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幾天過去了,遼東灣方向的冰麵上,沒有傳回來任何有關祖克勇一行人馬的訊息。
監軍內臣楊朝進隔一天一問祖克勇一行的消息,對他們踏冰過海杳無音信擔心不已。
但是對楊振來說,沒有消息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息。
如果祖克勇他們一行人馬被滿韃子攔住了,或者他們一行在冰麵上遭遇了什麼不測,那就一定會有人折返回來報告消息。
莫說他們碰上這種情況的幾率不大,就算是出了這方麵的嚴重問題,他們也絕對不可能一下子全軍覆沒。
既然沒有人折返回來,那就說明他們此行一切順利。
到了正月初九這天的午後,來自寧遠薊遼督師府的一行人馬,風塵仆仆地來到了鬆山城裡。
為首的人物,乃是一個年約四十的文士,手持薊遼督師府的令牌文書,說有薊遼督師洪承疇的親筆書信,請見金海伯楊振。
剛剛受命守衛鬆山城南門的劉萬忠,麵對來頭這麼大的人馬自然不敢怠慢,當即開了城門,放他們入城,並一路領著到了總兵府,來見楊振。
鬆山總兵府二堂正廳上,楊振聞訊帶著兩個侍從副官,在這裡接見了來人。
那為首的文士,一見楊振,即抱拳躬身說道:“在下乃是督師府洪部院幕府行人,特奉洪部院之命,專程來鬆錦軍前,請金海伯明日南下寧遠城,與洪部院一會。某攜來洪部院手劄一封在此,請金海伯過目!”
那文士一邊說著話,一邊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模樣的東西,呈遞給了楊振。
楊振接過書信,拆開來看,字不多,無實質內容,大意與這個口音怪怪的文士所說的一樣,就是請他到寧遠城一會。
落款隻有署名洪承疇三個字,沒有簽章鈐印,一看就是一封私信。
楊振略想了想,當下也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個洪承疇雖然是薊遼督師,算得上是眼下關寧鬆錦一帶最大的官員,最牛的人物,可是在楊振的麵前,他卻隻能用商請的辦法來對待。
因為,楊振也好,楊振麾下的兵馬也好,目前已經不歸他這個薊遼督師直接指揮。
他要想以公事公辦的方法對楊振發號施令,還需要向朝廷請旨,然後通過朝廷的旨意來執行。
真要這樣的話,那一來一去所要花費的功夫,所要浪費的時間,可就大了去了。
也因此,涉及到楊振的事情,他就隻能通過派出自己的私人幕僚,通過私人書信的方式,來跟楊振商量著辦理了。
這一次,洪承疇移駐到寧遠城以後,要接管方一藻留下的爛攤子,必定有許多事情要梳理,之前沒有傳召自己會麵,想來是千頭萬緒的事情沒有安排好。
如今他到寧遠城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吧,想想也該梳理得差不多了,該來傳召自己了。
楊振想通了這一點,當即收起了書信,笑著對那文士說道:“先生之意,本都督已經明了。先生遠來辛苦,且在賓舍休息一個晚上,明日一早,本都督便隨你南下寧遠,前去拜見洪部院。”
楊振說完話,便擺手示意沈永忠、許廷選兩個人領那文士出去,到前院去安排住宿的地方。
然而這時,那個文士卻笑著說道:“楊都督果然爽快人也,那就說定明日南下寧遠。不過,在下今日尚有其他公務在身,需得儘快前往錦州城一趟,今晚恐不能留在鬆山城中過夜。有負都督美意,還請都督見諒。”
楊振聽他這麼一說,立時明白過來,洪承疇這次怕是也要請錦義伯祖大壽前往寧遠見麵,共商關寧鬆錦的軍務大事,當下便對那文士點頭說道:
“好說,好說,既如此,那就不留先生了!”
楊振說完這話,隨即站起來,便要送客。
那人見楊振如此好說話,顯然也挺高興,遂又說道:“那就請都督明日辰時前後,前往鬆山城西門外驛道口,與洪某會合,屆時與洪某一道南下!”
“洪某?”
那文士不經意間的一個自稱,立刻引起了楊振的注意。
這個時候,楊振也才發現,那文士的口音聽起來怪怪的,莫非他是湖建人,是洪承疇的宗族中人?
“好說,好說。嗬嗬,楊某真是糊塗了,到現在也沒請教先生名諱,敢問先生在洪部院幕府擔任何職?先生與洪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