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駕駛日本國產車Datsun就不需要駕照,稅率很低,並且因為買自行車不需要車庫,Datsun更加方便,還可以在路邊停泊。
注:日本法律規定,想買汽車,家裡得有車庫;另外由於日本的道路太窄,路邊不能停車。
要是再具體追問一下,為什麼它會被定義為自行車,應該是日本政府在1930年規定,發動機排量不超過500毫升的車,沒有汽車執照便能駕駛。
後世的日本仍然延續了類似規定,比如他們特有的K-car,就有非常特彆的要求:長×寬×高不得超過3.4m×1.48m×2m,排量不能超過660毫升。購買和使用K-car享受很多優惠,如更低的稅率、無需停車位證明等等,在日本的銷量非常大,稱得上國民神車。
記得幾年前,有人在某音發了日本K-car的視頻,一堆跪舔族出現,說什麼“人家日本人才懂得生活,不需要麵子”,“引入必買!這才是國民車!”之類。
嗬嗬,這些人要是不光耍嘴皮子,昌河北鬥星也不至於賣不動。
而且日本K-car售價折合人民幣最少要8萬,就那弱雞的動力、寒酸的配置、奇葩的外形,鍵盤俠會買?
咳咳,有點說多了,提到小鬼子就來氣。
反觀咱們在八九十年代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時,定的“市場換技術”政策就有些過於厚道。那麼多年下來發現,一點技術沒換過來,就給了一款三菱老發動機被忽悠了無數年。
括弧,大眾也沒給一汽、上汽多少技術。
外國車企躺著賺了幾十年錢。
後來咱們痛定思痛,還是自己搞研發,才讓國產車慢慢站了起來。
這是一段很多人忽視的曆史,畢竟大部分人不可能去關注企業史或者商業史。
說回眼下,李諭知道日本早晚會去搞汽車和飛機產業,阻止不了,也沒必要阻止,隻要稍加乾預就是。
二戰前日本的汽車完全就是山寨,厚著臉皮硬抄歐美,拿它沒轍。
飛機這方麵,二戰前小鬼子下的功夫比汽車多,重視程度也要高(原因又要牽扯到日本陸軍和海軍的馬鹿之爭)。
李諭能搞點小套路到時候坑小鬼子一下,而且還是高端坑。
李諭在國內的汽車和飛機產業,就比較正統,誰叫自己不缺專利,根本沒必要玩損招,——話說以民國政府的水平,也很難通過政策大力保護本土企業,更彆提擠走外資。
宋子文拿著一摞文件走進李諭的房間,對他說:“盛家答應了,會按照我們的要求提供鋼材。”
“辛苦。”李諭說。
宋子文喝了口水:“幸虧我在漢冶萍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混了個臉熟。”
實際上他因為“情傷”的緣故,並不想再去盛家;盛家最終也是看在李諭與盛宣懷的關係以及盛宣懷臨終的囑托才答應的。
李諭隨口問道:“現在漢冶萍公司的效益怎麼樣?”
宋子文說:“非常不錯,可惜盛家繼承人太不當回事,也沒有顧全大局的本事。”
李諭聽後心中一驚,宋子文的口氣中滿是對盛家繼承人盛恩頤的不屑,多年後,他說不定又會動了吞並漢冶萍公司的想法。
在李諭插手後,民國政府並沒有把漢冶萍公司作為抵押物向日本借款,所以漢冶萍還在國人手上。
但這也就無形中給宋子文掃清了障礙。
李諭感覺有些頭大,一時之間不知道以後怎麼辦,果然蝴蝶效應防不勝防。
宋子文見李諭沒有回話,繼續說:“漢冶萍下轄的大冶鐵礦生產出來的礦石質量非常好,其中一部分出口到了日本八幡製鐵所,日本人也讚不絕口。”
“他們不止讚不絕口。”李諭說,後半句沒說出來:其實日本人更加垂涎欲滴。
曆史上,日本通過借款手段控製漢冶萍後,對大冶鐵礦進行了長時間的掠奪性開發。日本國營最大的鋼鐵廠八幡製鐵所,早期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從大冶鐵礦掠奪而來,數量可能有幾百萬噸。
鋼鐵產業對重工業有多重要不必多說,後來都成了侵略中國的器具。
對於興建亞洲第一個汽車工廠,宋子文表現出了極大熱情,他後來是國黨中很早就表現出對日本態度強硬的高官,在這方麵與老蔣發生過很多矛盾。
想到李諭說的將來可以向日本出口汽車,宋子文就異常興奮,“日本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搞不定的事情,我們可以做到。”
李諭笑了笑說:“商場如戰場,日本人在商戰方麵很毒辣,有時會調動政界力量,不可小窺。”
“會長說的是,”宋子文肅然道,然後說,“我這兩天聯絡了上海商界的一些大人物,不管是虞洽卿先生還是朱葆三先生或者其他人,全都支持我們的產業,紛紛表示在公司成立時提供資本金入股,幫助工廠成立。”
李諭說:“上海商界支持對我們是一大利好,以後你和劉鴻生兩人在這邊和他們處好關係。”
宋子文說:“互相扶持是與洋人對抗的最好辦法,我們一定嚴格執行會長的要求。”
劉鴻生則說:“將來咱們乾脆自己做個碼頭,又能省一筆停泊和管理費用。至於運輸,有虞洽卿的船隊,也用不著日本人。”
李諭笑道:“就按你說的做,不過我對碼頭不了解,你多多費心。”
“我的煤業生意本來就需要個碼頭,一舉多得。”劉鴻生說。
有他們這種商界大腕出手,加上李諭的專利,汽車工廠的後續運營並不需要擔心,可能更應該擔心的是做大了怎麼辦……
另外,想到日本沒了漢冶萍,可能會從彆處找掠奪的口子,李諭當晚又給負責潛入滿鐵公司的鄒容發了一封電報。
從他的回信得知,日本果然又在東北成立了一家滿洲鋼鐵公司鞍山鋼鐵廠,以滿足擴充軍備的需要。
這件事更加顯露了日本狼子野心,他們聯合大漢奸於衝漢成立了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但說是中日合辦,其實完全被滿鐵控製。
日本人立刻就對總麵積達上萬畝的數座礦山進行了無節製開采。
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危機和停止擴充軍備,給日本鋼鐵工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在東北的掠奪規模可能會提前很多年就達到極為恐怖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