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德不配位(1 / 2)

奸臣夫人重生後 烏龍雪 3086 字 11個月前

176

秦王與荀澈的奏報一出, 猶自滿麵憂痛仁孝的吳王登時就有些僵住, 隻是同樣僵住的還有戶部與兵部的幾位相關屬官, 幾乎是麵麵相覷了一瞬, 隨即才上前奏報, 西北局勢穩定, 涼州與兗州諸事平穩, 郴州軍和渝州軍都不會有後顧之憂雲雲。

荀澈顯然是已經料到此言,立刻從袖中再次取出一道奏本, 朗聲奏道:“有關西北軍戶及軍馬牧養征用,西北的糧產賦稅, 臣前日回奏之前已然向陛下稟命。兗州與涼州是我大盛西南與北方門戶最重要的支持。臣以為,萬不可輕忽隨意。戶部與兵部每年的奏報都隻道平定安穩,即便如此,臣認為朝廷也該每三年到四年即遣特使核查確認, 以保大盛軍需, 將士無憂。”

“臣附議。”首輔英國公亦頷首道,“郴州通敵案中, 有關營防地圖雖然泄露不多, 但有關軍糧軍馬的物資情報,並我大盛如今的鑄鐵之技、軍兵鍛造皆有外泄, 郴州軍正是人心浮動之際, 有關軍需軍備之事, 萬萬不能再出紕漏, 或給外敵可趁之機。還請陛下派遣欽差, 前往清查。但西北局勢複雜,去歲山匪橫行,西狄亦有流寇進犯,臣以為秦王以皇子之尊,不宜前往,還是請陛下另選賢臣。”

“臣願往。”秦王卻再次上前一步,單膝跪下,“兒臣為天家子,食萬民膏粱奉養,有責於萬民。昭寧大長公主身為弱質女流、不通弓馬,亦甘以帝姬之身,與駙馬同守郴州,死報社稷,臣敬佩之外,亦願效法,清查西北,安定軍心,以保大盛天下安穩,君父無憂。”

宣帝雖然是個少於決斷、過於優柔,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無能的皇帝,卻並不是如何昏庸不公之君,軍國大事當前,連先前滿心為了趙王而生的愧疚煩躁等等也暫時壓了下來,沉吟幾番又望向了兵部尚書與戶部尚書,命群臣略作討論。

兵部尚書其實對西北軍兵之時一直都有些看法,但與兵部侍郎堂官幾人頗有些爭端,也不能強行以上司身份壓製,此刻聞言甚是合意,甚至還舉出幾人可以與秦王隨行。

戶部尚書卻是出名的和事老,並不願意參與爭鋒,尤其是先前掌管戶部的朱家人隨著後宮與奪嫡的傾軋而起起伏伏,戶部尚書心驚之下反倒一味想要中立保身。

隻不過既然首輔英國公亦表示了對荀澈和秦王的支持,這老好人倒是也不敢如何反對。

而吳王則是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仁孝之事上大占上風的時候,秦王與荀澈居然提出了西北之事,毫無預備之下實在不敢輕言什麼,隻能看了看另一側的昌德伯和沂陽侯。

昌德伯心裡也是打鼓的,雖然如今隨著形勢翻轉,齊家已經算是徹底綁死在吳王身上再無退路,暗地裡長春宮的籌謀與計劃上齊家也在一步步的參與,隻是真的到了朝堂上要與秦王和荀澈這樣正麵對頂,昌德伯還是本能地有些背脊發緊。

但是吳王的眼光已經望過來,此刻不說話也是不行的,於是躊躇再三,昌德伯最終還是稍微提了提有關此行的意義、秦王涉險的考慮等等,意思無非就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秦王以孝道計也應該保重自身,還是請皇上另選賢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