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太宗, 儘管近年來已經沒有這麼眾所周知,但他此生的摯愛,定然是自己的發妻長孫皇後無疑了。他們少年夫妻, 一路攜手, 便是翻遍上千年的史冊,也是當之無愧的模範夫妻。】
原本有些提心吊膽的李世民頓時輕鬆下來。
若他的逸聞便是與觀音婢之間的閒情軼事, 那多多益善。
他願意聽。
沒錯!他們就是模範夫妻。
而且,什麼叫近年來沒有那麼眾所周知?
是他宣傳還不到位嗎?繼續努力誇誇皇後!
【愛她就要給她最好的一切。唐太宗登基十天後,就為自己的發妻準備了一場熱鬨繁盛的封後大典,而彼時,突厥正大兵壓境,為此, 京師戒嚴。
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也不能阻攔他今天就要為發妻封後的熱烈。
不知道隔壁突厥可汗知不知道自己在二鳳陛下心裡這麼沒有存在感。】
世, 世界末日?
李世民心裡有些嘀咕。
那倒也不至於吧。
他對自己手下的那些將領們有信心, 肯定不會有問題。
再說了,大不了封後大典之後自己親自上嘛, 反正肯定能讓那突厥可汗從哪裡來的回哪裡去, 何須擔憂。
當然是封後大典更重要,他必須第一時間給願意與他生死相隨的觀音婢封後呀。
【縱觀長孫皇後一生, 可以說活得優容自在, 而這也與唐太宗給予她的無上的尊重與信賴不可分割。
畢竟其他皇後可沒有這麼多的機會可以勸諫成功, 因此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長孫皇後說的話,二鳳陛下他是真的聽啊。】
李世民表示不理解。
那, 那觀音婢說得有道理他為什麼不聽啊。
虛心納諫是一個帝王應有的品德。
虛心聽取自家妻子的建議是一個丈夫應有的品德。
正是如此。
【長孫皇後若不想讓哥哥當丞相, 那便是封了也要讓兄長辭官;而因長孫皇後之求情,異母兄長便是犯了謀反之罪,也可被格外寬容, 留得一命。
我們凰後,平平無奇順毛高手罷了。
畢竟我們驕傲小二鳳炸毛了是需要順毛哄的呀。
總而言之,便是因為此技能,讓長孫皇後在史書上留下了許多鮮活的勸諫小故事,因而以賢德之明千古頌之。】
長孫皇後起初先是皺了皺眉。
她也沒有這麼強勢吧。
分明都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穩固,不願因自己的緣故讓長孫家成為下一個呂、霍而已。
但聽到後麵,長孫皇後忍不住掩唇而笑。
沒錯,天幕此言甚是貼切。
二郎有些時候生氣起來可確實像個炸毛的小鳳凰。
李世民聽到自己的皇後千古頌之,表示,算了,他大度,就不跟天幕一般見識了。
【提起《女則》,許多人便想起了那些刻板教條的女德教育。
而實際上,雖然雖然長孫皇後本人是《女則》的作者,但長孫皇後所寫的《女則》早已失傳,那些內容不過是牽強附會而已。
畢竟長孫皇後自己可不是一個拘謹刻板的女子。
她於上林苑遊玩,作下《春遊曲》,還與唐太宗分享此曲,唐太宗見而誦之,嘖嘖稱奇。】
刻板、拘謹?
李世民仔細看了看身側的觀音婢,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種詞彙是怎麼跟他的皇後扯上邊的?
還有《女則》?
觀音婢什麼時候寫了《女則》?他怎麼不知道?
【唐太宗本人是唐朝皇帝裡的一股清流,在那個佛道盛行的朝代,唐太宗本人不信佛也不信道,可卻願意為了妻子求神拜佛。
起因是妻子不願因自己而大赦天下,但我們二鳳小可愛是誰,是此路不通繞路也要走的人,因而另辟蹊徑,竟然為了給長孫皇後祈福,大修天下392所廢棄寺廟,希望佛祖可以保佑妻子逢凶化吉。
可以說,太宗朝的每一次大興佛寺,要麼跟長孫皇後有關,要麼就跟長孫皇後所生子女有關。
這何嘗不是一種違背原則的深沉呢。】
李世民敏銳地從其中察覺了一絲不妙。
他為什麼還會經常因為孩子們大興佛寺啊?
豈不是說明孩子的身體也不怎麼樣嗎?
李世民本人感到有點心慌。
而且雖然天幕沒有直說,但若自己竟然大修392座寺廟,豈不正說明了觀音婢那時危在旦夕?
果然——
【可惜,天妒姻緣,貞觀十年,長孫皇後病逝,年僅十六歲。
雖然惋惜,但長孫皇後之早亡是可以預見的。
畢竟長孫皇後身體一直比較弱,患有氣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哮喘,在當時的醫療背景之下,是很難治愈的,便是在如今,也頗為棘手。結果還一連生了七個孩子,七個啊!
再加之貞觀九年的連續打擊,長孫皇後沒能撐住,英年而亡,並非意外。】
貞,貞觀幾年?
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不會計數了,手心一片冰涼。
是,觀音婢確實患有氣疾,但一直用藥控製,倒也還算康泰,怎麼會去世的這般早。
還有,貞觀九年發生什麼事了呀,怎麼也不給他說說清楚?
長孫皇後便坐在他身側,此刻默默無聲地握住了他的手。
卻也有些深思。
聽天幕之中女子的口吻,似乎對於生七個孩子感到格外不可思議。
但這難道不是很尋常的事嗎?
雖然的確,頻繁的生產確實讓她的身體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但這種事要怎麼控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