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唐宗其二 他偏心的有這麼明顯嗎?(1 / 2)

【但我們現代人對於史料的編纂能力, 比起古人,那絕對是甘拜下風。

關於巢王妃楊氏與李世民之間的那點不為人知的故事的來源,是《新唐書》。

《新唐書》上白紙黑字表示, 唐太宗李世民甚寵巢王妃楊氏,還欲立其為後。】

此言之鑿鑿, 差點沒讓太宗朝人仰馬翻。

什麼?

立巢王妃楊氏為後?

彆說他們同不同意了,陛下自己本人也絕對就不可能願意啊。

而且……

巢王妃楊氏不是跟李元吉的其他姬妾們住在一起,軟禁宮中嗎?

若陛下有意寵愛,又怎麼可能聽之任之?

實在是沒有邏輯。

李世民本人已經麻木了。

《新唐書》?這怎麼聽著還像是一本很正經的史書?

你們就這麼造謠心真的不會痛嗎?

【更有人言,曹王李明的生母,便正是這位巢王妃楊氏。隻是礙於朝臣的反對, 太宗陛下隻能將這份愛意深埋心底, 分封兒子,是太宗陛下對愛人愧疚的補償。】

李世民:???

雖然此刻他並沒有一個被叫做李明的兒子。

但他有邏輯能力。

這已經不是有哪裡有點奇怪了, 這是哪哪都不可能啊。

好吧, 就且當他確實不知道怎麼糊塗了跟巢王妃有點什麼。

但如果她真的當了自己兒子的母親, 無論如何,他也會給她一個名分,不至於讓將來的孩子忍受汙名。

朝臣沒事也不會反對這個啊, 畢竟他又不可能真的給巢王妃封後。

還有, 分封兒子, 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比較巧合的是, 唐高宗將自己這位弟弟過繼給了李元吉, 因而便更讓大家言之鑿鑿。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李明的母親的那個楊氏,就是巢王妃楊氏。】

李治表示,這過繼兩個弟弟給玄武門之變中失敗的叔伯的詔書, 他是突然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了呢。

要不還是先把那兩位家裡的後妃都捋一遍,務必要讓過繼的弟弟的生母與之沒有半點乾係!

【不過,關於巢王妃之事,是《新唐書》的孤證,而《新唐書》成書於三百年之後,當年之事如何,僅聽《新唐書》一麵之詞,未免過於武斷。

畢竟成書時間更早的《舊唐書》之中並沒有任何記載。

尤其是我們看看李明在高宗朝那囂張的紈絝子弟表現,而唐高宗對這個弟弟也甚為縱容,很難說如果真有這麼個疑似要封後的母親,恐怕很難能夠如此瀟灑。】

唐高宗李治感到自己被內涵了。

怎麼,他看起來就像這麼小心眼的人嗎?

父皇的偏愛眾所周知,他怎麼就不能有點自信了?

雖然的確,若此事為真他肯定也會有點介懷就是了。

【有了弟媳,為了對仗起見,兄嫂自然也不能放過。

不過,這個人並不是唐太宗的親嫂子,而是他的堂嫂子玳姬。

玳姬呢,真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據說廬江王李瑗因為她的美貌,殺了他原本的丈夫將其納入後院,而命運總是相似的,唐太宗又再次效仿了他的堂兄。】

李世民:……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

他的那些後妃大多都是些之前被分配進秦王府的舊人。

他還不至於看到美色就走不動路。

他對有夫之妻沒有興趣!

【不過玳姬與巢王妃畢竟沒有個正式的名分,不能滿足大家對宮鬥劇情的渴望,於是我們便將視線投向唐太宗陛下的後宮。

經過仔細的翻找,還是能翻出幾個可以聊一聊的。

尤其是那位隋煬帝之女楊妃。

這是什麼?

國仇家恨,殺父奪國之仇誒!

這不安排個真愛說不過去吧。

於是,各位姓名各異的楊妃爭相成為了唐太宗心頭唯一的摯愛。】

如果不是天幕提起,李世民都快忘了自己宮中那個沉默寡言的楊妃。

可是,隋煬帝也不是他殺的啊。

正經論起來,他還救過前隋皇帝的命呢。

楊妃在隋宮之中是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女子,雖為公主,卻無封號,恐怕連煬帝本人都不記得自己還有這麼個女兒了吧。

他對楊妃寵愛寥寥,一年到頭見不到幾麵,怎麼就心頭唯一的摯愛了?

你們後世之人對於唯一和摯愛的定義是不是有點太過於離譜了?

【因為愛楊妃,所以唐太宗不惜讓中宮皇後作為樹敵的靶子,其實是為了保護楊妃。

而楊妃呢,則因為家仇國恨難以彌合,一直以來都鬱鬱寡歡。

可唐太宗卻仍舊一腔真心,甚至還想要改立楊妃的兒子為太子呢。】

前麵的邏輯李世民已經不想吐槽了。

聽到後半句,他直接悚然起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