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女學(1 / 2)

女駙馬 孟今看 9031 字 11個月前

朝臣的年假隻有三天。

大年初二,秋澈在朝堂上提起興辦女學時,不出意外又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興許是看她自從出征歸來後,嘴皮子上的戰鬥力似乎就減弱了許多,這群大臣也慢慢地膽子大了起來。

卻不知,秋澈隻是平時懶得再跟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無意義地吵來吵去罷了。

此次她提出這個建議時,同樣提到:“實不相瞞,這個想法,實則是長公主殿下先提出的。也是長公主殿下決定,以朱顏之名,資助學堂興辦。不收取國庫一分一毫的銀兩。所以啊,各位大人,沒必要這麼緊張。”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現在誰還不知道朱顏的名號,可謂是朝京第一富商?

朱顏肯出手資助女學,又不耗費大夏國庫的錢,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秋澈為什麼要提這個呢?

她已經以女子之身立於官場了,難道還要借此機會,將在此事上立功的長公主也拉進朝堂嗎?

不說其他的,隻提皇家女經商,就已經是特例中的特例了。

如今若是要入朝堂,豈不是又要修改商戶不可入朝為官的律法?

這條律令一出,影響的可不止是長公主是否從政了。

……他們的聯想不無道理,但其實不然。

這個問題,秋澈也曾和李青梧商議過。

大夏禁止商人科舉為官,實則是有道理的,這是一個中央製帝權主義國家,大部分的權柄都控製在帝王手裡——

眼下皇帝被拘禁的情況,是個例外。

商人在財力上問鼎於其他行業,若是到時候大夏首富也要入朝為官,很容易行成財力掌控一切、一家獨大、吞噬帝權甚至王朝覆滅的情況。

不說這種情況究竟是好是壞,隻說李青梧尚且沒有這麼大的野心。

而秋澈其實也不打算將整個王朝製度都掀翻重造。

這工程量太大了,她隻想改造一小部分,為今後的改革做鋪墊,潛移默化地改變百姓們的思想。

改朝換代這種事,如今還為時尚早。

當然,如果李青梧想要的話,秋澈也不介意將改革的過程加快,粗暴迅速一點。

但李青梧思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我的願望從始至終都很簡單,”李青梧說,“隻希望我在乎的人平安。”

如果她也入了朝堂,首先就要麵對各路人馬的刁難和腥風血雨,作為曆史改革的先行者,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經曆。

可她同時還要兼顧自己手下的產業——李青梧並不認為自己比秋澈強大多少,能夠腳踏兩條船還不踩翻。

更何況,這會給帶她入朝堂的那個人,也就是秋澈,帶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最好的選擇,其實是她不入朝堂,繼續搗鼓她的生意。

隻要她不破產,哪怕秋澈被革職流放,李青梧都有能力把

她撈回來,好好養到老死。

一個從商一個從政。

她們會是彼此最堅固的後盾。

話再說回朝堂。

不管旁人如何竊竊私語陰謀論化,太子卻隻聽他們吵得頭疼。

雖說太子的腦回路相當直白,但一年的朝堂議事時間,也確實讓他成長了不少。

稍微動動腦筋,自然也能想到彆人都能想到的事。

他用一種詭異的目光掃了秋澈一眼,見對方不平不淡地回視過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太子猶豫了下,最終還是心累地拍板道:“此事明日再議。若無其他要事的話,諸位便退朝吧。”

……

殿內燃著香爐,一片安靜。

龍床上的皇帝緊緊閉著眼,像是陷入了什麼夢魘之中一般,唇色蒼白,帶了點烏青。

徐賢妃臉上係著兩層麵紗,很好地阻絕了香爐中氣味的傳遞。

此時她正坐在床榻邊,安靜地垂眼,用沾濕了的沐巾給皇帝擦拭手指的指縫。

因為臥床已經有三個多月,李式的臉頰已經凹陷了下去,胡子拉碴,看得出來很久沒有修剪過,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

徐賢妃看著看著,就有點走神。

她其實也並非是一開始就能來這裡侍疾的。

四個月前,皇帝突然病倒,太子監國,下令封鎖整個養心殿。

在旁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太子就已經迅速斷絕了任何人探視皇帝的可能性。

而太監總管福子和錦衣衛統領崔文申認同他的言論,自然也是為他的話蓋棺定論的鐵證。

雖然這兩個人從那時露麵過一次,為太子平定輿論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大眾眼前過。

尤其是崔文申。

徐賢妃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勁。

不久後,她的孩子小產了。

再之後,她同時找上了兩個人。

一個是李青梧,一個是太子。

向李青梧投誠後,她沒有再給宮外傳遞過任何消息,而是轉頭去投靠了太子。

她麵若死灰,陳述著自己的經曆,一副並不知道是太子對自己下手才導致自己小產的樣子。

又為自己曾經囂張跋扈的麵孔向太子道歉。

並說,我知道你囚禁了陛下。

我可以幫你。

太子身邊侍衛的劍都落在徐賢妃脖頸上了,又因為後一句話而猛地頓住。

徐賢妃始終鎮定自若。

太子並不相信,問她為什麼。

她說,她隻是想活著。

對方雖然還是不信,卻也沒有再對她動手。

徐賢妃知道的,他不會動手。

雖說崔文申等人站出來替他平定了輿論,可這仍然不能解釋為什麼皇帝不能見人。

太子需要一個皇帝親近又不是非常親近的人,替他打個謊言的補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