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湧了進去,曹汝霖比較機靈,見勢頭不妙藏了起來,沒被發現。
“那可真是有看頭了。”
一名姓張的學生領袖說:“示威遊行勢在必行,校長事先本不知道,現在不必再管,請校長回辦公室去吧。”
“我知道中國人一直拚命學習西方,要改變現狀,對此我十分欣賞。
好嘛,不愧搞哲學的,杜威真的敢說。
在火車站,胡適奇怪道:“蔡校長怎麼沒來?”
孫先生說:“我看了報道,知道杜威先生秉持的是實用主義哲學,正好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想與您探討一下。”
警察老大都放行了,學生們於是繼續高呼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懲辦賣國賊”“誓死不承認合約”的口號,打著幾麵巨大的五色國旗,浩浩蕩蕩向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走去。
學生領袖之一傅斯年對吳炳湘說:“我們今天到公使館,不過是表現我們愛國的意思,一切行動定會保持謹慎,老前輩可以放心。”
“而我要特彆告訴諸位,現代西方文明的精髓,在於精神文化,中國人若想從西方得到啟示,就得從這一點著眼,改造自己的民族精神。
“我在船上就知道,孫先生的提議為五族共和,在政治理念上是非常高明的一招,現在也的確做到了,怎麼有人仍保持曾經清朝的觀念?
當晚,杜威住在李諭的豫園中,他對這種傳統中國園林簡直愛瘋了,恨不得以後也在美國建一個。
蔡元培個頭不高,於是站在一個石墩上,對他們說:“示威遊行並不能扭轉時局!北大向來提倡學術自由,為守舊人物和政府所厭惡,被他們視為鼓吹異端邪說的洪水猛獸,現在同學們再出校遊行,如果鬨出事來,予人口實,北大受到的摧殘就更大了!”
“對此我非常震驚,我曾特意詢問一個路人,問他對日本人占領滿洲的看法,他卻神色自若地回答我,‘哦,那是滿洲人的事兒。’
不過最終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進入使館區。
趙家樓是曹汝霖的家,滿洲王府式的大平房,源自明代大學士趙貞吉的故居,所以稱為“趙家樓”。
迅哥對國人冷漠的認知肯定要更加深刻,但他是通過文學作品來闡述,形式不太一樣。迅哥的方法屬於韌勁強、後勁大、持續時間更長的。
——
胡適在學生中看到了自己的得意門生傅斯年,雖然知道他很有領導才能,不過生怕惹出事:“帶著憤怒情緒的遊行很容易愈演愈烈,我們跟上去!”
傅斯年有些蒙圈,還想說兩句,但聲音已經聽不見。
杜威說:“是的,我知道這很難,我也僅僅是提出一點理念上的想法,至於具體怎麼做,我就沒法建議了。就像您說的,知難行易。”
“本人現在潛心學問,這次來也隻是為此。”孫先生說。
而一旦到達某個層次,需要探尋未知的事物時,便是“知難行易”了。
羅家倫等幾個學生代表先進去,找了美國公使,美國人知道學生目標是日本使館,甚至誇讚了幾句。
隨後的演講則是李諭,他不得不提一個關鍵問題:
“最近我去了趟巴黎,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事情,雖然最終結果沒出來,但情況非常不容樂觀。
杜威說:“我想去看看遊行,可以嗎?”
吳炳湘在北京城這麼多年,見了好幾次學生運動,並沒有強烈反對,於是對他們說:“你們去吧,但務必小心,不要弄出國際交涉來,千萬彆忘了當年洋人怎麼利用教案事件的。”
杜威卻對遊行這件事更感興趣:“這是學生們真正意誌的表現,既然他們不滿和會,就應該大聲說出來。如果他們的聲音振聾發聵,上層卻默不作聲,才能昭示更多問題。”
今天上午,他們已開始集合。
李諭說:“中國園林講究意境,就算貴國現在營造方麵更勝一籌,卻絕對玩不明白‘意境’二字,這是中國藝術中最靈魂的東西。”
而他們本來的計劃是在國恥日5月7日遊行,很多東西沒有準備,隻好連夜拿出存在學生銀行的三百多大洋置辦了三千多麵旗幟以及橫幅。
即杜威認同“知難行易”。
孫先生深以為意:“我有同樣的感慨,知難行易,知難行易啊!現在的中國,就是找不到一條康莊大道,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其實在普通人看來,確實是“知易行難”,因為你總能找到成功者指引的路。
兩人抵達北京時,正好就是五月四日。
不過在使館區毫無疑問又被擋住。
“我來到中國的時間並不久,但我發現傳統中國文化下的普通人,似乎對國家問題十分冷漠。
而章宗祥比較胖,而且正好有人認出了他,拉過來就被一頓胖揍。
李諭說:“中國的古訓長久以來是‘知易行難’,因為學問大體固定,隻是有些人不願采取行動。雖然某種程度上說,知易行難沒有錯,但問題是國人缺少了‘知難行易’的觀點,我認為二者都應該有。”
杜威的這番話還是很真誠的。
李諭和杜威講的,肯定會發在報紙上,讓眾多學生看到,算是比較合時宜。
次日,孫先生知道杜威來後,也登門造訪。
李諭幾人來到蔡元培跟前,簡單介紹了杜威後,蔡元培扶了扶眼鏡說:“實在不好意思,今天安排的演講恐怕講不成了。”
《晨報》發文後,邵飄萍立馬於5月3日在北大舉行了一場報告,彙報了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失敗。
孫先生點頭道:“杜威先生是說,中國的教育家應一方麵實地研究本國本地的社會需要,一方麵用西洋的教育學說作為參考,方可以造出一種中國現代的新教育。”
孫先生說:“關於您的實用主義哲學,在中國有個非常著名的學者,提到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影響了眾多中國的讀書人。想做到知行合一絕非易事,所以後來產生了兩種觀點,知易行難與知難行易。”
“萬萬不可感情用事,需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決心,那樣才能誌之所在,往而必達。否則就是五分鐘熱血,就算可以痛快一時,也會像火藥爆發,轉瞬即滅;又如水汽蒸發,立即消散。
傅斯年見事已至此,從懷中拿出一本記滿學生代表名字的筆記本,丟進了火海中,然後離去。
著火警察就必須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散去,隻抓住了幾十個學生。
胡適與杜威看得幾乎呆住,李諭拍拍他們兩人:“該辦事了。”
.yetia94775/4180393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