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農耕帝國2(1 / 2)

【華夏古代農業文明的曆史,可以往上追溯到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相傳遠古時期人們茹毛飲血,炎帝神農氏嘗五穀,教民耕種,還發明了耕作工具耒耜,以教化萬民。】

“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嬴政緩緩說道,是在響應天幕對神農氏的訴說,也是在教導他的公子們。

嬴政看著扶蘇:“這一次你必須好好聽,天幕結束後朕會考你。”

扶蘇瞳孔猛地放大:這意思是,父皇承認他了嗎?!

嬴政眼神挑剔:“好好學。”

他得要求很高,一直對扶蘇不滿意,但是再看其他公子,更不滿意。

而公主們的教育,更是比不上公子們,在春秋戰國時期,公主們最大的用途就是聯姻,誰會去管她們有沒有才華能力。

儘管天幕講述了女子的能耐後,嬴政開始讓公主們也跟著學習她們自己感興趣的技能,比如有公主選擇了去學醫,有公主選擇了去學史,還有公主選擇了學法,總體來講,還是一個初級階段。

陰嫚公主羨慕地看著大兄,再看天幕時眼神同樣堅定。

陰嫚公主就是那位學法的公主,既然父皇更認可法家,法家自然有它的厲害之處,而且天幕裡的女法官成為了她向往成為的目標。她渴望學法後走出後宮,走向前朝,甚至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大禹治水,這是華夏最早的水利興建者,而我們也知道,農業離不開水利。

哪怕後來文人認為農業為賤民耕作,士大夫階層務農不體麵,但是水利工程依然是一個文人清譽的象征。曆朝帝王,重視農業除了發展耕牛畜牧業、發展農具,還會興建水利。】

【神農嘗五穀,堯向天下頒布曆法,舜命令後稷將農置於政首——請記住這位後稷,他的後人非常有出息,讓他在後世更加出名;

大禹治水並且創造了田製,作為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這一切的行為都是在安撫百姓,在富裕的基礎上向百姓進行道德教化】

天幕下眾多古人也在認真地聽著。

百姓能看得學到的知識有限,許多故事都是道聽途說,傳到後麵已經傳得完全變得麵目全非。

有關遠古時期的傳說,原本以為是神話故事,沒想到竟然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部落首領。

在一戶農家小院,一個紮著雙髻的小女孩趴在母親腿上,雙手捧著臉看著天幕:“阿娘,神農和大禹都是真得,女媧娘娘也是真得嗎?”

母親慈愛地撫摸著她的頭:“是的,天幕說過,女媧也是部落首領。”

小女孩又問:“那嫦娥和玉兔呢?他們真得住在月亮上嗎?”

“不是。”母親有些猶豫,天幕之前放過月亮表麵的什麼環形山,當時她覺得難以置信那就是月亮。

可是天幕是不會錯的,當時孩子聽累睡著了沒看到,現在突然問起月亮,月亮上坑坑窪窪,要不要告訴孩子?

會不會破壞了孩子心目中的幻想?

母親求助地看向丈夫,

父親也沒想到什麼好的說辭,

最後眉毛一豎,凶神惡煞:“好好聽天幕,彆整天東想西想瞎問!”

小女孩:“……”

“哦。”

她撅著嘴,繼續去看天幕,臉上寫滿了不滿。

大人總這樣,回答不出來就發脾氣,真沒趣!

【商朝時期,甲骨文有大量有關農業生產的內容,比如記載豐年的“求年”“受年”“受黍”,記載占卜晴雨的“兩足年,雨不足辰”,記載統治者“觀黍”“省田”。】

“不是說商朝□□,大興人祭人殉嗎,怎麼商朝也重視農業生產?”太平公主有些意外,她也是認真讀過史書的,怎麼史書上說得跟天幕上說得不一樣?

“不重視農業生產,商王和貴族吃什麼,喝什麼。”武曌倒是很淡定,“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武曌想起了自己,現在還活著,史官就算不喜她篡奪李唐江山,也不敢當麵亂寫;

但是等她死後,人死政消,誰知道史官會怎麼抹黑造謠她。

天幕曾經說過,後麵的繼位者李隆基把她的天樞都給融了,也抹除了她的功績,篡改了一些曆史,甚至把太平的存在徹底從史書裡抹去。

該怎樣才能讓百姓都記住她和她的政策?

商朝有甲骨文讓後人銘記,她的武周呢?

自周以後,後世百代,皆重《周禮》,都認為周朝時期天下大同才是理想社會,卻不知道在後世的定義中,周朝與商朝一樣,都是奴隸製社會。

天下大同,理想社會,存在文字中,存在儒生的口中,唯獨不存在於奴隸口中。

武曌自言自語:“在百姓眼中,武周真得一無是處嗎?”

天幕將她的功績廣告天下,可是這一代百姓死後,下一代還會記得嗎?

武曌突然看向太平公主:“讓你們做得小報如何了?”

太平茫然:“啊?”

不是讓她去辦女校、寫女史、去做慈善去關懷民間女子嗎,怎麼又來了小報?

上官婉兒突然出聲:“陛下,報紙是臣在負責,已經有了雛形。臣想,為報刊可以單獨設置一個部門,試行男女同部門為官。”

武曌看著上官婉兒,欣賞地笑了。

她想要男女同校,上官婉兒已經想到了男女同朝為官,對大臣們的挑戰更大。

“允。”

但是,她既要試試。

“這份報刊,就叫做《武周朝報》。”

周有《周禮》傳世,她的武周未必不可有《武周朝報》傳世!

【周朝時期,從周文王開始就有親自參與田間勞作的記載。】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扶蘇念出了《論語》裡的詩句。

儒家重視教化,同樣也重視農業。

嬴政看了扶蘇一眼,沒說話。

他眉頭緊皺,想

起了大秦在農業上的困境。

農業對維護帝王統治有重要意義,哪怕是大秦,從商鞅變法開始,以耕戰強國。秦朝立國之後,重本抑末,依然重視農業。

秦朝的軍功製裡重要的內容依然是“耕與戰”

,戰場殺敵立功封爵,賞賜田地耕種求存。

當大秦一統天下,江山穩定之後,田地不夠封賞,冶鐵技術也不夠給百姓分發農具,農田的生產力提不上來,無力應對擁有越來越多軍功的大秦人民,那就隻能繼續商鞅的“疲民”

“弱民”。

大秦的農作物種類,少的一張紙都能列出來。

秦朝的主食,有“六穀”之說,即黍、稷、稻、粱、麥、苽,產量都很低;

最重要的蔬菜一共隻有五種,葵、藿、薤、蔥、韭。

天幕上之前說的許多漚肥法,大秦都是聞所未聞,甚至很多沒有條件製造。

不同於秦始皇嬴政的赫赫功名與各種開創性的創舉,大秦時期的民間,不僅僅百廢待興,還貧瘠到有百畝地也無力耕作。

缺勞動力,缺耕作工具,也缺農作物,缺農家肥,缺的太多太多。

而嬴政覺得,自己最缺的是時間。

繼承人不夠優秀,他根本放心不下,如果再給他五十年,不,甚至是三十年,他一定能讓大秦走向更繁盛更廣闊的疆域。

但嬴政很快冷靜下來。

人的壽命無法由自己決定,既然無力更改,那就先做好眼前的事。

比如眼前的農業。

【這些部落首領與農業結合在一起時,我們就不難發現,農業生產從一開始就與政權建設聯係在一起。】

【人類曆史越往後發展,農業越是與政治、軍事、國家、政權等緊密聯係在一起,這些因素介入使農業生產不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活動。】

【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曾說:達到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

【我們也可以看到,通過農作物這一個被百姓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看到政權的更迭變幻】

春秋時期的魯國,魯哀公舉行宴會時,孔子也赴宴陪坐在魯哀公的身側。

宴席正式開席後,仆人送上桃子和黍米。

孔子沒在意其他人怎麼吃,自己先吃完黍米才吃桃子,被席間眾人嘲笑。

魯哀公這才善意提醒:“黍子不是當飯吃的,是用來擦桃子的。”

孔子卻鄭重回答:“黍是五穀之王,祭祀先王時屬於上等祭品。而桃子是最下等的,祭先王時連宗廟都不能進。”

.

“周朝的五穀之王不是稷嗎?”陰嫚公主忍不住提問。

大秦離周朝不算太遠,還有《周禮》可以參考,但是周史裡記載的也與天幕說得不太一樣。

周朝很重“稷”。

“社稷”,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載育萬物,穀養育民眾,“社稷”也常常便被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

有秦昭襄王“嬴稷”這個名字,

代表著曆代秦王對一統天下的決心,

無不說明時人對“稷”的看重。

【孔子尊古禮,這個古禮有多古老呢?】

【周朝的五穀之王是稷,商朝的五穀之王才是黍。但是孔子本人,是商人微子啟的嫡傳後裔,他的祖籍就是殷商遺民所受封的宋國。】

【這一份對黍的尊重,正是對他先祖的尊重。】

【但是周朝是以“稷”為五穀之王,這“稷”的來源,是周天子的祖先後稷,後稷也被尊為“農神”,後稷就是前麵提到過的,“舜命令後稷將農置於政首”的舜的大臣後稷。】

“孔聖人尊重古禮,也尊重先祖,但是視為理想社會的周朝反而把先祖的‘黍’推翻,尊‘稷’為五穀之王。帝王們的意誌從不會真正的以聖賢學說為主,想要宣傳聖賢之說,隻能去適合帝王所想。”

董仲舒翻閱著自己麵前的竹簡,那是他打算獻給劉徹的學說。

他想,也許如果孔聖人、孟亞聖在世,或許會對他改製後的儒家學說並不滿意,但是他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時代在變,儒家也需要變,變則通,不變,那就像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變法不徹底的諸侯國,最終淪為大秦戰車下的亡魂。

【但是華夏的農業並不是從周朝才開始,商朝時期同樣已經有了農業文明。】

【先秦時期,農業文明初步形成。在天文曆法、農業生產技術和冶煉技術不斷成熟後,商人學會了用糧食釀酒,並且出現了專門負責農業事物的官吏,農業生產逐漸發展成為國家經營行為。在商朝後期,我國基本上形成了“種植行業”為核心的農業機製】

周人翦商滅殷牧野之戰的背後,還有兩種華夏本土主糧的王位爭奪戰。

商人喜愛祭祀,信仰鬼神,離不開酒。而當時的釀酒法,離不開黍。

周公定天下後,頒布《酒誥》宣布禁酒,斬斷了商人借酒和鬼神對話的橋梁,從此周天子代天行令,哪怕是封鬼神祭祀鬼神,權力也掌握在周天子的皇權手中。

這是最古老的一次“五穀之王”的易位。

【從秦朝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後,封建統治者繼續強調重農政策,農業管理是國家的重中之重】

【君王要親自“耕帝籍田”,君後要“後妃親蠶”,這說明封建皇室要求君臣並耕,皇帝需要親自處理農政。】

【周禮很早就有孟春之月要求皇帝親率百官親耕的故事,但是有確切紀年的帝王親耕禮,是從漢文帝時期開始。】

劉恒笑著看向賈誼:“看來愛卿提出來的親耕禮已經傳到後世了。”

賈誼恭敬行禮:“是陛下聖明,願意采納臣等的意見。”

賈誼上書《積貯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絲毫不敢懈怠。

劉恒采取了賈誼的建議,親自耕種,旁邊有眾多老百姓圍觀,這也是史書上有關親耕禮最早的記載。

到了漢文帝以後的漢朝皇帝,即使皇帝出城在外,還是會

按照祖宗規矩在外地行春耕禮儀。

178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

嘉慶皇帝顒琰聽到天幕提起帝王親耕,臉色頓時一黑,想起了自己不愉快的經曆。

他的大臣們同樣也想起了那一次無妄之災。

“明明平時好好的,溫順的緊,怎麼到了天子麵前就傻了,怎麼拉也拉不動。”朝堂之上,大臣們噤若寒蟬不敢提起天子的丟臉事,但是不在天子麵前的小官吏們私底下肆無忌憚討論起來。

“就是啊,從大興縣和宛平縣特意挑來的好牛,力大無窮,耕地的好牛,結果到了親耕禮變成了木牛,惹得那位生氣。”小官吏用手指了指頭頂,沒敢直說,但是大家都懂。“大家通通變死牛!”

“嘿,牛脾氣牛脾氣又不是沒聽說過,牛不就是那犟脾氣。”一位皮膚黝黑一看就是經常乾農活的小吏往嘴裡扔兩顆花生米,搖頭晃腦嘖嘖有聲,“就像那驢子,驢脾氣也倔,給它眼睛蒙上黑布它就可以老老實實拉磨。”

他也往頭頂指了指:“我看啦,那位才是真正的犟脾氣,把牛眼睛用黑布蒙上就解決的事情,又是讓侍衛拉扯抽打,又是發作官吏,把牛嚇得到處亂竄弄得跟菜市場似的,真是自作自受。”

“沒乾過農活的貴人嘛,哪裡懂這些。”一位年長的小吏喝著小酒評論,“可惜了一群挨板子的家夥哦~”

院子外傳來了腳步聲,農活小吏連忙坐直身子收起花生米和酒壺:“上官來了,坐好坐好!”

瞬間齊齊閉嘴,對剛剛議論的話隻字不提。

外麵的上官走進來,眼神隻警告的瞥了一眼,就轉身離開。

他其實聽到了小吏們在說天子的話,但是那又如何。

天子自己親耕時一頭牛都駕馭不了,大發脾氣,把牛嚇得到處竄,把參與的官員頂傷不少,結果事後官員還因為辦事不力挨板子的挨板子,撤職的撤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