為壓倒性的種子選手。
可能是給電影節遮一下吧,今年評分都虛高一點,但即使這樣也就3個上3分的。如果不這樣,可能就隻能有一個上3分的了。
隻是場刊也不能代表著什麼,被場刊僅僅給了1.5分的《不要碰我》被稱為矯揉造作,靠販賣性少數的奇觀來打政治牌,卻也得到了不少影評人和記者對這部尺度極大的影片的推崇。
而究竟這樣的一屆電影節,會以什麼樣的姿態結束呢?獎項一個一個發出,《我不是藥神》劇組一無所獲,隱隱有戲。而旁邊的《不要碰我》斬獲了最佳處女作獎,但路澤總覺得,不止如此,因為本屆柏林電影節就是順應好萊塢的風潮打擊性騷,擾支持女性電影工作者,但目前來看女導演沒有什麼獲獎的。
感覺憋著大招,總不至於像金球喊喊口號,實際上都還是給男導演吧?
這可不符合柏林的政治風潮。
...
“這一屆的最佳男演員獎給我們出了很大的難題,有很多優秀的男演員...”
評委會主席湯姆提克威在台上講著,路澤在台下其實還比較好笑,因為這一屆電影的男演員其實都不出挑。是的,哪怕是路澤本人,都沒有說特彆地去展現自己的演技。
這個角色精彩程度也是有限的。
所以即使是個無名之輩拿他也不驚訝,隻是看組委會是不是要求穩,把獎項給他。
很正常,路澤在《藥神》裡的表演說實話還是縱觀下來,碾壓這一次電影節絕大多數男主角的,隻是大家都是縱向比較路澤之前的作品罷了。
“所以最佳演員的獲得者是...”
路澤坐在台下心裡若有所感,看上台上的湯姆提克威,對方也看了他一眼。
這意思...
如果拿了這個獎,其實也很合理,某一方麵來講也是彌補當年《爆裂鼓手》的補償?獎項這種東西,其實不一定是說你作品很好就一定能拿,還要看評委會主席喜不喜歡,對手如何,以及其他更多的元素。
就像當初《美人魚》一樣。
路澤覺得自己沒有說特彆好,但這部電影就幫他拿下了金馬和東京影帝,似乎是從此打開了他的獲獎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