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之處仍舊是在晉國公府, 因著荀家與朱家的官司還在大理寺糾纏不休, 而荀灩的喪事也沒有過百日,玲瓏文社在年後重開之後就暫改為每月一社在晉國公府, 由明錦柔出頭操持。
二月初十是為天旭十四年的第一社,那些在家族立場上仍舊想試圖保持中立、不想在荀朱兩家之間站隊的便有些猶豫,不大想讓家中姑娘繼續參與。
但在荀澈的授意下,明錦柔預備帖子的時候還加上了一句“順便為端儀縣主接風”,這就不啻於一塊明晃晃的金字招牌,不管那些想要持中的家族到底有多少顧慮, 也沒有人真的願意, 或是敢於錯過給程雁翎“接風”的茶會邀請。
於是到得二月初十那日, 前往晉國公府參加玲瓏文社的姑娘人數,居然比先前的還要多。俞菱心身為司社, 自然也在其中。
隻不過這一次的文社籌備, 終於沒有再讓俞菱心費心了, 一方麵是荀瀅經過這大半年的操練學習, 於庶務之事也比先前強了不少,另一方麵便是齊珮和荀湘也都主動提出可以幫忙。想著在外人麵前的姿態與立場,明錦柔也沒有完全拒絕。
所以十分難得的,俞菱心可以輕輕鬆鬆地前往晉國公府赴會,不用操心一點雜事。
自然,非常不意外的, 她一到晉國公府就被飛花直接領去了明錦柔的青虹軒小書房, 收到了今生的頭一份添妝, 不是來自與祖母和父親,也不是其他的娘家親眷,而是未來的,公公。
“品香齋?這也太貴重了罷?”俞菱心看著那契書,猶疑著不敢收下。
京中有名點心鋪子一共就隻有那麼五六家,品香齋雖然論名頭比不上蒲葦記、八珍閣等幾家傳承百年以上的老字號,但生意也是十分紅火。光看店鋪的位置在東城榮安大街,便知這鋪子的價值至少三四千兩。
這樣的手筆實在是太大了,要知在女子的嫁妝當中,最最要緊的便是田地與店鋪,都是能生息吃用的資本。
木器瓷器、首飾衣料那些雖然看著好看,穿用光鮮,到底是會損耗的,且不拘價值幾百幾千,不到了敗家抄家的地步,誰也不會去典當換現銀。
所以女子出閣之後到底手頭寬泛不寬泛,還是看嫁妝裡頭陪送多少能生財的資本。像品香齋這樣的鋪子,莫說俞家現在這樣的人家,便是昌德伯府嫁齊珮,甚至將來文安侯府預備荀瀅出閣,最多陪送兩個到四個,那就很是體麵也很實惠了。
畢竟按著京中的慣例,四五品的官員嫁女兒,嫁妝總數也不過就是四千兩到八千兩之間。若是清流人家窮一些,三四千兩也不會有人笑話。如果家底厚實、對女兒又疼愛,尤其是夫婿門第高些,那陪送到八千兩也很拿得出手了。
此刻文安侯荀南衡一出手便是一家這樣的鋪子,幾乎都等於清流人家女兒的全部嫁妝了,俞菱心怎麼能不猶豫。
荀澈笑笑:“不要緊,父親既然給了,你拿著就好。下個月就該納吉議聘了,我是世子,按著府裡的慣例,本來就要多花些,如今父親母親的意思是要再抬一抬,所以你隻管拿著就是了。”
俞菱心不由望向荀澈,心裡簡直說不清是甜還是酸。
所謂門當戶對,結親之時很常見的一個體麵問題就是聘禮與嫁妝的價值對等,最好看的莫過於五五對開。男方拿出多少聘禮下聘,女方也陪送資財相當的嫁妝。若是聘禮多陪嫁少,或者反過來的情形,或多或少叫外人議論取笑。
如今荀俞二家議親,顯然已經是低娶高嫁。按著京中侯府世子的通常情形,通常聘禮都是要在兩萬兩上下,俞家哪裡能陪送出那麼多。畢竟俞家長房還有俞芸心、俞正樺,三房還有俞正杉,俞家總不能家底儘出,隻為送嫁俞菱心這一個姑娘。
這樣的情形下,等到議聘之時,俞家隻能請求荀家稍稍降低標準,減少一點聘禮。或者是實在對等不上,就隻能少一些。
俞菱心對此心裡是大概有數的,也不是很在意,畢竟雙方門第不對等、高嫁高攀的說法是免不了的。
可如今,不隻是他在意,文安侯甚至都給了鋪子叫她放在嫁妝裡……
“傻丫頭,”荀澈看著俞菱心的神情不是驚喜,反而好像要哭出來,心裡不由微微一疼,伸手去撫了撫她的臉,“這鋪子算的了什麼?父親還覺得給少了呢。前幾日與舅父和錦城議事,說起當初我不在京裡的時候二房如何設計宣揚,幸好當時即刻封府抓人,錦城便與父親說了那即刻封府是你提的,另外也是你當時叫錦柔去攔了秦王殿下入府等等。所以父親回去就跟母親說,要將聘禮的規格再提高一次,嫁妝這邊,也幫你再添些。”
俞菱心沒料到這些已經過去數月的事情居然在此時提起,她幾乎本能地就反問了一句:“是你故意叫明大公子此時提起的?”
荀澈唇角一勾,笑容裡很有幾分得意,手指又在她臉頰上蹭了蹭:“娘子知我。”
俞菱心想想,便微微垂了目光:“其實,那些也都不過是事出突然,一時應變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
“怎麼不算大事?”荀澈心中越發柔軟,更近前一步探手去將她摟進懷裡,“其實,在你心裡,都習慣了為我打算、為我們家人打算,甚至連秦王殿下都算在內了,不是麼?你覺得為我做什麼,都好像是理所應當的,可我不這麼覺得。這世上有多少血脈相連的親人,也會彼此算計捅刀子,大難臨頭各自飛。會這樣待我的人,隻有你一個。”
俞菱心柔順地靠著他,目光仍舊低低垂著,聲音也越發低下去:“升米恩,鬥米仇,這世上不念著旁人好處的人也很多。多少人都覺得,自己得著什麼好處都是應當的。你這樣將我做過的那一點點小事也放在心上,我……我很高興。”
“慧君,”荀澈輕輕去挑起了她的下頜,與俞菱心四目相對,聲音同樣低下來:“上輩子,多少太醫都說我是活不過八個月的。若不是念著你的好,我怎麼能撐到殿下登基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