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早上起床,平安和平喜開始咳嗽,應該是下雨受涼了。
古代醫療水平有限,付子莘又沒帶孩子的經驗,因此決定帶著三個小的去縣裡看醫生。
“劉阿婆,兩個小子受涼了,我帶他們去醫館看下,行李暫時寄存在您這兒。”付子莘站在豆腐房門口,對著屋裡的人說。
“去吧,衣服穿厚點,早上風大。”
姑侄四人早早到了槐樹下,牛車已經停在那裡。
付子莘遞給車把式八文錢,然後坐到牛車上。
車把式看到付子莘和付平悅一人抱著一個小孩兒,也就占了兩個位置,還了她四文錢。
牛車坐滿就走,一早出發,到縣城大概是十點左右。
“劉大伯,下午回村裡的牛車是幾點?”大家都稱車把式為劉大伯,付子莘也跟著喊。
“下午是申時初出發回劉家村。”
眾人下了車,劉大伯將車架從牛身上取下來,把牛牽到一旁進食、休息。
“若是錯過了點,還有車回劉家村嗎?”
“那就隻能自己去車行叫個牛車。”
下車點位於城門口茶寮處,付子莘順著人流朝城裡走。
“阿悅,我們吃點東西再走。”付子莘帶著付平悅在一家粥鋪坐下來。
“這位姐兒,來幾碗粥?”老板娘招呼道。
“白粥吧!”
“稀一點的還有稠一點的?稀的一文錢一碗,稠的兩文錢一碗。”
“來三碗稠一點的白粥。”
付子莘將包袱裡的木勺拿出來,白粥也就端到了桌上。
雖然比不上家裡自己熬的,但是比起全是水的稀飯要好很多。
付子莘和付平悅吃完了後,再負責喂平安和平喜。
兩個孩子也不挑食,安安靜靜地吃著白粥,眼睛盯著街上絡繹不絕的行人瞧。
兩個孩子吃完後,付子莘向店家借了水,將勺子洗乾淨放進包裡。
走了沒一會兒,平安和平喜兩兄弟開始哼唧,這是尿尿或者拉屎的信號。
付子莘趕緊帶人去了最近的公共廁所“齒爵堂”。
出了廁所,拐了個彎兒,進入另一條街,付子莘有些找不著南北。
她隻好找了個路人問路,“大姐,請問縣裡最大的藥堂如何走?”
“你說保和堂呀,沿著這條街直走,儘頭往左拐,再走個幾百米就到了。”
“謝謝大姐!”
保和堂不會是連鎖的吧?付子莘記得她在鎮上去的那家藥鋪也是叫保和堂。
保和堂的大堂和候診室就占了五間主街門麵,後麵還有倉庫、住所。
藥堂古樸而大方,不過看病的人還不少,與鎮上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付子莘排到隊伍後麵,期間有藥童維持秩序。
這藥童怎麼如此眼熟?儼然就是在鎮上給她抓藥那位。
小藥童應該不記得她,畢竟每天都要見無數的病人,哪能記住就見過一次的人。
付子莘望了望鋪子裡的問診台,問診之人和排隊等待的人用布簾隔開。
候診的需站在鋪子外麵,等前一個看完了再進去。
藥童急匆匆跑回內室,不一會兒直接來到付子莘麵前,讓她跟著一起走。
“你是來複診的吧?上次我家老生在桃花鎮給你問過診,你直接跟我來吧。”童子說道。
付子莘看了看前後排隊看病的人,沒有表現出什麼意見,好像也不關心付子莘是不是直接進去看診,隻踮著腳望著鋪子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