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玉,上前來。”
趙佶突然叫了一聲,霎時,全場的目光都投了過來。
行秋不慌不忙整理好衣擺起身,臉上帶著從容不迫的笑容,緩緩走到趙佶的位置跟前。
許多人早早就聽說有個能預知前事的厲害人物,真正見麵還是頭一回,定眼一瞧,先不管本事是真是假,那身如空山新雨般清爽又不失優雅的書卷氣,以及少年人難掩鋒芒的俠氣,讓在場大多數士大夫們的印象分率先拉滿。
讀書人當如是啊!
趙佶顯然也這麼想的,至少他對著行秋的時候,比對著隻會跟他頂嘴的倒黴太子笑容要燦爛很多。
他向在場官員和宗親們介紹了行秋的身份,著重聲明前幾次災禍,都虧了他提前預警,朝廷才能迅速反應,做出措施。
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沒確定之前,許多人仍舊把它當做某人自抬身價的笑談,直到此刻親耳聽到趙佶這麼說,他們才知道,原來世上真的有得道高人,並非人人都是林靈素那樣的騙子。
能預知前事的大佬……
一瞬間,在場許多人看著行秋的眼神灼熱得像滾燙的岩漿,心裡各有各的打算,琢磨著要怎麼才能把這人拉到自己的陣營。
行秋連忙借此澄清:“我隻是個稍微有些慧根的凡人,得了仙家點撥,又借了官家幾分龍氣,才能對未發生的災禍有所感應。若非官家庇佑,我也什麼都算不出來的。”
哦,原來隻能預知災情啊。
一些人歇了心思,還有些目光卻更加明亮,如提供救災資源的吏部與祠部司。
以往籌措救災經費的方式,有一項是賣度牒與賣官鬻爵,各項核實、登記、發放度牒等手續繁瑣不說,次數多了,效果明顯沒剛開始施行時那麼好了。
若是能次次都提前知道,將災情的損失最小化,先不說對吏治有著積極的影響,他們這些乾活的人也能省不少功夫。
趙佶沒想這麼多,他隻是單純高興於行秋會說話,事事都不忘捎他一把。
高興了就要封賞,想起之前數次賜官都被少年拒絕,想了想,他決定不讓他做那些又煩又累的活,就領個清貴又榮耀的閒差,這樣不管走到哪,都不會再有孟州知府這樣的人陰奉陽違,不把他放在眼裡。
腦筋一轉,他想到一個本朝還沒有封過,但無比適合行秋的差事。
“傳朕旨意,行秋功德昭昭,威名遠揚,造福萬民,今特賜國師職,食俸終身!”
中書舍人一臉懵地從案幾後起身:“……臣領旨。”
國師?什麼鬼?本朝有這個官職嗎??
不過皇上說啥就是啥,他都能給自己封道君皇帝,乾出任何荒唐事也不奇怪。
有脾氣急的大臣立刻起身勸諫,說本朝從來沒有這個先例,官家這麼做不合規矩。
緊接著又有人說官家做得對,行秋挽救了多少百姓,功德誰都看得見,又沒有領實權,封個國師怎麼了,備受官家寵愛的林靈素雖沒有國師之名,但一應待遇不都跟國師沒什麼兩樣嗎?
本來心中不平的官員一聽這話,對啊,林靈素那個跋扈的騙子都能當國師,行秋怎麼就不行了?
他既不像林靈素一樣眼睛長頭頂上,仗著官家的寵愛不把王公大臣們放在眼裡,也沒有乾預朝政,侵害百姓利益,更沒有與官員爭利,無論怎麼看,行秋都比林靈素好太多了啊。
即便他的內在不像表現出來的這般溫雅和善,讓他去跟林靈素鬥,不論誰吃虧,都是大臣們樂意見到的。
這麼一想,不管是讚成派還是反對派,都真心實意地表達了各自的祝福,行秋一臉茫然地接受四麵八方的道賀,這幅模樣,看上去就像被突如其來的喜訊炸暈了。
行秋也沒想到趙佶突然搞這一出,不過,這個封賞對他來說隻好不壞,不用在衙門坐班,還頂著這樣一份殊榮,哪怕到了大權臣蔡京跟前,也能討到幾分薄麵。
國師,國師,聽著有多高大上,但隻是個沒任何實權,吉祥物一般的存在,跟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跺跺腳就能影響朝堂局勢的那種完全不是一回事。
隻要趙佶高興,他可以把宮裡一百多個道士全部封為國師。
行秋小聲歎了口氣,眼神猶豫,踟躕片刻,才萬般無奈地輕輕叫了聲:“官家……”
就像被封賞完全不是他想要的,是皇帝不顧他的意願非要給他塞,他實在推辭不過,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下來。
趙佶自己在權利最高點,卻十分欣賞所謂文人傲骨,對方越是不看重功名利祿,越是表現出對此不屑一顧,他越是喜歡。
見到行秋這麼為難,他樂嗬嗬地笑著,一手指著他,對身旁的趙楷說道:“你看,果然被嚇到了,還好我沒提前給他說這事,否則他又要像前兩回一樣,無論我怎麼勸都不肯接受賜官。”
趙楷眼中劃過一絲驚訝。
屢次拒絕父親的封賞,難道這人竟是個難得的與世無爭的君子?
子肖其父,趙佶對行秋很欣賞,趙楷自然是緊隨其後,在容貌氣質的加分下,對方屢次拒絕封賞的態度,更讓他對其好感大增。
趙楷輕輕笑著道:“國師到底年少,父親您這麼猝不及防的,他肯定沒半點心理準備。”
趙佶的心情十分愉快,眼角眉梢都透著得意:“提前說了就看不到枕玉變臉了,從認識到現在,我還沒見過他這幅茫然無措的樣子,今天總算看到了。”
行秋這時才苦笑著說道:“行秋自覺對社稷沒什麼建樹,當不起官家如此厚愛,但也實在不忍三番兩次的駁了您的好意,唉——”
他歎了口氣,一手掀起衣裳下擺,鄭重拜謝:“行秋謝陛下隆恩。”
領了封賞,再次回到座位上,時遷和武鬆比他這個當事人還要高興。
“官人,您這也算是一步登天了。”時遷不了解朝廷的官製,隻是覺得國師這個稱呼聽起來就了不得。
行秋笑著搖搖頭,沒有回他。
哪有什麼一步登天的事,官場上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占了這個位置,勢必要擠另一個人下去,各個勢力和黨派之間盤根錯節,即便貴為皇帝,趙佶也沒有想換誰就換誰的能力。
外人眼中真正算得上一步登天的高俅,從一個小小書童走到太尉,在原著裡隻是一兩章的篇幅,實際上這之間有二十年的時間跨度。
宴會即將結束時,一個小太監給他說等會稍微留一下,官家有話跟他說。
行秋猜想,估計要問自己未來皇帝是誰這回事。
其實如果能借此把趙桓拉下去,行秋十分樂意,反正趙佶自己都有這打算,但他實在沒辦法保證,新上去的趙楷做得就一定比趙桓好嗎?
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啊,為什麼要讓他麵對這麼痛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