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上朝都要從此門進入,到了門前就得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門,經天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
讀書人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門”,成為天下知的新權貴。因此,長安左門被稱作“龍門”。而每年陰曆八月中,朝廷都在西千步廊進行“秋審”。囚犯由長安右門押解而進,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被稱作“虎門”。
午門的門洞,正麵看是三個,背麵看是五個。兩側掖門,平時不開,隻有在大朝的日子才開。
文官走東掖門、武官走西掖門。當中的正門,隻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後在大婚入宮時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鼎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來時也可以走一次。其他人等,一律隻能走掖門。
無論是參加金殿傳臚,唱名賜第,長安街觀榜,參與恩榮宴,還是參拜先師神位、大司成,謁孔廟,狀元都處於諸進士中最顯赫的地位。
弘治十二年的傳臚儀式,仍舊在奉天殿舉行,不過時間稍晚一些,要等到百官到齊之後,與公卿大臣一同進宮。
這天雖然不是皇帝舉行大朝會的日子,卻是宮闈中三年一度的傳臚典禮,但凡京中三品以上官員,身無大疾,且不需要當值的,都必須出席。
這也是朝臣跟新科進士的第一次會麵,象征意義重大,皇帝借此來說明,進士就是未來的朝官,二者地位是相等的。
眾進士一直在長安門外等候一個多時辰,到辰時末,宮門打開,後麵零零散散而來的朝臣先行進宮,隨後才是三百名進士。
所有人列成兩排,沈溪和倫文敘,作為狀元和榜眼,各引領一排人由長安左門入內,直接往奉天殿方向而去。
因為殿試就在奉天殿外舉行,這裡對眾新科進士來說並不陌生。
在進士抵達後,教坊司司樂於奉天殿簷們外兩側開始起樂,是宮廷大典中常用的“中和韶樂”,就跟運動員進行曲一樣,但凡儒家學子對這曲調耳熟能詳。
禮樂聲中,百官按照文武大臣的區彆,列在三層台階下的兩旁丹墀之內,眾進士分兩排,列於文武大臣之後。
所有人站定,開始換樂,為“丹陛大樂”,這是隻有帝王出席的大典上才能使用的樂製,意思是,不久之後天子將會親臨。
與之前考生在殿試時隻能低著頭不同,此番傳臚大典上人多眼雜,頭自然可以抬起來,也沒人去管,所以沈溪趁著這當口,將奉天殿殿堂的宏偉雄奇儘收眼底。
丹陛大樂聲中,禮部鴻臚寺官設黃案於奉天殿門外東側……之所以黃案不設在正當中位置,因為那裡是待會兒天子升鑾的地方,禮製上不能有所僭越。
接下來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捧著寫有眾進士殿試成績的黃榜走出來,置於黃案之上。
如此一來,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接下來便是請天子的儀式,由三位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和謝遷,親自去請天子著帝王袞冕乘鑾駕前來奉天殿,於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和眾新科進士開始行三跪九叩之禮,是為大禮。
行禮結束,鴻臚寺官開始拿皇帝親書製誥宣讀,聲音響徹:“朕於己未年三月甲戌,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經過這道製誥之後,眾新科進士等於正式從“貢士”變成“進士”,但隨後還有傳臚唱名之禮節。
宣讀製誥完畢,接下來就是由鴻臚寺官從黃榜上,依次從一甲第一名開始唱名,一直到三甲第二百零二名,每唱到一人,此人都要出列,到禦道左右分彆下跪行禮。
古人以左為尊,狀元跪於禦道左側,榜眼跪於右側,探花跪於狀元之後,二甲第一名跪於榜眼之後……依次類推。
一甲前三名,每一人唱名三次,且由鴻臚寺官親自引三人出列,以示隆寵。
等沈溪、倫文敘和豐熙先後跪倒,再唱二甲及三甲,依次而唱,每人隻唱一次,且無鴻臚寺官員引路。
因為名次既已排定,就算靠後的進士聽不到是否唱到自己,也會根據名次,知道下一個是誰。
越到後麵,唱名速度越快,很容易出現唱名與出列錯位的情況。
不過在一次完整的大典之上,這點小小的錯漏已經算不得什麼。
光是一個簡單的唱名,就要持續半個時辰。
唱名結束後,已經臨近正午,丹陛大樂改換樂曲,奏《慶平之章》,眾進士再次行三跪九叩之禮,向天子叩拜。
在奉天殿外的典禮基本就此結束,弘治皇帝升鑾回宮。
禮部堂官用雲盤將放在黃案上的黃榜接好,在鼓樂禦杖導引下,出奉天門、午門,經承天門穿過廣場,公卿和百官、新科進士隨黃榜走在後麵,一路出長安門外,張貼黃榜於宮壁之上。
三百名新科進士要觀張榜之後,禮節方成。
寫著三百名進士姓名和名次的黃榜,會在宮牆上張貼三日,三天之後,會將黃榜送到內閣,又內閣轉送到國子監,將眾進士姓名刻碑,隨後黃榜會被保管在國子監內,以供後人查閱。
***********
PS:第二更送上!
這下狀元終於落袋為安了,大家可以放心了吧?當然,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精彩的還在後麵等著呢!大明版的“重生之官道”又或者“官家”、“絕對權力”即將上演,向錄事參軍和不信天上掉餡餅致敬!
天子繼續求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鼓勵!新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後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