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朝臣麵麵相覷,坐在椅子上後知後覺地察到——屁股底下都有股火燒火燎的羞怒。
在上朝時間考試?
完全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慕國大部分官員都還是世代為官、推舉而來,隻有少部分官員是寒門子弟、科舉取士後入朝為官。
而,自從為官之後,考試,是多麼遙遠的一個詞彙。
而且這考的是什麼呀?
讓他們批奏折!瘋了吧!
女帝是嫌身為天子手上有了權利燒得慌?哪有帝王將奏疏給臣子看的。
但偏偏慕姝的理由冠冕堂皇,自謙才疏學淺,他們此舉考試乃是為帝王分憂。
從左英奇念完一整封奏疏之後,他們就聽出來了女帝今天這一出,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嫌棄他們奏疏辭章華麗卻不得要領。
害得她看起來太累了。
慕姝已經表現得直白粗暴,分毫沒有掩飾自己嫌棄的意思。
但是他們可是一朝重臣,若是連奏疏都寫得和大白話似的,豈不是丟人現眼?!
哪有這樣的道理的,有哪個帝王會因為臣子奏折寫得長、文采好就嫌棄看起來太累了,還讓臣子來考試提煉重點,以明快簡短、重點突出為要求啊?
雖然如太常寺卿那般的奏折……這人也不知是哪兒來的奇思妙想,在奏折裡寫懷念住持,簡直離譜。
但他們又沒這麼離譜,寫的也都是正事啊!
如果兩千字的奏疏改成十幾個字就結束了,待到後世,他們的奏疏流傳下去被子孫後代甚至是後朝君臣看見,還以為這一批大臣是多麼“才疏學淺”呢。
但女帝確實是滿朝文武推選出來的唯一皇帝人選,大家也都知道慕姝從小讀的書不多,人家提出這個要求似乎也情有可原。
畢竟他們不可能衝上前去直接和女帝說:不行,我們選你當皇帝隻是為了讓你當個傀儡吧?
所以你要是不會批奏折就還是讓攝政王代勞吧。
當然,就連攝政王心裡也這麼想。
但這樣的話,卻是萬萬沒有說出來的道理的。
因此,不管怎樣吐槽,眾臣心裡糾結了很久,大概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每人麵前的桌上都擺滿了奏折。
直到第一聲磨墨的聲音響起,終於,還是揭開了這場彆開生麵的考試的序幕。
慕姝一直沒有催促,她今天甚至頗為悠閒。
從今日收上來的奏折裡挑了幾封,耐著性子開始看,直到眾臣都開始動筆,她眼角餘光輕掃了一眼,才意味不明地從嗓子眼裡瀉出了一絲輕笑。
其實,單獨一個人寫一篇兩千字的奏疏,也不過就是相當於寫了篇論文,叫她去寫,兩千字頂了天了去就寫三個小時。
固然,看兩千字很快,約莫八分鐘的時間可以看完,但再加上她批閱的時間,怎麼著,平均一下事態輕重、需要費神的程度,一封奏折也得在十分鐘以上吧。
而且,有了重要的奏折,她不得把寫這奏折的人和朝中的肱骨大臣叫進宮來議事討論?
當然,也不是每封奏折都這麼多字。
可是她一個人,一天要批多少奏折啊!當然是能少一點就少一點。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重點概括的,現代還有一個知名詞彙叫做:新聞越短事越大。
她若是不能穿越回現代,要一直在這大慕當個皇帝,她非常、肯定、絕對不願意每天花上起碼六個小時的時間去批奏折!
加上還要和朝臣議事,她若是有了後宮(咳咳,臆想一下),每天996、007都不足以形容她的辛勞。
當皇帝當的這麼苦逼,人乾事?
而顯然,如今剛開始“考試”的群臣是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的。
隻有之前代批過奏折的攝政王、還有幾位內閣大臣稍微知道一點這工作的量。
但是大部分群臣是不知道的,而且他們也沒有那麼大的權限,敢對奏折中的重大事件指手畫腳。
依著慕姝的要求,他們一要寫下自己對奏疏所呈事宜的見解,二要進行“縮寫”。
都不是容易事。
這些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並且習慣了辭藻華麗的大臣,在進行縮寫的工作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該說不說朝中大臣是多麼的文采斐然、才高八鬥。
他們看著看著,就覺得,同僚這麼優美的語句、這麼精辟的詞藻、這麼華麗的如行雲流水甚至想要收藏的見解。
很多句子,都可以刪,但又舍不得刪。
而對於真正在寫重要事件的奏折,更是覺得確實都很重要啊!
難道對於重要的事件,他們都不需要抒發一些自己的見解嗎?
不需要呈上一些經過他們思考的建議嗎?
正當眾人在心裡吐槽時,,女帝似乎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冷冷的聲音自滿殿的寂靜中響起:“真有呈上重要事宜,朕再強調一遍,就在奏折開頭先把事情給朕簡明扼要地說清楚了,眾愛卿的私人見解便寫在後麵,你們要寫多長寫多長,朕會酌情批閱。”
嘻嘻,這樣要不要看就是看她心情了。
這些大臣也不想想,真有什麼重要事情,是一個大臣的奏折就可以解決了的?
不得拿到這紫宸殿上來眾人討論、集思廣益啊?
這時候再說也不遲啊。
哦,不,一個合格的臣子自然還是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但她作為皇帝,自然就有了自由選擇權了。
而再次聽到這樣一番意圖更為明顯、將敷衍之意擺在明麵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