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2)

沒錯, 就是這麼任性摳門。

寶玉給平日一些有打交道的官員都送了一對海蠣子,唯一例外的大約隻有林如海了,畢竟有親戚這層關係在,便是送去一打。送到各府上的, 除了海蠣子,另有碳烤海蠣子的食譜一份。

起初的時候,收到海蠣子的官員也就是笑了笑, 這海蠣子大是大,一個足足有成人巴掌這麼大, 但是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叫人送去廚房養著, 轉頭就把這個事兒忘在腦後了, 直到——

“啥?蘇北大營的洪總兵派親兵去向賈瑛高價買海蠣子?”

“那可不,小的瞧得真真兒的, 幾騎絕塵, 急得很!”

洪總兵這個人吧, 武夫中的莽夫,身高八尺,威武雄壯, 妻妾成群, 不止白日辛苦, 夜裡也是甚為操勞。揚州那一片的藥店都知道,但凡有什麼虎鞭鹿血的,送去總兵府, 準能拿個好價錢。

莫非?

莫非這賈瑛叫人養的海蠣子真的有點兒效果?

洪總兵派親衛的事兒就在寶玉送海蠣子之後的第二天,這時候,收到寶玉連桶子帶海水的那些人,吩咐下人去按照食譜做碳烤海蠣子。

灶上的人依照食譜(各自府裡老爺身邊的識字小廝來念的)撬開海蠣子:喲嗬,不隻是外頭的殼大,裡頭的肉也很肥厚啊,如羊乳一般的潔白細膩,周圍邊上的黑灰雜質也是幾乎沒有。

灶上的人先在心裡點了點頭:就憑這樣的品相,四十文一斤就絕對買不來。

然後按照食譜的步驟加工,挺簡單的,不一會兒,加了蒜蓉的海蠣子就撒發出奇異的香味來,是海水的清甜、是海味的鮮香;巴掌大的殼子裡,海蠣子原就帶著的汁水是一點沒灑(因為賈大人叫人送來的食譜也特意備注了這一點,開殼需特彆小心),海蠣子的肉開始慢慢緊縮,冷白色也變成了暖白色,顯得更加緊實了一點,然後就見那純原生的汁水開始沸騰,撒上一點小蔥段,能吃辣的加兩滴茱萸油。便是此時,炭烤海蠣子就做成了。

作為官員,自然是沒有內侍官試毒的待遇的,但是畢竟是個新吃物,做好之後,灶上人用銀刀子小小地切了一塊海蠣子的肉,權作試餐:啊,這是怎樣的一種美味啊!入口滑嫩,蒜蓉經炭火炙烤,去除了海蠣子原本的腥味,更添鹹鮮,一口滾燙的海蠣子,與唇齒碰撞之後,竟讓人生出幾分留戀不舍的意思。

要知道,各家各戶的廚房裡頭都是心腹,尤其是給當家老爺做菜的人,自然是有幾分體麵的,平時吃過的好東西也不會少。可是第一次吃到這樣一種以粗狂的形式炙烤出來的細膩多口感層次的美味,堪稱是今年冬日裡的第一口。

看見灶上人意猶未儘的眼神,小廝調笑:“怎麼,自己的手藝太好了?”

灶上人憨厚笑笑:“哪裡,是這份海蠣子品相好。我乾灶上幾十年,竟然是沒買到過這麼鮮美的海蠣子。”

把小廝聽得也心癢癢。不過就一對之數,又是老爺點名今晚要的,看來是輪不到自己吃嘍,回頭叫人去外頭采買的時候捎帶一點進來,也拿炭火烤著吃。看這老小子今天的意思也是沒吃過癮的,自己到時候叫他幫著做一頓,大不了送他一瓶酒就是了。

心念變化之間,小廝的手也沒停,把一對大海蠣子放在食盒裡,小心翼翼地趁熱端去給老爺嘗嘗。

某老爺吃完之後,配著米酒,頓時覺得一股暖流從丹田升起,這種感覺到了夜裡更加明顯,一時之間,好多府裡晚上正房/偏院都叫了水。

第二天一早,許多府裡頭都派出心腹小廝去射陽了,得了老爺的死命令:買!買!買買買!多少錢都買!有多少買多少!

…………………………

三更四更又住在汪小魚家裡了,因為幫賈大人做事,今年汪小魚兄弟收益不錯,秋收之後叫村裡人來幫忙重新建了院子,青磚大瓦房。不隻是汪小魚家,還有那二十人的專業短工小隊,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所進項,要麼是修繕房子的,要麼是買了大牲口的,或者是嫁娶比往年更氣派的……除了這二十人,其他收海蠣子、收昆布賣給寶玉換錢的人家今年手裡頭也寬裕不少,盤算著等到殺年豬的時候多買一條腿/一個頭什麼的。

然後各家各戶念著今年因為有賈大人,過年都更加好過一些的時候,就看見:

四麵八方來人了!

四麵八方都是騎著馬趕著來海通鎮的人!

四麵八方騎著馬趕來海通鎮的人手裡都揮舞著銀子!

四麵八方騎馬趕來海通鎮的人揮舞著銀子都哭著嚷著要買海蠣子!

海通鎮的人都驚呆了。

射陽縣的人也都驚呆了。

應該說,江蘇一地的人都驚呆了。

光靠三更四更是應付不過來的,幸好寶玉第二天就從淮安趕回來了。

海蠣子賣不賣?當然是賣的,隻有銷售情況好了,才能夠打開市場;打開市場了,來年的需求量才會加大;需求量大了,才會有人願意嘗試養殖海蠣子麼!

不過也不能隨隨便便賣了。

其一是因為這還是頭一年,成年肥碩的海蠣子畢竟是有限的,要是放開了賣,後頭聞名而來的人豈不是走了空?寶玉還想把射陽縣海通鎮的海蠣子美名傳揚到更遠的地方去呢。

其二,則是因為消費者心理學了,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都是限量的才叫好,不輕易買到的才叫好,一旦敞開了供應也就沒那麼稀罕了。

海通鎮的海蠣子和彆地兒論斤賣的不同,它是按個數賣的,一兩銀子一個,每人每天限購兩個,一天統共賣一千個,賣到臘月二十。也就是說,每天隻有五百人能買到,而距離售賣截止的時間,隻剩一個月了。

這定價在汪家村可是天價了!汪家村的人心想:這麼貴,還會有人買麼?

沒想到求購的人絡繹不絕,還有那聰明的,給錢叫附近村民也替自己買,算是多占了一個名額。

寶玉對此情景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代購海蠣子的村民也能收一點好處費的,權當是給當地百姓創收謀福利了。

限購政策使得有些人終究是排不上隊的,也不用著急,賈大人說,和淮安的白鶴樓談好了供貨,每日送二十隻海蠣子去,就是二十客的分量,去碰碰運氣,也許能提早預定到的。

隨著越來越多人吃到了海通鎮養殖區的海蠣子,鎮上的客棧一時間生意又好得不似冬天了,那些替府中老少爺們排隊搶購海蠣子的下人是一夥兒、還有慕名而來想要親自嘗嘗的人又是一夥、以及發現其中商機來實地考察的人再是一夥兒……一時間,海通鎮的客棧老板都笑開了花——遠在淮安的白鶴樓掌櫃也是一樣,自從和賈大人談好海蠣子供應事宜之後,每日店裡都是爆滿的,沒點上碳烤海蠣子的人大部分索性就會在店裡吃點彆的,日日晚上對賬,都把賬房的手累酸了。

正當銷售火爆不已,有些外來人探頭探腦準備打探海蠣子養殖竅門的時候,海通鎮附近的人才發現……竅門?不知道啊,隻有汪小魚兄弟和汪狗兒、汪狗蛋知道吧?畢竟他們四人是幾乎天天都呆在養殖區的。

遂有人再打聽這四人的情況,結果卻發現,打聽到了也沒用啊,現在這四人正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地安排人撈海蠣子、並親自動手打包海蠣子呢。

打包這個概念也是寶玉提出、並要求這四人做的,用的是從汪家村收來的一尺大小的網兜(沒錯,深藏功與名的寶玉又給汪家村村民創收了),然後用麻繩係好,麻繩打結的地方滴了蠟油封住——雖然不知道用處是啥,單絲汪小魚等四人一點異議都沒有:大人要求的,一定自有他道理。

眼見海蠣子的銷售上了正軌,三更四更也能上手處理了,寶玉還是趕回了淮安——年底了,郡王府事情比較多,不似平時,一旬回去一趟就足夠了。

首先要忙的,便是入庫今年郡王殿下食邑的稅賦。因為射陽海通的海蠣子才揚名呢,所以於今年射陽收上來的稅是一點提升都沒有,本年度的創金大縣還是大豐、濱海,以及海州三個開著鹽場的地方。

總的來說,這是耕種的平年,但是因為有鹽場稅收的加持,吳郡王府的庫房顯然還是豐滿了不少。又因為吳郡王來了兩年,蘇北沿海一地竟然是一次倭寇上岸都沒遇到,遂有人私下說,恐怕是吳郡王身上龍氣重雲雲——但是這還是小範圍私下傳播,並未成氣候,也就沒有入十六、寶玉等人的耳。

除了核對各地來的稅收,還有當地官員的年禮也要一一造冊入庫,以及吳郡王賞賜食邑下貢獻突出的官員等等。

總之就是到了分豬肉的季節。

因為今年吳郡王給官員的賞賜裡頭加了六對海蠣子,所以叫以為賈瑛失寵的人拍拍腦袋說失算:這小子,從“那”方麵下了力氣,隻要是個男人,就不能拒絕海蠣子的誘惑吧?心機深!太深了!深不可測!

也有不乏死硬派,就是懟賈瑛,說他走旁門左道,不成氣候、不是君子雲雲,果然就是紈絝出身,自知道享樂……

這樣的消息倒是叫十六聽到了,很是生氣:“這些人還沒完沒了了?怎麼總是娘們唧唧的,動不動就說酸話、動不動就挑撥離間?”

言罷,就要叫初一命人去狠狠肅清流言。

虧得寶玉及時製止了:“不過幾個酸儒,殿下何必大動肝火,要快過年了,不要搞得風聲鶴唳了才好……”畢竟去年您血洗海州半數官紳的事好不容易花了大力氣才叫人選擇性忘記了……

十六無奈地點點寶玉:“人家說的是你,壞的是你的名聲,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

寶玉無奈地歎口氣:“殿下您忘了,當初叫我避諱著些傳言的還是您呢。要知道,那賈寶玉的假寶玉還掛在我脖子上。”

“……我都忘了這回事了。行吧行吧,總歸他們也隻能耍耍嘴皮子了,你是本王的人,本王愛怎麼用就怎麼用。那些腐儒,隻是嫉妒你而已。”十六拍了拍寶玉的肩膀,權作是安慰了。

寶玉心說:您這不是都看得很清楚明白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