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楊家(2 / 2)

八零之從擺攤開始 決絕 12030 字 11個月前

嗯,這幾天正好降了溫,可以開始了。

聽薑麗雲提到炸雞,馮易嘴裡就冒出口水來。

昨天,薑麗雲又做了一次炸雞,做得比

第一次更好吃。

因為薑利海跟船出去了不在,又沒有分給泥瓦工和薑二叔的緣故,他還吃到了很多。

昨晚上那隻雞的兩個雞腿,薑麗雲給了薑瘸子夫婦,但他分到了雞翅中和雞翅根,薑麗雲說的沒錯,雞翅中雞翅根吃著比雞腿更入味,特彆好吃。

如果薑麗雲要賣炸雞,那早上少賣點餃子,確實沒什麼。

馮易放鬆下來,對隔壁楊家的煎餃攤,也沒那麼在意了。

“你放心,我會賺很多錢,早點蓋個屬於我們的房子。”薑麗雲哄他。

馮易忍不住笑起來,露出兩顆小虎牙。

薑麗雲又想親他了,但到底沒有這麼做,最後隻捏了捏馮易的臉。

薑麗雲去閱覽室之後,賣餃子的工作,就交到了馮易手上。

反正薑瘸子和吳小春,肯定是乾不來這活兒的。

馮易不太喜歡跟人打交道,但他喜歡薑麗雲,也就願意學薑麗雲。

學著薑麗雲的樣子招呼客人,馮易慢慢賣著剩下的餃子。

而隔壁,楊海濤其實有點焦頭爛額。

來擺攤之前,楊海濤是想多練一練自己做煎餃的手藝的,但他媽覺得餃子能做熟就行了,多練幾次太浪費錢,不許他多練。

他一直沒工作手上錢不多,擺攤的本錢全是父母出的,他父母不願意拿出錢來買麵粉豬肉讓他練手藝,他也沒有辦法。

而這,造成了他今天做餃子的時候,速度很慢。

其實馮易一開始做煎餃,速度也很慢,但薑麗雲從來沒有催過,還把自己上輩子的經驗傾囊相授。

慢慢地,馮易就越做越好了。

楊海濤卻是沒人指點的,楊母還一直催他,讓他做快點,免得客人跑了。

楊父楊母在鎮上生活了大半輩子,楊海濤也是從小在鎮上長大的,他們認識鎮上很多人。

再加上他們就住在附近……附近的人都認識他們。

見楊家人擺攤賣煎餃,認識楊家人的人,就都去了楊家那邊買。

還有一些人見來了個新攤子,想嘗嘗看味道是不是一樣,也去了楊家那邊買。

楊家的生意非常好,楊母就一直嫌棄楊海濤做得慢。

被催著,楊海濤愈發慌亂,做出來的煎餃有些下麵一點都不焦,有些則焦過頭。

如果馮易看到了,會發現楊海濤今天做的煎餃,跟他在磚瓦廠給人做煎餃的時候,做的那些差不多。

隻是他在磚瓦廠,餃子是免費給人吃的,楊海濤卻是拿來賣錢。

這會兒很多人已經去上班上學了,來買煎餃的人少了很多,楊海濤總算空出手來,埋怨自己的母親:“媽,你一直催我乾什麼?做太快煎餃熟不了。”

“你做一鍋餃子的時間比隔壁還要長一點,怎麼可能不熟?”楊母道。

那確實,楊海濤算過隔壁那家人做餃子的時間,他今天做餃子,花的時間比隔壁要長。

楊海濤又道

:“媽,我們為什麼非要在這裡擺攤?去彆的地方不好嗎?”

他的手藝是偷學來的,不好意思再去搶人家生意,就想去彆的地方賣,遠遠躲著。

但他媽一定要在這裡擺攤。

“我們家在這裡,附近的人都認識,在這裡擺攤生意才好,為什麼要大老遠去彆的地方?”楊母道。

這附近不僅有小學還有早市,人特彆多,是個再好不過的地方。

賣煎餃是楊海濤的主意,也是他想做的生意,但真的開始做之後,就不受他的控製了。

本錢全是他爸媽給的,他不得不聽爸媽的話。

楊海濤不再說話,他把鐵鍋從煤爐上搬下來,打算換個新煤球上去。

他們準備的麵粉和肉餡比較多,現在還剩下好些生餃子,他得繼續做。

“你換煤球乾什麼?”楊母皺眉。

“煤球快燒完了。”楊海濤開口。

“不是還有一些嗎?剩的餃子也不多了,你這會兒加了煤球等下燒不完。”楊母心疼煤球,不舍得讓楊海濤用。

但火太小餃子熟不了!楊海濤跟母親說了自己的擔憂,楊母左思右想,總算允許他換煤球。

但楊母不讓他把二個眼裡的煤球全換了,隻讓他換一個眼裡的煤球。

與此同時,從楊家的攤子上買了煎餃的人,都已經開始吃了。

一個之前常常到薑麗雲這裡買煎餃給孫子吃的老太太跟楊母是認識的,今天就在楊母這裡買了煎餃。

她帶著煎餃回家,小孫子立刻衝過來喊奶奶,等著吃煎餃。

這孩子很愛吃煎餃,但今天他咬了一口就皺起眉頭,最後挑挑揀揀隻吃了餃子餡和餃子下麵的皮,沒吃上麵的一圈餃子皮。

“小寶,這是怎麼?”老太太見剩下不少餃子皮,問道。

小男孩開口:“奶奶,餃子皮不好吃。”

“你之前不都會吃完,怎麼這次不吃完?”老太太舍不得浪費,用筷子夾了餃子皮吃。

這一吃……老太太也覺得不好吃。

包餃子的時候,餃子皮兩邊貼一起,會按出幾個褶皺。

她孫子剩下的,就是那一圈褶皺,她咬了一口才發現這裡的皮太厚了,吃著乾巴巴的還有點硬。

如果餃子是水煮的,其實不會這樣,餃子皮在水裡煮一段時間就軟了。

但煎餃不同,上麵的餃子皮太厚,吃著會特彆乾特彆硬,還不入味。

薑麗雲上輩子就知道這一點,她擀的餃子皮本來就比較薄,她還叮囑了薑瘸子夫婦,讓他們把餃子皮貼合在一起的時候,注意不要把褶皺弄太厚。

所以她這邊的餃子,沒人挑剔皮太厚,但楊家人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老太太吃完餃子皮,想了想,覺得下次賣煎餃,還是要去薑麗雲那邊。

這楊家做的東北煎餃,就是不正宗!

同樣的事情,在彆的地方也有發生。

一個女人

給自己的丈夫買回去煎餃,她丈夫吃了一口就有點嫌棄:“今天的餃子沒有以前好吃,底下不脆就算了,上麵的餃子皮也太厚了,吃著乾巴巴的……是不是換人做了?”

那女人道:“倒也沒有換人做,是我換了個攤子買。”

“好好的你為什麼要換個攤子買?”

“這煎餃是你表弟做的,他在那邊賣煎餃,難道我還能跟彆人買?”

這男人沉默了。

事實上,這兩家人算是運氣好的。

這天還有那麼幾個人,在咬了一口煎餃之後,發現中間沒熟。

這些人的心情那可太差了,但為了幾個餃子找上門去好像不太好……他們中午吃飯的時候把餃子蒸熟或者煮熟吃掉了,心裡卻很不舒服。

以後買餃子,還是得去正宗的那家買!

楊家這邊的事情,薑麗雲並不知道。

她看完報紙回去,發現煎餃就剩二十幾個了。

隔壁楊家還剩不少,明顯打算繼續賣,但她準備收攤回家。

泥瓦匠在給他們蓋房子,他們要回去做中飯。

剩下的煎餃不多,他們中午吃掉就行。

下午的話,她打算去薑玉仙那裡買幾隻雞。

薑麗雲打算明兒個,就去鎮上賣炸雞。

至於在哪裡賣……幼兒園門口就挺好的。

現在的初中生小學生,不一定是獨生子女,但幼兒園裡的那些孩子,絕對是受寵的獨生子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