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郴州之爭(1 / 2)

奸臣夫人重生後 烏龍雪 4377 字 11個月前

隨後北戎攻伐郴州的戰局曾經有過一段的吃緊, 程雁翎與祁烽之間那些夫妻不和的小事與戰局大事相比,當然是不足掛齒的。程雁翎縱然仍舊有疑慮, 但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還是也不能在那個時期提出對祁烽通敵的質疑。一旦正麵提出,夫妻反目,家族成仇都還是小事, 最重要是在大戰之中動搖軍心、自亂陣腳,後果實在難以估計。所以在那個時候, 程雁翎主要的防範舉動,便是調遣親兵,加強對祁烽的監視。

隻不過在那長達八個月的大戰當中, 從北戎軍的作戰與兵法當中, 並沒有明確看出北戎取得了什麼關鍵性的情報和信息, 尤其是在玉龍關的攻伐之中, 郴州軍中精心研究了十餘年的□□和弩機還是一如預期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北戎軍主要的戰力支持還是來自其品種優良,耐力驚人的戰馬, 以及北戎民族本身的驍勇而已。

所以在當年的前半年, 程雁翎甚至曾經以為,祁烽與那來曆不明的外室之間不過就是一場尋常官家子弟的外遇,未必當真涉及到了多少情報與軍機。

然而就在距離那場郴州大戰結束還有一個月的時候, 程雁翎卻開始發現自己調派過去監視祁烽的親兵開始陸續失蹤, 甚至她自己都遭遇過兩次刺殺。敵人的部署狠辣而老練, 對她的行蹤以及某些宅邸的布局甚至都非常了解。

於是就如同時候曾經呈報給中書省留檔的記錄一樣, 天旭十年的九月,郴州曾經在後方做過一次大規模的細作排查與肅清,雖然以練兵增兵為名在穩定軍心與民心,但實際上還是針對著北戎的細作排查過的。

當時也是有結果的,隻不過最後找到的四十六名細作都是死的,或者在對戰中重傷而死,或者眼看即將被俘虜便自儘而亡,在那個過程中,祁烽甚至還親自手刃了五名地北戎細作,同樣在中書省的記錄之中明確記錄,因而程廣陵與其他的郴州將領,也對素來並不能算太過驍勇的祁烽大加讚賞。

如今回頭看來,分明就是在那個時候的祁烽不知是被收買,還是被威脅,已經開始跟北戎有所勾結,所以才反殺了程雁翎安排的親衛,甚至還想殺死程雁翎,隻不過是在密謀失敗之後反手殺了細作,從而自保。

再到後來的玉龍關大戰,祁烽死在了戰場上的敵方勁弩之下,原本程雁翎是有意將他屍身帶回,然而北戎軍使用了火攻,無數屍骨都被焚燒到麵目全非,所以等到最後戰事結束重新回去打掃戰場的時候,實在找不到祁烽的屍體,隻有一個染血的頭盔能勉強帶回,這也就是後來祁家能夠用以詬病甚至質疑程雁翎的根基。

當程雁翎將這些陳年之事,也同時是北戎與郴州軍內部開始出現勾連跡象的舊事在朝堂上當堂陳述出來之時,群臣百官一片嘩然之外同時也有許多質疑,一方麵就如同祁夫人在京中或明或暗給出的說法都是一麵之詞一樣,程雁翎如今的說法,也不過是程雁翎這方麵的解釋。如今祁烽已死,將一切罪責都推給死人,本身就很沒有說服力。

而另一個方麵,就算程雁翎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那麼這些話為什麼不在十一月就直接講出來,要拖到年後的這個時候?

還有,通敵勾連這樣的大事,既然可以追溯到天旭十年這樣早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應該在戰後直接向宣帝稟報,怎麼能耽擱到現在呢?

說不得這裡頭還是有程家領兵失察,或是另有什麼內情與私心等等。

程雁翎對這些質疑顯然是毫不意外的,年輕的女將微微側目,長眉揚起之間英氣如刀:“在查無實據之前妄議叛國通敵,一來有攀誣忠良之嫌,二來會動搖軍心,影響十萬郴州軍的士氣。在郴州邊城的子弟兵,風餐露宿,守衛玉龍關,保衛的是大盛天下的安康繁華。時時刻刻都預備著灑血殉國,上至將領,下至兵卒,人人的心誌都是一樣的。閣下在京城錦繡之中,聽風推浪,見雲潑墨,反正攀誣旁人是不費力氣的,你自己也不需要將你的背後交給戰友,不用將你的性命交給你的將軍,不需要隨時準備按著一聲軍令舍生赴死,你當然覺得通敵叛國這樣的話可以隨便說說,隨便傳傳,隨便問問了。”

被程雁翎正麵直視的言官登時滿臉漲的通紅,脖子上青筋都要暴起,本能看了看身邊的同僚,幾乎是半退了一步,才硬頂道:“這……這儘忠報國之路,人人各有不同……我等直言忠諫,也是儘忠君父!”

“直言的意思不過就是將你心裡的念頭說出來,縱然誠實,不減愚蠢。”程雁翎哼了一聲重新轉過頭,再度直麵宣帝,朗聲道,“有關郴州軍自天旭十年以來,至今每年,每月排查細作、追索敵情的奏報,中書省都有密折留檔,請皇上鑒察。”

頓一頓,再度環視百官:“至於我此番奏報,為何耽延到如今,是因為天旭十四年我離開郴州之前,已經預備了引蛇出洞的安排,所以此番再回北地,已經抓到了要緊之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