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2 / 2)

李斯驚訝地看了一眼扶蘇,他不是親近儒家的嗎?

連儒家大臣也震驚了,扶蘇這是怎麼回事,要背儒投法嗎?

想到這裡,淳於越狠狠瞪了一眼李斯:肯定是這個先學荀子後學法家的家夥影響的!

嬴政卻對扶蘇的這一舉動很滿意,微微笑了笑:“可。”

扶蘇受到鼓舞,更加振奮了。

這說明,他的選擇沒錯!

【春秋戰國前後曆經了五百餘年,這五百餘年雖然戰爭不斷,是天下大勢的重要蛻變期,是從奴隸製度到封建製度的重要轉折期,是古代經濟政治製度的曆史巨變期,同時也是文學的

巨變期。】

【以春秋戰國為分割點,在此之前,商周時期的學術文化交流一直為王室和諸侯貴族所壟斷。商朝是“為殷先人,有冊有典”,周朝是“備物典冊,官司彝器”“藏於盟府”。】

【商周時期,文化屬於壟斷資源,文學創作大多附庸於王室諸侯,就比如我們現代能看到的甲骨文、金文,都是記錄諸侯貴族或者王室的祭祀、戰爭、農作等活動。】

“彆說庶民百姓,連我們很多也不知道。”

大秦的朝臣,有出身不高的,比如李斯,也有世家貴族,但許多依然不認識甲骨文和金文。

或許先祖的先祖曾經認識,但也是極少數。

文字沒法傳承下來,也讓那古老的曆史大部分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中,隻有極小部分流傳下來,能從後世的文獻資料中窺見局部。

【也因此,商周時期並沒有出現擁有獨立人格和自覺創作精神的個體作家,也沒有誕生出蘊含個人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很多個“第一”。】

說到這裡,許多文人振奮了起來,開始為各自喜愛的文人呐喊:

“孔聖人!天不生孔子,萬古長如夜!”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老莊!”

“屈原!”

……

一時間,熱鬨的如同後世的偶像粉絲掰頭。

【我們說過“百家爭鳴”,今天不僅僅說“百家爭鳴”。】

【屈原是華夏的第一位偉大詩人,在秦楚相爭的年代,哪怕自己一心向楚殫精竭力,提倡“美政”,依然被楚懷王疏遠、流放。屈原在逆境中寫下《離騷》《九歌》等楚辭體的詩篇,成為了華夏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華夏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之後,宋玉等人把屈原的辭令演化為“賦”。這也為後來的漢賦奠定了基礎。】

“竟然沒有孔聖人……”

漢朝,董仲舒有些遺憾,也有些惴惴不安:天幕,或者說後世,不會真的完全不學儒家吧?

司馬相如緊張中又含著期待:天幕既然提到漢賦,不知道會不會再誇誇他的賦?他又寫了不少新作品,完全可以多誇幾句。

隻有劉徹,摸摸下巴,看著天幕意味深長。

他發現能上天幕的都是有點“特長”的,自己作為帝王,除了“千古一帝”,其他提到的似乎太少了。

就連宋徽宗都能因為寫醫書多提幾句,他總不至於連宋徽宗也不如吧?

雖然他不會寫,但是可以命人編,後世很多皇帝不都是動不動組織人編書,一修就是篇幅宏大的巨著。

若是以前,大漢隻有竹簡可用做

不到,現在大漢既有造紙術也有印刷術,大漢也可以!

【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曆史著作。有編年體的《左傳》,國彆體的《國語》《戰國策》等,這些都屬於曆史散文。】

【《左傳》以《春秋》所敘述的大事為綱,記載了春秋時代250年的曆史事件,具有曆史的真實性;】

【《國語》偏重記言,《戰國策》主要是記載戰國時期的曆史,特彆是縱橫家的言行。】

【這些散文對後世的議論文、史傳到、漢賦都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一些表現手法,比如最著名的“春秋筆法”“左傳義法”,也成為了後世文□□動的旗幟。】

天幕掛出了後世對“春秋筆法”的定義:

“春秋筆法”,也稱春秋筆削或“春秋書法”,又稱微言大義,是華夏古代的一種曆史敘述方法和技巧,或者說一種使用語言的藝術。

這個說法來源於孔子編纂《春秋》時的創作手法,對於當時那些重大的、不好定論的史實,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諱而不言的態度。

.

漢朝,古文經之爭中,今文經學尤其推崇“微言隱義”和“微言文”。

東漢今文經學家何休手中執筆,在看天幕時仍不忘奮筆疾書,聽到此處,大聲讚揚:“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孔聖人的《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貶,我等該好好學習!”

他的妻子何夫人在門外聞言,無語了。

丈夫在外時嘴笨,不善言辭,無論是年輕時求學還是後來收徒,他人有問隻能寫在紙上,用書麵作答。

後來入朝當了郎中,又與朝臣不和,覺得不符合自己的生平所願,於是稱病辭官。

黨錮之禍起後,何休受到連累被禁錮,沒想到何休反而樂在其中,把自己關在家中閉門不出,每日埋頭在書房裡,用功十餘年,一連創作了許多書籍。

有《春秋公羊傳解詁》12卷,注《孝經》、《論語》等,現在正在寫的就是《春秋漢議》,以春秋大義,駁正漢朝政事600多條。

何夫人總覺得,丈夫這樣的作風遲早要把整個朝廷得罪完。

但是心裡又隱隱有種期待,萬一,丈夫能憑借自己書籍青史留名,豈不是能扭轉目前的困境?

想到這裡,何夫人捏緊帕子,看著天幕,緊張地等待著後麵的故事。

【先秦時期還有一項著名的文體,那就是“寓言”!】

【同學們,不知道大家上學時有沒有被《韓非子》裡麵的寓言故事所騙,以為是真實的曆史故事?】

【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鄭人買履》、《買櫝還珠》、《宋人疑鄰》、《螳螂捕蟬》等等,都是《韓非子》裡麵的寓言!】

【咕咕當年上學,還以為真有那麼愚蠢的鄭國人是故事裡那樣買鞋的……】

秦朝時百家弟子狂笑,除了鄭國人。

今天,也是鄭國

人風評被害的一天。

鄭國人開始瘋狂罵罵咧咧:“我們又不是傻子!”

“韓非如此貶低我鄭國人,我們也要寫寓言嘲諷他!”

“對,寫!把六國人都嘲諷一遍,我們鄭國人才是最聰明的!”

群情激奮中,某位鄭國貴族一時口不擇言,當著眾多六國人的麵這樣一說,瞬間迎來六國舊民的視線。

“哎呀,誰打我!”鄭國貴族感覺氣氛猛地一靜,正在緊張時,不知道誰從背後打了他腦袋一下,快速回頭,結果後背又被打了。

“太過分了!當我們沒看到是吧!”

其他鄭國人看到,一起朝著出手的人動起手來,打作一團的同時還有人傲然的籠袖旁觀:

“以為隻有你們會寫,我們也會!”

“不是隻有韓非會寫,李斯也會!”朝堂之上,李斯看著天幕又開始讚賞韓非,還被話語中透露的後世學子都學習韓非的書籍羨慕了。

他已經在寫了,《李斯子》一定也能傳世!

【老實說,看這些故事完全能理解始皇帝為什麼喜歡《韓非子》,我也喜歡嘿嘿。】

嬴政:“……”

雖然但是,他也不完全是為了看故事,怎麼說得他像是喜歡看故事的小孩。

連嬴政的子女也對這些故事感興趣起來,聽起來法家原來也可以這麼有意思……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莊子說“以寓言為廣”,即用寓言來闡發自己的主張。它產自民間,是從比喻中發展起來,在原著中其實並不獨立成篇,隻是作為論證手段之一,在戰國時代比較盛行。】

【《莊子》一書,寓言共有200多個,《韓非子》中達到300多個,其餘著作也不少見。】

【比如我們很熟悉的“揠苗助長”“齊人乞墦”“一子學弈”來自《孟子》,“望洋興歎”“庖丁解牛”“莊周夢蝶”來自《莊子》,“刻舟求劍”來自《呂氏春秋》,“南轅北轍”來源於《戰國策·魏策》,“畫蛇添足”來源於《戰國策·齊策》,“狐假虎威”來源於《戰國策·楚策》。】

“這些,我們也學。”

秦朝的貴族非常驕傲,原來他們學的書籍內容跟後世一樣。

“後世海納百川,各家都學,頗有雜家之風。”雜家弟子得意的挺起胸膛。

雜家“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呂不韋在世時得到重用,並且編書有《呂氏春秋》,就是天幕上提到的《呂氏春秋》!

【是不是發現我們老祖宗的想象力也非常豐富?】

【這些寓言,上繼遠古神話,下啟發,直接影響惡劣唐朝、明朝的寓言創作,也可以看作是後世魏晉雜事、誌怪的雛形。】

【不得不說,先秦時期的聖賢們養活了後世多少文學家史學家!】

這一次,百家齊齊驕傲:沒錯,他們老祖宗就是最厲害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