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武術與軍事10(1 / 2)

【隋唐時期,西域文化與漢文化的交流十分密切,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盛世時期。

同時,也是華夏封建軍事法製的成熟和定型階段。】

東漢末年,由於地方豪強大族仗勢欺人,不尊律法,世道混亂,導致軍隊整體質量很差,三國吸取教訓,諸葛亮、曹操等人都強調依法治軍。

隋唐時期,軍事立法趨於成熟。

從隋朝的《開皇律》,到《永徽律》,裡麵有豐富的軍事法律內容。

《唐六典》既是國家行政法典,又是軍政行政法典。

隋唐兩代的軍事立法全麵而係統,對後世封建軍事法製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作為秦律的立法者之一,李斯看到天幕誇讚隋唐律法,絮絮叨叨:“大秦的律法也不差。”

嬴政微微頷首,表示李斯說得對。

秦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加上崇尚武力,注重軍事法製建設,同樣有大規模的軍事立法。

秦法裡有關軍事的法規相當嚴密,對作戰、訓練、後勤保障都有去具體而詳細的規定,不僅僅有嚴刑,也有厚賞。

對此,劉邦表示:沒錯,秦律很好用。

漢承秦製,這些律法在大秦還來得及全民普及,到了漢朝得到了發展。

漢朝不僅繼承了秦法,在秦法的基礎上繼續完善,還製定了地區性、細則性的軍事法科彆、品約,發展了萌芽於春秋時期的監軍製度。

軍事立法、司法、監督製度,初具規模,華夏的軍事法製從此時基本形成。

不過論成熟,受時代以及生產力等限製,依然處於初級階段。

.

劉秀就是單純的心情複雜。

他已經知道自己這個漢朝在後世被稱為“東漢”,聽到三國吸取東漢的教訓,劉秀深刻感覺被紮心了。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些三國裡麵就有不少是如今的豪強勳貴的後人吧?

劉秀再次打量著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目光複雜。

他並非不知道地方豪強坐大的隱患,也不是沒有打壓過,但是君臣君臣,不僅要互相博弈,也要互相利用。

打壓也不代表就完全脫離不用了,要知道無論是帝王的劉家還是兩位皇後的家族,本身也屬於地方豪族。

隻是劉秀自己在位時能壓製住地方豪強,很明顯子孫軟弱,壓製不了,反過來被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何能避免後世子孫的遭遇再次發生?

劉秀眼睛看著天幕,心思已經飄到了幾百年後:靠人靠不住,靠律法如何?

【到了軍隊之中,隋唐時期的相關訓練就有了更多的特色。】

【首先,就是隋唐時期馬匹充足,讓大唐有了騎兵發達的基礎。】

從北魏開始,馬有了200萬匹,是曆史上養馬最多的時代;

到唐高宗時期,全國馬匹達到70.6萬餘匹;

玄宗開元時期,僅僅隴右道就有馬匹43萬餘匹。

唐朝時期,因為馬匹多,不僅僅是軍中的騎兵增多,連民間騎馬的男女也多了起來,還讓打馬球也盛行起來。

.

缺馬打匈奴的劉徹非常眼饞。

原本西方有很多馬劉徹已經想動手去搶了,沒想到後世的中原也可以有很多馬,他奇怪了:“中原哪裡適合養馬?若是用農田養馬,稻麥菽怎麼辦?”

主父偃委婉地拍了一個馬匹:“陛下,天幕先前說,大漢打下了河套平原,河套平原適合養馬。?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劉徹恍然大悟:“敢情還是大漢的功勞!”劉徹又驕傲,又是不爽。

自己又是打下河套平原,又是開辟絲綢之路,怎麼好像自己沒怎麼享受到好處,都便宜了後世。

“學著點,大漢也要有很多良馬很多騎兵。”劉徹不滿足看,親自拿過紙筆,來記錄自己最看重的騎兵與馬匹。

【比如蹴鞠。蹴鞠起源於先秦,流行於漢朝,興盛於唐宋。

但是在大唐,除了蹴鞠,還有個馬球,是一起用作軍事訓練手段。】

【根據現代考古,章懷太子墓中有打馬球的壁畫,還有發現馬球俑、描繪馬球活動的銅鏡,證實了當時馬球在上層貴族之間十分流行。】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史料、詩歌,也記錄了唐朝時期女子打馬球,和軍中打馬球的事。】

馬球在唐代最早盛行於軍隊,原因在於馬球運動可以很好地訓練騎兵的騎術。

唐朝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疆域麵積,一直麵臨著各種威脅。東西突厥,吐蕃,吐穀渾等。尤其是突厥被滅後很快反叛,投降後再次複叛,對大唐來說是有力的威脅。

突厥人的騎兵彪悍,受突厥騎兵的影響,大唐實行輕裝式騎兵,軍隊中十分重視士兵個人騎術的訓練,騎兵在大唐達到鼎盛。

為了訓練騎兵,馬球被作為訓練士兵騎術和訓練士兵騎術和馬上砍殺技術最好的方法,因此馬球“本為軍中之戲”。

公元747年,唐玄宗發布詔書,明文將馬球運動作為軍事訓練的手段推廣到軍中。

【馬球需要的場地比蹴鞠更大,因此各地軍隊大力修建馬球場地。】

【在《新唐書·兵誌》中記載:“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增至七十萬六千”說明馬匹增長速度之快,而且在軍隊中有很多地方修築有馬球場地。軍隊在各地修建的馬球場地很多,有的可容納上萬士兵住宿。】

唐朝曆代皇帝都很重視馬球運動所特有的軍事訓練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唐代軍隊非常注重運用馬球運動培養軍事人才,在禁衛軍和神策軍以及各地駐軍中,都經常開展馬球比賽。

在軍營的馬球場中,兩支軍隊各自派出馬球手準備交戰。

裁判高聲喊道:“今日兩支馬球隊,分彆是禁衛軍和神策軍!看看最後誰勝誰負!”

高台之上,是帝王與其他貴族,來觀看馬球賽也是觀看騎馬

訓練如何。

大唐的馬球賽十分激烈,動輒有人在比賽過程中受傷,旁邊還有太醫在候著,有沒參賽的其他士兵在旁觀,作為啦啦隊時不時呐喊一下。

大唐皇帝開明,對此並不禁止,比賽時場上場下都很熱鬨。

場內,兩支軍隊已經開始了賽前的“垃圾話”攻擊:

“禁衛軍算什麼,回去巡街去吧!”

“神策軍去守城門去吧!”

裁判開始發球:“開始!”

馬球比蹴鞠的球要小,也更硬,剛剛拋出,就被馬球手揮舞著球杆拍走:“啪!”

場內,駿馬奔騰,球杆撞擊,震的馬球手手都麻了,一不小心就脫杆,還有人在這樣的撞擊中把骨頭撞斷。

場外,其他士兵激動大喊:

“傳球!傳球!”

“射門!”

“攔住!”

貴族一邊觀看,一邊商議:“我看神策軍更厲害,要贏。”

“我看還是禁衛軍厲害!”

【馬球在大唐還被當做一種外交手段。】

“我吐蕃人身強體健,非常擅長馬球。”吐蕃使者在大唐朝堂上驕傲地介紹自己帶來的馬球手,“這是我們的馬球好手。”

唐中宗李顯不甘示弱,微微一笑,語氣裡同樣傲然:“我大唐馬球也有幾名好手!”

雙方立刻讓各自的馬球手開始交戰,然而吐蕃穩占上風,吐蕃使者非常驕傲:“哈哈哈哈,看來還是我吐蕃馬球手厲害!”

李顯的臉色頓時不好看了。

這時,他的親信提議:“陛下,臨淄王善馬球。”

“讓他上。”李顯想了想又補充,“不許給朕丟臉。”

臨淄王,還有另一個後世更熟悉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與嗣虢王李邕,以及駙馬楊慎交、武延秀4人翻身上馬,雄赳赳氣昂昂策馬上球場。

最終,李隆基馬球術高超,率隊成功取得勝利。

吐蕃隊的馬球手隻能認輸。

李顯龍顏大悅:“賞!”

.

已經登基的李隆基看到往事,頗有些驕傲:“朕的馬球術的確不錯。”

看天幕都誇他了,看來他還是有點優點的嘛。

“不如宮中組織一下馬球比賽?朕來當評委!”李隆基有些懷念年輕時的激情,現在讓他去打馬球,體能有些跟不上了。

太子李亨小心翼翼道:“是宮人都比嗎?”

“自然,大家一起來觀看。”李隆基想熱鬨熱鬨,喜氣洋洋地開始列舉觀看者,“比如家中女眷也可以帶出來,來一場女子馬球比賽。”

怕什麼來什麼,李亨心裡一個咯噔。

誰不知道那個未來被強納的兒L媳還懸在那裡,誰敢帶家中女眷來陛下麵前打馬球啊。

但是直言不諱定然會激怒父皇,李亨立刻有了新念頭:“父皇,不如開放給民眾,與民同樂,讓百姓也見識

陛下的風姿。”

大唐沒什麼行刺皇帝的案子,李隆基並沒有太大的危機感,聽到這話,還頗為意動。

“嗯,未嘗不可。”

李隆基想起前朝,似乎都沒有過盛大的天子與民同樂的馬球比賽,天幕都說過他的開元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不如,來一場?

“此事交給你去辦。”李隆基看著李亨,難得對兒L子的機靈滿意。

李亨連忙應喏。

他也決心辦的好一點,精彩一些,讓父皇去沉迷馬球,總比沉迷兒L媳的女色和奸臣的吹捧好。

至於與民同樂,多看一下民間百姓,或許能更直觀接觸民間的人才。

今天也是為了老頭子的晚節操心的一天!

【再說一下軍糧。

大唐的軍糧,同它的騎兵一樣,可以笑傲古代!】

【秦漢時期,以粟,有正史記載軍中以粟米為軍糧。】

【比如《三國誌注·諸葛亮傳》:“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成書與唐朝的《晉書·恒溫傳》也記載:“溫恃麥熟,取以為軍資。”】

而且早期的麥子不加工,直接煮食口感很差,被當做粗糧在食用。

【相傳,秦末漢初年間,韓信在陝西南陽攻打魏王豹的時候,士兵疲乏,他命人把麥子磨成麵粉,烙成餅後切成條,需要食用時就下入滾水中泡煮食用,看起來像是現代的方便麵。】

這種做法比較類似現代的陝西麵。

雖然這個故事類似民間野史,真實性不可考,但是論做法是可實用的。

現代的方便麵分為油炸類和非油炸類。

製作方法也可以在古代實現:首先在麵粉少量加水揉成麵團後,做成麵片再切成麵條,再上鍋蒸熟。蒸熟後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味道,把佐料噴灑在表麵,也可以不加調料直接進行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進行分類的不同工序,非油炸方便麵直接使用高溫熱風烘乾,油炸方便麵還需用滾燙的沸油油炸。

經過油炸後的方便麵,組織呈多孔狀,口味要比熱風烘乾的方便麵好。

不過食用油在古代太過珍貴,比起需要油炸的方便麵,還是非油炸的或者韓信這種做法更簡便。

.

“方便麵?這不就是伊麵嗎?”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看到這熟悉的麵條一愣。

這“伊麵”正是“伊府”的“伊”。

原因是有一次,他在家中辦壽宴,其中有一道菜是“長壽麵”。

廚子原本應該將煮熟的麵條撈起來,過水之後再調味,但是誤把油當做水,將煮熟的麵條放入滾油中炸熟了。結果發現那個香味有一種不同之處,故意將錯就錯,澆上雞湯、豬骨和海鮮燉煮的濃湯端上宴席。

那一次,煮熟後又油炸的麵條泛著金黃色,還微微卷,口感很特彆,客人們紛紛稱讚,伊秉綬於是重賞了廚師,多次用這道麵食宴請客人。

又一次,他的書法家朋友宋湘來府上作客,

品嘗這道麵食後,詢問自己叫什麼名字。

得知該麵食沒有名字,宋湘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

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麵??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伊秉綬是福建人,福建有不少人在外務工,甚至去台灣和東南亞定居,語言文化有相似之處,福建人便將“伊麵”帶到台灣等地,成為了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發明方便麵的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是日籍台灣人,從改姓氏來看就能看到十分親日,深受日本殖民影響。後來開創了日清食品株式會社等多個企業,定居日本大阪。

吳百福於清朝末年的1910年出生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省嘉義,父母都是華夏人,但是早亡,從小跟隨祖父長大。後來安藤百福發明的方便麵的過程幾乎與“伊麵”無異,很難說沒有受到“伊麵”的影響。

【根據敦煌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河西邊塞軍人的主食:酒三斛,黍米二斛,醬二鬥。】

【在邊塞之地,很難吃到新鮮蔬菜,最多的調味料就是各種醬。雖然應該與我們現代的醬差彆很大。】

【曆史上,與麵食有關的著名軍糧,還有諸葛亮的饅頭——注意,古時候的包子也叫饅頭,諸葛亮饅頭是有餡兒L的,還有鍋盔。】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在親自查看軍中後勤軍糧的製作。

他自己與夫人偶爾有心思一起下廚,研究廚藝,最近得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感覺可以用作軍糧,特意來廚房這邊傳授廚娘。

“少水,多用乾麵。”

“對,麵團就是要硬一點,用力揉。”

“用大鍋炕,要熱一點。”

諸葛亮在指揮廚娘做鍋盔,當鍋盔炕熟的香味飄出去,張飛大大咧咧聞香而來。

“嘿丞相在這偷吃什麼好東西?”

“你瞧這是什麼。”諸葛亮指著鐵鍋表麵貼滿的餅子道。

張飛也不怕熱,伸手就去揭了一張,燙的一邊呼氣一邊往嘴裡塞:“這硬邦邦的,拍起來啪啪響,看起來像是鍋上麵裹了一層盔甲。”

一片片的餅子一圈圈黏在鍋的表麵,還是橢圓邊緣層層疊疊,看起來像是戰士盔甲上一片片的甲片交錯相疊。

諸葛亮哈哈一笑:“那就叫鍋盔吧!”

看著張飛吃得津津有味,諸葛亮也沒虧待其他人。

等到一鍋鍋盔全熟了,諸葛亮讓廚娘把新出爐的鍋盔端出去,分發給其他士兵:“來來來,讓大家嘗嘗這鍋盔好不好吃!”

.

“娘,我想吃鍋盔!”

漢朝時期的小朋友扯著母親的衣服,看天幕看得流口水。

看天幕上的士兵吃得香噴噴,這鍋盔一定很好吃吧。

她娘親同樣看得津津有味,這個做法看起來不難。就是那個鐵鍋有些難,鐵那麼貴,家裡怎麼買得起鐵鍋。

婦人有些犯難:“家裡沒有鐵

鍋,不知道用陶鍋可不可以?或者直接貼石頭上?”

主要是用高溫炕嘛,那麵餅看起來也簡單。

她丈夫在旁邊笑嗬嗬看著:“想吃就吃,讓娘給你做。”

自從天幕出現,教授了許多手藝後,家裡農田施了綠肥產量比往年高了些,還學會了用豆子做豆腐,賣豆腐也能掙點糧食。有了多餘的米麵,給孩子做個餅子填填肚子就不會如往年那樣吝嗇。

誰不想把孩子養的更好點,還不是窮鬨得。

婦人白了丈夫一眼,嘴上光會說,萬一陶鍋炸了失敗了呢。

想了想,還是先用石頭試試吧,實在不行,咬咬牙買口鐵鍋也不是不行。

“看完天幕,娘就給你做!”女子摸摸女兒L的頭,眼神溫柔。

晚上就試試,若是能成,日後能再多個賣鍋盔的活計也好。

【說起乾糧,古代許多兵書隻記錄“陣法”,非常詳細的、真實的行軍過程反而不記錄,以致於有些文人誇大的過程,除了寫故事講故事很厲害,行軍上參考價值不大。】

【這裡不得不誇一句《紀效新書》,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可以說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本兵書,不會打仗的人看了都得學會。不僅有排兵布陣、練兵習武,還有日常的乾糧、軍心等。不要覺得軍糧軍心不重要,知道古代多少士兵嘩變僅僅因為拖欠軍餉吃不飽飯嗎?】

最出名的士兵嘩變,就屬於東漢末年和明朝末年。

東漢末年,出了一位因為朝廷拖欠軍餉氣到自己打進朝堂稱霸的梟雄,名叫董卓;

明朝末年,因為朝廷沒錢,多次拖欠軍餉,多地產生士兵嘩變。

於是朝廷索性開除部分驛卒,被開除的驛卒裡有一個人,名叫李自成。李自成的“鐵飯碗”丟了,沒處吃飯,最後直接反了。

後來李自成打孫傳庭,知道對方軍中同樣軍糧不足,斷了孫傳庭的糧草,導致孫傳庭戰敗,大明最後的戰鬥力也癱瘓。

.

“是啊,我們要求很多嗎?我們拿命打仗,隻是要求吃飽肚子而已,都不讓我們吃飽肚子,如何去打仗!”

嘩變的士兵很有話說。

他們吃不飽肚子,餓得渾身無力,兵器都拿不起了,怎麼打仗?

戰敗了還要被追責,被砍頭,反正都是個死,還不如吃飽了肚子做個飽死鬼!

【明朝戚繼光在自己的兵書《紀效新書》中也有記錄戚家軍的乾糧,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光餅”的做法。】

“光餅”是將麵粉和好,擀成小圓塊,可以加入不同的佐料做出不同的味道,然後放在碳爐裡烤熟,做好之後中間穿孔用繩子串起來,如同串銅錢一樣。士兵將這一串乾糧掛在自己身上,餓了就扯兩塊下來吃。

這種有味道的光餅類似現代的石子饃,比較硬,但是口感和味道還可以,是比較可靠的乾糧。

還有一種乾糧,做法也被戚繼光記錄在《紀效新書》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