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斯巴達克斯起義後。歐洲接連發生了多起以斯巴達克斯為名的奴隸起義,其帶來的破壞與衝擊,甚至不局限於歐洲。
然即便是改良後的“隸農”。在綠洲主人“三十稅一”的田租麵前,亦毫無優勢可言。堪稱完敗。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若能得“三十稅一”,羅馬隸農,願鋌而走險乎?
答案,不言自明。
毫不客氣的說,隻需大漢聯軍抵達,便是一場足以彪炳史冊的“奴隸解放戰爭”。作為基石的奴隸,因逃亡、暴動大量流失,羅馬整個上層建築,隨之轟然崩塌。飛灰湮滅,成為曆史。
若兩軍陳兵國境,還有一戰可能。
隻需讓劉備突破封鎖,攻入境內。便是一場如火如荼的奴隸大解放,羅馬大崩盤。
再說一遍:羅馬和大漢,沒有可比性。
正因敏銳的看到了大漢封建製度的優越。才讓皇後魯琪拉,徹底打消了重返羅馬的念頭。此舉,何止引狼入室,引火燒身。分明是滅國之危。
或有人問:羅馬的奴隸,難道不是羅馬人嗎。國難當頭,不知道同仇敵愾?
羅馬的奴隸,真還不是羅馬人。
羅馬奴隸,大部分來自行省或被征服地區,少部分是負債者及罪犯。
其中外族奴隸占絕大部分。自羅馬進入“共和時代”,便開始不斷對外侵略擴張,外族奴隸的數量和種類,增加極快。到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城有一百五十萬人口,奴隸便占了九十萬。
正因坐享奴隸帶來的巨大紅利,不斷滋養著羅馬對外侵略,掠奪外族奴隸的野心。公元前三世紀,在征服意大利南部山地的戰爭中,有三萬六千名戰俘,被賣為奴。第三次布匿戰爭(third punic war)結束,迦太基城中殘存的五萬人,全部淪為奴隸。在希臘北部的一次戰役中,羅馬軍隊擄掠了十五萬當地居民,販賣為奴。羅馬統帥凱撒征服高盧,把四十萬人當作奴隸賣掉。
羅馬城一百五十萬人口,奴隸占九十萬。奴隸占比竟高達六成。試想舉國之內,奴隸數量何其恐怖。
嵐風徐徐,拂麵送爽。
聖火女祭司阿奇麗婭,與羅馬皇後魯琪拉,俯瞰萬家燈火,各想心事,相對無言。
許久,阿奇麗婭忽喃喃低語:“羅馬,究竟是誰的羅馬。”
聲音雖婉轉低沉,近乎呢喃。
可羅馬皇後魯琪拉,還是字字入耳。試著張了張嘴,卻泛起絲絲苦澀。
羅馬帝國,本就建立在累累屍骨之上。
羅馬人也早已,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