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妻已逝,可唐太宗對妻子的思念與發妻離世的哀痛卻毫無衰減。
他為妻子上諡號曰“文德”。由此,長孫皇後成為曆史上第一個複諡皇後。
而文者,是唐代最美好的諡號,文為無以尚也。
可就算是一個文字,也難以說儘妻子的美好,必須還得再加個德,才能堪堪與妻子相配。
可能在太宗陛下心裡,自己的妻子就是這麼完美吧。
不過幸好我們二鳳陛下的審美還是在線的,沒有再加個十幾個字。】
李世民本人已經蔫了。
就算天幕再誇他也提不起勁來了。
雙諡有什麼用呢,反正妻子也回不來了。
不行,不能如此,他要想想辦法。
聽天幕的意思是說生孩子太多了也不行?
那要不少生一點?
反正也已經有了可以繼承大統的兒子了嘛。
還有,誰沒事乾諡號十幾個字啊?
多難聽。
【但美好的諡號又如何,也難以平複唐太宗本人喪偶的悲傷,他在給魏征的回複上詔中表示,自己自從喪偶以來,心思恍惚,寢食難安。
為了追思皇後,他特意修建層觀,遙望昭陵。甚至砍去了阻礙自己視線的樹。
不過又因為魏征的內涵,不得不將層觀拆除。】
啊啊啊,魏征那個氣人的家夥,他要給他寫手書罵人。
下一秒,李世民有點蔫。
可是他罵不過魏征啊。
想他口才無雙,卻偏偏說不過魏征,可恨,可氣。
李世民忍不住流起了眼淚。
嗚嗚,他不就是想懷念一下亡妻嗎,難道他還不夠可憐嗎?
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沉默又熟練地給人遞上了一塊擦淚的手絹。
【唐朝慣例,要等皇帝駕崩之後,皇後才可配享太廟。可規矩嘛,不就是用來打破的嘛。
文德皇後先行配享太廟,且唐太宗本人還十分僭越地將祭奠長孫皇後的專用廟樂定為隻有皇帝本人才能使用的《光大之舞》。
更驚世駭俗的是,因為長孫皇後去世之時,晉王和晉陽公主年幼,唐太宗竟然親自撫養晉王與晉陽公主,此乃亙古未有之舉動。
唐太宗是曆史上第一個親自撫養皇子的皇帝,更是唯一一個親自撫養公主的皇帝。
可以說,這完全是因為長孫皇後。】
李世民還是很難過,但是一定要表達自己的不理解。
這有什麼好驚世駭俗的嘛。
他都這麼慘了,當然要好好珍惜僅剩的親人了。
雉奴和兕子還這麼小,自然要親自撫養,而且一定要接到自己的內殿跟自己日日相伴,讓他天天可以看見才能勉強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
【可後世人搞事的第一原則,那就是,沒有愛情的一定要努力搞愛情。可如果是史書蓋章的真愛,那必須要逆反。
你怎麼能有真愛呢,你的真愛怎麼能是你說的那個人呢。
一定是假的。】
李世民:???
如果連觀音婢都不能說是自己的真愛,那真愛還會是誰呢?
【某種程度上,唐太宗與明成祖這兩位靠自己努力得位的皇帝殊途同歸了。
唐太宗真愛是長孫皇後,所以皇後一定是靶子,其實太宗的真愛另有其人。
明成祖的真愛是徐皇後,所以他之前一定有個蒙古的白月光,隻是勉強跟徐皇後一起過日子罷了。】
李世民不理解,李世民大為震撼。
什麼叫皇後是靶子,還另有真愛?
哦,意思是說他特彆寵愛和看重皇後,隻聽皇後的,讓長孫家成為皇後的依仗是為了喜歡彆人?
怎麼這麼莫名其妙,他不明白。
他為什麼要這麼乾啊?
本就懷疑自己是明成祖的朱棣這下更確定了。
他的皇後不就姓徐麼。
什麼蒙古白月光?
是說他之前喜歡蒙古姑娘?
開什麼玩笑呢?如何可能!
他和皇後分明是一見鐘情!
【於是各位努力的編劇與作者奮力翻開史料,從其中找出了不少太宗皇帝的真愛。
而巢王妃楊氏一下子引入眼簾。
啊!弟媳!啊!你們大唐的不正經果然是從太宗開始的。
啊!某些人信誓旦旦,他們懂了,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正是為了強奪弟媳。】
李世民被天幕這接連幾個啊驚得心驚膽戰。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巢王妃?巢王妃跟他什麼關係?
他為什麼要為了巢王妃發動玄武門事變?他又不是腦子有問題。
而且不覺得邏輯很奇怪嗎。
觀音婢知道他要為了弟媳發動玄武門事變,還冒著生命危險親上城樓為將士鼓勁。
是他腦子出了問題,還是觀音婢腦子有問題?
估摸著按這個邏輯,他們兩個人都不太正常。
還有,什麼叫不正經是從太宗開始的?是什麼讓後世之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所以後世的那些子孫到底有多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