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一半放棄,那才是最讓人看笑話的存在。
但是嘛……
看起來他似乎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研究起西域的打法來了,明天就去跟兩位大將軍商討一下,萬萬不能讓自己再次重蹈天幕所說的那種覆轍!
【便是在地理科普之上,漢使也是很有一些貢獻的。
有人走過的地方就有見聞。
漢使趟過塔裡木河,看到過河水源頭的壯觀景象,跨過帕米爾高原,穿過天山,甚至於走過羅布泊,回來的人多多少少會帶來遠方的信息,將那個原本渺遠陌生的西域真實的模樣在漢朝人麵前勾勒起來,變得不再神秘。
甚至於,漢使們還積極考察了於闐國的玉石開采情況,張騫曾經就將於闐國的玉石帶回來呈送給漢武帝。
好家夥,這一會兒想著送馬一會兒又是送玉的,張騫你是會送禮的。】
劉徹:???
為什麼他們大漢的使節研究個玉石,並且呈送給朕,要用上個“甚至”這種字眼?
怎麼,他堂堂一個大漢的皇帝,還不能看看於闐國的玉石了?
他如果想要,於闐國都是他的。
不過雖然天幕口中的地名他非常陌生,但是隨著天幕的講述,他也漸漸回想起了很多昔日漢使出使回來給他講述的那些見聞。
他雖然從來沒有去過西域,西域的黃沙卻好像已然不再陌生。
既然不再陌生了,那當然就要積極搞點事情(劃掉)。
張騫一時之間哽住。
他真的好生冤枉啊。
這種與中原迥然不同的風物那是自然要帶回國的,帶回國不第一時間呈送陛下,他不是在找死嗎?
【不過關於漢使的見聞,還有個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正是因為漢使曾經將自己的見聞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漢武帝麵前。
漢武帝非常感興趣,再結合自己自幼博覽的那些古代典籍,推證認為於闐國這座盛產玉石的河源之山,便是古書中曾經提到過的“昆侖山”。
這是昆侖山的位置第一次在現實地理中變現。
也是如今昆侖山脈北端邊界的曆史依據。
隻能說,沒想到豬豬還是搞學術這一Part的啊。】
昆侖山脈?
劉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這是說在天幕那個時代,昆侖山不止一座山嗎?
還有……
什麼叫沒想到他會這麼學術?
難道朕在你們後世人眼中看來有那麼不學無術的嗎?
他就不能是自幼飽覽經史長大的嗎?你們都是哪裡來的偏見!
【而除了這些,張騫還曾經在第二次請命出使烏孫的時候,在烏孫得到了一個重要的線索。
據說,西南夷存在一條可以通往身毒的道路。
身毒,便是印度的古稱。
可惜,畢竟還是遠了點,一路又險峻了億點點,這條道路並沒有挖通,不然搞不好咱華夏從漢朝開始就能從雲南直通印度洋了。畢竟在一馬平川的印度修路,那不比崇山峻嶺,叢林密布的西南夷簡單太多?】
直通印度洋?
印度洋他們有印象啊,不就是天幕之前某次輿圖之中放出來的,那個在他大漢下麵的下麵的那片汪洋嗎?
原來那個印度說的便是身毒啊。
而且聽天幕如此說,豈不正說明了此道路的可行性?
至於沿途的艱難險阻嘛……
劉徹深思熟慮了片刻。
挖到哪算哪吧,能多將西南夷納入他大漢的治理也是好的。
畢竟不修路又如何能讓他大漢的政令通暢呢?
還有……
身毒一馬平川?
那豈不是很適合種地?
血脈覺醒了。
【雖然直通印度洋的希望破滅了,但是這一線索,將曾經一度因為對匈作戰而中止的西南夷的開拓再次推向了高峰。’
提到西南夷的建設,那就不得不提一提豬豬朝的基建了。】
劉徹:……
天幕你如今是一點不裝了。
他好好一個漢武朝,怎麼也淪落為了豬豬朝啊喂!
豬豬狂怒,但是可惜,是無能狂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