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不出三日,薊國諸事,傳至彆都甄城。
太師府。
“《漢書·地理誌》雲:‘上穀至遼東,地廣民希(稀),數被胡寇,俗與趙、代相類,有漁鹽棗粟之饒。北隙烏桓、扶餘,東賈真番利(東與真番郡通商互利)。’”尚書令桓典,有備而來:“又聞大遼水,乃東胡各部與濊貊、扶餘、沃沮之鴻溝(邊界)也。”
“薊國地處北疆,內附羈縻,乃承大漢四百年之國策也。”王允一語中的。
“太師明見。”不其侯伏完,試問道:“薊王代三郡烏桓所上《乞歸義表》,當如何作答。”
“多年前,薊王亦代鮮卑十四部請立屬國,代高車十二姓求內附歸義,立高句麗、扶餘並南北沃沮屬國。今三郡烏桓內附,亦無不可。”王允言道。
“喏。”尚書令恒典,心領神會。
在薊王之前,屬國,為大漢附庸。歸義,則類藩國。就獨立性而言,歸義更強。凡屬國,多設屬國都尉領護,如居延屬國都尉。內附歸義,則遣使入其國監護,如“使匈奴中郎將”。
薊王首開向化先河。歸義侯國,類比郡國內之縣侯。由國主指派侯相治政。歸義(縣)侯,擁有相對獨立的私人武裝。受輔漢幕府節製。凡遇征伐,幕府可命其出兵,共組聯軍。
若為屬國,則循舊例,遣都尉領護。如鮮卑奢延屬國,由奢延屬國都尉領護。無論屬國,還是歸義國,皆歸輔漢大幕府所轄。
歸義的最大好處,坐享其成。歸義侯,無需整日忙於吏治民生,便可得享國主之一切便利。尤其從居無定所,到安居樂業。隨著農牧亞文明的不斷進步,生產關係為匹配生產力而迅速增生。更為複雜高級的人際關係,財富分配,社會階級,應運而生。畫個圈便是有主牛糞,已無法解決利益分配的矛盾。
遊牧“家長製(部落大人製)”,加快向封建“吏治”演化。
於是君治吏,吏治民。
就與薊國日益比同的部落而言。生產力突飛猛進,生產關係日新月異。而生產者(部落民)本身,卻未改變。人還是那些人。於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遂成必然。薊國名產之一,便是薊吏。
如同後世家族企業中的職業經理人。
如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一個國家。成為所有亞文明的迫切所需。
利益驅動,矛盾逼迫,雙軌製下。歸義成唯一答案。
這才是籠罩在大漢一藩,兼容並蓄,包羅萬種下的,深層原因。
一言蔽之,趨利避害,人皆向好。
稍後,朝廷詔命傳達。董侯言:可。
三郡烏桓,如願內附。敕封丘力居為“扶黎(歸義)侯”,蘇仆延為“無慮(歸義)侯”。為與高車區分,烏延為“烏桓率眾王”,仍號單於。因立王庭於無終,故又稱“無終(率眾)王”。
悉歸輔漢幕府領護。
“四夷國王,率眾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