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話,楊氏倒起了些好奇,指一指紫晶:“你倒不要給我衝淡的,我且嘗嘗那個味。”
紫晶樂得叫主子開懷些,果真濃濃地衝了一杯鹹乳茶上來。
楊氏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隨即放下:“罷了,這會喝飽肚子,午飯就吃不下了。”
如今事多,楊氏少有玩笑的時候,這時主仆兩個偶然逗一逗趣,楊氏自家也覺得好笑,不由得低下頭去,掩口微笑起來。
紫晶念一聲佛,收了那茶碗:“太太總算高興些了,再悶下去,隻怕小少爺受不住呢。”
提起肚子裡的孩兒,楊氏又是愁眉不解:“是啊,日日忙這忙那,實是吃不住了。”
紫晶覷了覷主子神色:“太太,四姑娘也大了,薑家的事也穩當下來,不若叫四姑娘幫著管一管,將來過門了,也好……”
楊氏自來嬌養女兒,倒當真不曾想到這一節,聞言眼前一亮:“是,是,這是三房合在一起辦事,是個曆練的機會,卻又隻是家宴,哪怕出些岔子,也無傷大雅,你這主意,當真不錯。”
紫晶也不接口邀功,隻是抿嘴一笑,正要問何時去傳話,卻聽見主子又一句:“叫五六兩位姑娘,也一道跟著。”
紫晶不由得心下一個激靈。
太太從前,可沒起意拉拔過下頭兩位姑娘。
五姑娘這些時日都是受看重的,六姑娘如今又是個可憐乖順的,瞧著都是可提拔的,太太這一遭是為著哪一個,倒真叫人看不清了。
紫晶愈發覺得主子行事高深,忽地想起一事,少不得再問一句:“那麼……三姑娘她……”
“三姑娘不是說了人家麼?安心備嫁就是。”
“是,是。”紫晶心裡,對楊氏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字也不再多說,福一福身便下去了。
話傳了下去,沒有半刻,秦貞娘便抬腿進了上房。
“娘,娘!”秦貞娘左右張望,透過珠簾,見西次間的長案前坐著楊氏,便往西麵去了,邊走邊發問:“你叫五丫頭幫著我管事,這也還罷了,怎麼連六丫頭也叫上了?”
楊氏麵前擺著張素箋,手裡捏著支湖筆,半日未曾落下,聽見女兒來吵嚷,乾脆擱下筆來,回頭打趣女兒:“我瞧你近來跟五六兩個丫頭都是好的,這才囑咐你們三個一起,這不好嗎?”
秦貞娘搖搖頭:“不是不好,隻不過六丫頭毛躁,恐怕辦不好事,到時候在大伯娘和三嬸那裡,未免落些口舌。五丫頭倒還是個周到的,和她一道辦事,我是願意的。”
楊氏親昵地點一點女兒的額頭:“我隻叫五丫頭和你一道,豈不是把她放在火上烤了。五六兩個一道,既是提拔六丫頭,又能免了旁人說五丫頭閒話,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秦貞娘隻想著提拔好姐妹,真不曾想到這一節,此時聽了母親的話,啞口無言,撓了撓頭,應一句:“娘說的是,女兒考慮不周。”說罷又去看桌上的信箋:“娘給誰寫信呢。”
楊氏淡淡一笑:“你二表姐給老太太求來了熊膽牛黃丸,我好歹也該謝她一謝。”
秦貞娘“哦”一聲,站起身來:“既是娘還忙著,我就不多打擾了。女兒告退。”
楊氏目送女兒出去,凝望著那輕輕搖晃的珠簾,隻覺得珠光耀眼,晃得人心頭發慌。
她的二侄女,楊家二姑娘,如今的英王側妃,自小是個溫柔大方的孩子,與貞娘站在一起比較,哪怕是她這親娘也不得不認,二侄女是個百裡挑一的好孩子。
這好孩子踏上了青雲路,陪伴著人上人,如今瞧著,心思也深沉起來。
前些日子來信,除了尋常問一聲秦家老太太,還順帶提得一句,姑丈以後在京中做官,以後親戚間常來常往。
楊氏連忙寫信,謝過那靈藥,又謝她的盛情。
英王側妃便又回信,道,等進京了以後,請表妹們多去英王府坐坐。
這裡的意思,若是秦貞娘這些小姑娘們,自然看不出,楊氏在後宅也轉了十來年了,怎麼能瞧不出。
這是要把表妹們選了上去,替自己爭寵呢。
英王一位正妃、兩位側妃位子已滿,再納新人隻能是妾室通房,自家的貞娘,決計不能做小。
楊氏便把目光投向了兩個庶女。
樣貌上,秦珮更可人些,性子上,秦芬更周到些,她也拿不定主意該擇哪一個,乾脆兩個一道栽培,到時候隻說任由側妃娘娘挑選,自己還能做個好人。
五丫頭寬厚,六丫頭乖順,兩個都是好的,楊氏也不是那不要臉的老虔婆,硬要塞了庶女去討富貴,心頭也不是不曾內疚過。
可是側妃娘娘的話,如今便是她的親老子、楊氏的親哥哥,也得附耳恭聽,楊氏這六品官家眷,如何敢反抗?
罷了罷了,到時候,兩個女孩的嫁妝給得厚厚的,也便罷了。
楊氏搖搖頭,揀起那支筆,濃濃蘸了香墨,慢慢寫下幾個字:敬稟楊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