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不忘初心(1 / 2)

由於南越三家和東越閩越互相扯後腿,李斯與百越的商談局勢一片大好。

原本閩越王還想待價而沽,覺得他們閩越地處偏遠,秦人難以治理,肯定要退讓許多。結果連遠在越南的駱越都乖覺了,搞得他裡外不是人。

為了掙個表現,南越三家就之前一些還沒談妥的小細節做了讓步。

本來就是些無傷大雅的小要求,除了瑣碎之外對秦國來說答應起來沒什麼難度。之前不答應,是因為還要看看東越和閩越的態度再做定奪,現在南越自己退讓了,那再好不過。

一次性給太多讓利也不好,有些東西就得一點點慢慢給出去。一直吊著胃口,他們才能一直安分守己,給大秦足夠的時間徹底收服邊境。

閩越王聽說南越三家居然主動退讓了,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這邊正談判呢,你在背後背刺。大家都是百越人,往上數同一個祖宗的,不怕去了黃泉地府先祖勾踐會怪罪嗎?

麵對找上門來理論的閩越王,南越三家打著哈哈糊弄過去了。

那什麼,雖然他們都認勾踐為先祖。但誰都知道,當初越國公子們四散入百越,都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八十年,足夠換好幾代人了。大家的親戚關係已經這麼淺薄,就不要再強行扯什麼祖宗了吧?

閩越王:……

說起來,越國公子和他們的後人能花八十年就在百越各地四處開花混成王族,確實是有一番本事的。

扶蘇很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越公子掌控百越的方式,秦國也能學一學。現在百越人把他們當自己人,以後就是百越人把秦人當自己人。

百越實際上是上古時期遺留在東南沿海的古部落,有學者認為可以追溯到夏朝以前。當年有一支百越部落朝北遷徙,最終建立了夏。

所以彆看它們的稱呼是帶“越”字的,實際上一開始和越國關係不大。偏偏越國公子去了百越如魚得水,就很神奇。

不過考慮到原始部落對更高級文明的崇拜,說不準越公子是帶著先進技術過去,然後混了個什麼神使的身份。仗著百越人淳樸可勁忽悠,最後把控住了部落首領之位。

靠著百越互相競爭,預計停留的半個月還差兩三日的時候,最終的商議條件就已經定好了。

秦王政正式接見了這些首領,雙方就協議達成共識。之後大秦會按照約定陸續派遣軍隊、官吏和工匠等前往百越駐紮,爭取早日協助百越擺脫蠻荒邁入文明。

事情談完,百越首領就可以各回各家了。隻是聽聞大秦君主還要去泰山祭天,首領們便請求隨行。

關於天地的祭祀在華夏各地都十分流行,雖然百越祭祀得更多的是炎帝和祝融,但不代表他們不敬畏上天。

去泰山祭天是他們沒見過的,自然不肯落下。

他們肯去也是件好事,隨行的都是大秦臣子,他們去了自然也要以臣禮行事。本次封禪一是向上天稟告天下一統的偉業,

一就是稟明百越終於歸附中原的喜事,百越首領也自該在場。

船隊重新啟程,這次繼續順長江而下。

隊伍預備一直往東抵達江都,也就是後世揚州的江都縣。這裡有一條人造運河,名叫邗溝,是聯通長江與淮河的。

邗溝為當年吳王夫差所造,用於運糧,以便其爭霸中原。起點在長江接近入海口處的位置,終點則在淮安。

這條人造運河,如今的名字叫“江南運河”。不過它隻是江南運河的其中一段,還有一段自此地往南繞過太湖鑿向錢塘(今杭州),聯通錢塘江,也是出自吳王夫差和其父闔閭之手。

扶蘇最近突然對水道感興趣起來。

他拿著全國的水道輿圖琢磨了許久,終於在地圖上畫好了運河路線,遞給父親看。

“大江往北聯通淮水和往南聯通錢塘江的運河,夫差已經替我們開鑿好了。如此一來大江下遊的大型河網徹底連成一片,隻要妥善維護,就能一直使用。”

夫差為了運糧,運河鑿得還挺寬闊的。目前夠用了,以後要是覺得不夠用,再擴建一番即可,耗費遠不如無中生有那麼多。

“而淮水往北聯通大河的運河,也有現成的,是昔年魏惠王下令開鑿。”

鴻溝的北端在洛陽往東的位置,距離洛陽很近。順黃河繼續往東一段,就是大名鼎鼎的朝歌。

至於鴻溝的南端,倒不是直接聯通淮河的。它是聯通淮河的支流穎水,過穎水可入淮河。

鴻溝在中間彎折了一段,繞路經過魏都大梁。魏惠王修它就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借兩河之水灌溉都城附近的農田,所以作為運河的話,鴻溝顯然不是特彆合適,它要繞路。

尤其是如果想直接從長江過淮河去黃河,走鴻溝需要在淮河這裡往西折返一段,很費事。

這個時候,就有君王想著,我為什麼不直接從江南運河的北端廣陵往北修,聯通黃河呢?這樣就不用繞路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嘛。

好想法。

扶蘇一指圖上某處:

“鴻溝河水原是從這處走的,王賁引水灌大梁之後,河水改道,走了另一處。”

之後水就從東邊另一處往南流,從粱溝過,形成蒗蕩渠。這條水路在後世被稱為汴水,以前其實是沒有的。

東漢時期漢明帝下令修建汴渠,就是疏通汴水和鴻溝北端的那一小段。最後形成的運河水路相對筆直,非常省事。

這一段汴渠,在晉朝時期漸漸堵塞。到了隋朝重新疏通,改名為了通濟渠。

秦王政看著輿圖點頭:

“蒗蕩渠隻需經過些許修繕,便能作為運河使用。比之鴻溝原本的路線,確實方便不少。”

扶蘇又往北指了指:

“過大河後,朝北還有不少河流。”

黃河以北有漳河、滹沱河、泒水、潞河等相對較大的河流,基本都為海河的水係,地處華北平原。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北征,足足修過四條運河

先是白溝聯通朝歌以南的黃河水,北至漳河,借一段漳河下遊的水路,彙入滹沱河中。

再自交彙處修一條平虜渠,往北聯通泒水。

之後走泒水到天津,修泉州渠抵達更北端的潞河。

最後自此地往東修建新河,深入遼寧的葫蘆島市所在區域,接通濡水。

前三段運河連起來,基本就是隋朝大運河的永濟渠部分了。

至此,隋朝大運河最重要的四段路線已經湊齊。

南邊是吳王夫差修的江南運河,中間是漢明帝修的汴渠(通濟渠),西邊是黃河河道,北邊是曹操修的三段運河(永濟渠)。

全是撿現成的,疏通疏通,擴張一下河道規模,就成隋煬帝自己的了。完事之後被張冠李戴成了京杭大運河,隔空搶走忽必烈的功勞。

事實上忽必烈那條京杭運河沒走汴水,他覺得太繞了。他需要的是直接貫通南北,而不是往西繞去洛陽長安再往北。

畢竟元朝和隋朝不一樣,隋朝都城在長安,元朝都城在燕京。

所以他從江南運河的北端淮安直接往北修,取了一條新河道,省去中間的繞路。最後連到了曹操的第一條運河那邊,避開了第一條的白溝,繼續往北抵達燕京。

扶蘇指了指海河水係的那幾條河:

“若是要走河道往遼東運糧,這幾條河必須建造運河打通。”

走陸路運糧耗費太大了,陸路遠不如水路好走,運糧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且不僅是時間成本的問題,還有這麼運糧太耗費人力了。

之前說過,運糧的時間越長,消耗的糧食越多。畢竟運糧士兵自己也要吃飯,有時候誇張起來十份糧食,運糧兵自己要吃掉九份,頂多一份能送到目的地。

走船運就不同了。

船運可以裝更多的糧食,比車輛的裝載能力強得多。一次來回不僅能因為時間縮短而減少糧食消耗,還能多運許多倍的糧食抵達邊疆。

而且,搶船上的糧食可不如搶陸上的糧食容易。首先敵人得會鳧水,然後敵人得有船,最後敵人還要能成功攻上運糧的大船。

不像陸地上的運糧車,輕輕鬆鬆就搶走了。

秦王政看著扶蘇畫出的幾條運河道路,眉心微蹙。

航運確實比陸運要好得多,隻是要修的河道太多了。這幾段不像之前都有人修過,隻要在基礎上疏通擴建一下即可。

重點是,大秦現在還沒有出征東北的想法。

扶蘇則道:

“不著急現在就修,先規劃好路線。等日後騰出手來,再修也不遲。”

遼東之外還有一些遊牧部落,雖然不足為慮,但也要防備他們突然犯禁。有了往東北走的運河,打起仗來運糧就能事半功倍。

大秦如今富有四海,要考慮往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支援的效率。不像以前隻有一畝三分地,隨便幾條路就夠用了。

秦王政眉頭舒展:

“不錯,且先

記著。待馳道修好,便可騰出手來修運河了。”

之前他們承諾了替南越修靈渠。

不過因為南越順利歸附大秦了,靈渠就沒有那麼急迫。上輩子著急修靈渠是為了攻打百越,現在沒了這個動力,靈渠可以慢慢修。

秦王政預備著等馳道修完,再在修靈渠的時候順便把北邊的運河一起修了。

太子說的對,一次性不要乾太多的事。

現如今長城在修、馳道在修、玄宸宮在修、驪山陵也在修。再加個運河,庶民真的會活不下去造反的。

所幸目前驪山陵裡都是征發來的罪犯,不算在徭役之中,與庶民無關。

秦王政盤算了一下庶民的承受範圍,遺憾如今大秦的男丁還是太少了。

可這麼少的人口,想要養活也不容易。

目前還沒有進入戰後的人口-爆發期,國內糧食暫且夠吃。等人口-爆發後,那就要頭疼糧食產量的問題了。

西域的商隊來往西方時已經開始偷偷夾帶糧食回來,搜羅新作物的重點也放在了尋找更高產的良種。

可惜良種難得,西方自己似乎也不怎麼吃得飽飯。

使者繚聽聞了王上的煩惱,忽然一拍腦袋。

“良種嗎?其實我隱約聽駱越人說過幾句。在他們的地界裡,好像有一種稻穀挺豐產的。”

駱越地處越南,濕熱的氣候讓那裡物產十分豐富。

繚原本覺得駱越部落都沒正兒八經種過地,采摘收獲全看運氣。或許是他們沒見過大片的稻田,才會看哪處出現野稻田就覺得那種稻子產量大。

畢竟中原人看產量,是要算每畝收獲多少的,有個數值對比。百越不一樣,他們看前頭有一大片的食物,就覺得這是豐收了。

如今聽聞王上想求良種,繚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提起了此事。

他也不確定那種稻穀具體畝產是多少,會不會是駱越說錯了。而且稻穀不見得能在中原種活,哪怕種活了,畝產可能也會出現削減。

秦王政卻覺得這好歹是一個新思路,先派人去尋找。不試試看怎麼知道那稻穀產量如何,萬一撞大運了呢?

於是,很快就有一艘船隻離開了船隊。跟隨駱越使者折返回江陵,去尋找產自越南的占城稻。

駱越首領這次出行帶了好幾個部落勇士出來,分一個去帶路根本不成問題。他還十分樂嗬,不斷追問繚,自己那邊要是真的有良種,他能不能得到封賞。

繚:……

繚心道良種又不是你主動獻上的,不然那高低能得個郡守當當。現在功勞在我,你還想摘桃子?

不過考慮到自己以後也不會待在駱越當郡守,繚就沒有潑涼水。

誰知道王上怎麼想的呢,說不準王上就覺得駱越偏遠,一開始郡守之位可以留給駱越首領來當。

繚乾脆岔開話題:

“不知王上要怎麼在嶺南劃分郡縣,你們駱越或許能單獨置一個郡。”

駱越首領知道這個:

“李相國說要給駱越置個象郡,因為我們那邊有很多大象。”

繚:這個名字起的可真省事。

一看就是太子起的。

前幾天繚還聽說太子殿下對大象很感興趣,說是可以弄幾頭來鹹陽賺錢。

繚聽得一頭霧水。

首先,大象和賺錢怎麼牽扯上關係了?其次,太子殿下作為大秦儲君,天天想著賺錢像話嗎?

繚這是不知道這些年大秦靠著有錢省了多少麻煩,這怎麼能怪太子鑽進錢眼裡呢?要怪隻能怪天下人的錢太好賺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尤其前不久太子才發現那些富戶這麼有錢,這麼有錢居然不主動獻出來造福大秦,還打算拿著錢背地裡搞事,扶蘇如何能忍。

扶蘇便試圖和駱越首領商量:

“你借幾頭象給我們,賺到的錢分你一半。▓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駱越首領搖頭:

“我拿著錢不好花用,可以換成彆的東西嗎?”

扶蘇:“沒問題,你想要什麼?”

首領:“我們細談。”

圍觀了全程的繚:……

西甌首領很快也湊了過來,他表示他們那裡也是有大象的。廣西那裡在古時候大象成群,直到明朝小冰河才導致象群南下,最後幾乎就見不到了。

彆說廣西了,先秦時期連廣東和福建也有大象。雲南同樣很多,但夜郎國所在的西南夷目前還沒歸順,暫時指望不上。

西甌首領過來之後先譴責了一番駱越首領不厚道,賺錢不帶他們。然後很有義氣地拉上了南越首領,表示自己比駱越首領更顧念好兄弟。

駱越首領:?

踩著我刷好感是吧?等我的良稻種尋來了,我拿著秦王的賞賜羨慕死你們。

被排擠的閩越王是過了很久才知道嶺南三越拿著大象換好處這件事的,他感到了窒息。

這三家天天抱團有完沒完,能不能對同一個老祖宗的遠房親戚友善一點?

大象他們閩越也有啊!

不帶東越玩也就算了,東越沒大象,憑什麼連他們閩越都不帶?

但是閩越王又不好意思主動去找扶蘇說這件事,他還是很端著身份的。最後輾轉找到了使者繚,希望繚能幫忙說一說。

繚:怎麼?我不僅要負責嶺南,還要負責你閩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