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散宴(2 / 2)

雖然用在此處並非完全適用,卻委婉而清楚地表達了荀攸的立場:勸君放下憎怨,息事寧人。

王允卻執著地認為荀攸的話應該另含深意:或許,荀攸是在勸自己顧全大局,不要因為蔡邕的不識抬舉而妄自動氣,與眾人爭執……

與崔頌一同被安排在後席,隻一味飲酒的郭嘉懶洋洋地打了個酒嗝,接口道:

“正巧,同篇還有一句話,‘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2]。’不知司徒以為如何?”

孔子說,花言巧語,腆著臉示好,跪舔一樣的恭敬,不僅左丘明覺得可恥,我也覺得可恥。心中藏著怨恨,表麵上卻與對方十分友善,(這種人),左丘明覺得可恥,我也覺得可恥。

王允這回是真的繃不住臉色,仿佛被人當著臉狠踹了一腳,疼得直抽抽。

他之所以被蔡邕的話激怒,正是因為蔡邕的話戳中了他心中的隱秘之處——

他曾為了取信於董卓,百般討好,曲意逢迎,甚至不惜違背原則與道義,終於獲得董卓的信任,將朝中之要事交由他處理。

他一度感到深恨,一遍遍地告訴自己,這是為了聖上,為了百姓,不得已的忍辱負重,並在暗地裡小心布局,與眾人商議誅殺董卓的計劃。

作為正義的一方,他應當是偉大的,是大義無私的,可其中藏著幾分私心,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蔡邕的話,仿佛一把鑿子,砸中了讓他不願正視的汙穢。他惶恐且憤怒,這才好似昏了頭一般,要拉蔡邕鋃鐺下獄。

而此刻,郭嘉引用的孔子之語將暗藏於爭權奪勢之下所有陰私扯開,直接暴露了他最在意的地方。

崔頌窺見王允臉色,再憑借他對郭嘉的了解,立時明白過來其中的關竅。

他不等王允做出反應,立即上前一步,走到堂中,朝座上的王允並袖一禮:

“昔日頌得罪大鴻臚卿,是蔡中郎不辭辛苦,趕至劉府為頌說項。此等恩情,被蔡中郎視為舉手之勞,頌卻不能忘。故今日與好友貿然進言,有言語得罪之處,望司徒海涵。”

王允聽聞“說項之情”,不禁想到先帝之時,自己曾得罪張讓,險些喪命,是當時的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以及司徒楊賜向聖上求情,這才得以免罪。

然而,當太尉袁隗全家蒙獲滅頂之災時,他卻沒能站出來,在董卓麵前替袁隗說上一句好話……

再多的不得已,終究還不是辜負。

王允歎息了一聲,擺袖散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