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張院長的主意(1 / 2)

陸軒熬著藥,對此充耳不聞。

不過,他不說話,一旁的黃北山卻是提及了他:“張大院長,你也彆自作多情,就是你想拜師學藝,咱們小陸還不見得就會收你這個學生呢,還真以為我們上趕著求伱不成?”

說完,又補了一句:“小陸,你說是吧?”

陸軒回頭笑了笑。

雖然剛剛跟張吉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黃北山這老一輩之間的玩笑話,他這個小輩還是不要參與的好。

黃北山也知道陸軒不會應這話,沒好氣的看向張吉惟:“愛學不學。”

“不過,張大院長,我說真的,你這天賦不學中醫真的有點浪費了,當年你要學中醫的話,這個時候少說也是省中醫院的院長了,國家級名中醫唾手可得,甚至進保委都有可能,不像我,進保委還差了一些,不過小陸以後應該可以。”

“你說真的?”張吉惟稍稍認真了一些。

黃北山翻了翻白眼:“廢話,這種事情我還能騙你不成?你若是不信,大可問小陸,我會忽悠你,小陸總不至於忽悠你吧?”

張吉惟下意識的將目光投射到了陸軒身上,可一想到之前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神色又有些尷尬。

他跟黃北山這些人,雖然鬨騰的厲害,不過畢竟也是老熟人了,沒一會就能收了火氣。

可陸軒這邊,今天第一次見,就紅了臉,此刻哪裡還好意思開口。

就算開口了,人家也不見得就會理會他。

到那時候,可就尷尬了。

特彆是黃北山和張景才都在,他多少還是要點老臉的。

“能從字裡行間看出少吃飯就能減陰的,即便是中醫裡也不多,老黃說的沒錯,張院長天賦的確很高,不過這也僅僅隻是冰山一角,能不能行還得以觀全貌才行。”陸軒一臉認真地解釋道。

雖說剛剛跟張吉惟鬨了紅臉,可陸軒也想了想,張吉惟真要拜師學藝的話,他還真不想拒絕。

將中醫發揚光大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就能做到的,需要一群誌同道合的戰友,還得讓更多地人去認識中醫,接觸中醫,甚至學習中醫。

放著市一院院長張吉惟不收,的確有些暴殄天物。

將西醫中醫化,也許會起到不錯的影響。

不過,張吉惟顯然沒想到,看起來挺單純,一臉無害的陸軒竟然也會跟黃北山一樣,將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此刻,見陸軒也承認了自己的天賦,張吉惟顯然也有些心動。

雖然說他嘴上說著瞧不起中醫的話,可傳承了幾千年還能依舊屹立不倒的中醫,若是沒有三板斧,也活不到現在。

而且,歐美日韓等國越來越重視中醫,這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在治療惡性腫瘤方麵,中醫理念的確比西醫要先進不少,現如今,對待惡性腫瘤,西醫其實已經在往中醫理念靠攏,知道單純靠切割,放化療根本起不到效果,隻會讓癌細胞擴散的愈發厲害,導致最後無藥可治。

即便是張吉惟不想承認,可也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事實。

而且,黃北山提到的保委,進入者,十有八九都是中醫,西醫數量極少,從這點來說,足以說明中醫在高層眼裡有多重要。

當然,張吉惟也沒想這麼遠,畢竟他現在年紀也不小了,想在中醫領域走到能夠進保委的程度,基本上也沒可能,除非他能有陸軒這樣的天賦。

可就算不為了這些,為了自己,多學一點總沒壞處。

活到老學到老。

以後年紀大了,退休了,沒準還能跟黃北山這些人一樣,去聯南中醫會館坐坐診什麼的,有事沒事給家人健康保駕護航。

這就不是西醫能做到的了,中醫才是這方麵的專家。

但在這個年紀自學,好像多少有點不太現實。

中醫很多理念,想要研究通透,不是一時半會就行的。

再加上他又是市一院的院長,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

這個時候,若是有一名老師,學習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可讓他一個西醫的院長,而且還是市一院的院長,跑去跟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學中醫,心裡多少有點膈應。

當然,這還不是關鍵。

最關鍵的是,他得做好被其他人口誅筆伐的心理準備。

一想到自己可能被成千上萬的西醫唾棄,張吉惟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拜師學藝的打算瞬間全無。

暫時還不是時候,除非他願意放棄現在市一院院長的身份。

這個時候就不用想了。

市一院院長的位置它不香嗎?

學什麼中醫?

以後退休了一樣學。

一念及此,張吉惟麵色無比的堅定:“我還是守著我那一畝三分地吧,不然哪天被你老黃給賣了,可能還在給你數錢呢。”

張吉惟的選擇讓黃北山一陣歎息,他其實已經猜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了。

一個西醫的院長,跑去舔中醫,這必定會引發一場熱議,到那時候,張吉惟還能不能在院長這個位置上坐下去可就不好說了。

除非張吉惟願意放棄現在的地位,可張吉惟會願意放棄院長的身份跑去當一個學生?

彆說是張吉惟了,就算是他黃北山,一樣也做不到。

見忽悠不到張吉惟,黃北山頓時興趣全無。

倒是張吉惟,雖然沒想著拜師學藝,可對陸軒開的藥方卻是好奇心滿滿:“小陸醫生,我見你要自己煎藥,是不是這大劑量的附子在煎藥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個問題,不止張吉惟好奇,就連黃北山和張景才二人也忍不住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兩人都非火神一派,辨證治病的過程中,用到附子的可能性很小很小,甚至於這些年看過的患者裡,都沒出現過需要用到附子的。

即便是有,也是在藥典的安全用量範圍內,跟火神派的瘋狂完全沒得比。

而且,即便是再瘋狂,沒辦法精準把握其藥性的情況下,兩人怕是也不敢亂用附子。

見三人都看向自己,陸軒想了想道:“附子生品與炮製品適應證與療效有很大差彆,明·李時珍總結出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的規律,得到許多醫家的推崇。

生附子通過炮製,使毒性降低,安全性增強,便於內服,並且利於儲存。

而附子的炮製方法自漢代演變至今約有70餘種,由漢代至唐代,附子的炮製均以火炮法為主,至宋代發展到用液體輔料製及藥汁製,明代以後仍沿用古法但以蒸煮等濕法為主。

因“炮”法的火候和時間不易掌握,影響療效,近代幾乎已被浸漂法和濕熱法代替。

現代附子處方用藥的炮製品主要有黑順片、白附片、黃附片等。

對附子的炮製,最精通的還得是火神派,火神派醫家十分重視附子的炮製問題。”

聽到這話,黃北山幾人倒也絲毫不意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