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饑餓的盛世(2 / 2)

<div css=tentadv> “還沒算種子呢,稻地每畝用種四升,”

三十畝稻,種子就得一石二,如果有的人家缺糧沒種,得向地主借貸,那利息很高的,借一還一,那一畝種子實際就得本息八升。

要是沒牛,借地主家牛,還得不少錢。

其它如修渠、用水等等,各種費用不少的。

鄭家雖然全家辛勤勞作,但他們穿的都是打滿補丁的舊衣,吃的也是搭著粗糧的粥飯,住著幾間草棚,但他們卻很滿足了,起碼有個家,有安身之地。

老鄭想賣十石稻,三十錢一石也行,但希望能提前支錢。

十石糧不過三百錢而已,

“你家口糧不是勉強夠嗎,哪有餘糧可賣?”

“這地主換了人,到時要重新立契租佃,按慣例要交上莊錢,”

上莊錢,也就是押租,地主為防佃戶到時交不上租,所以佃地得先交押金,這跟後世租房押一付三一樣。

這個租押交上去後,才能租到地,這筆錢退租時才會退還,而且是沒有利息的。

老鄭之前租的三十六畝地,雖也都交了租押,但他擔心換地主,到時萬一莊頭管事多要些租押,那他得提前準備好,否則這地租不到,那這一家可就沒著落了。

上下兩村三百多戶一千餘口呢,真正能在這莊子上種到地的並不多,得是那種信用口碑都很好,又勤勞肯乾還強壯的人才租的到地,一般人是租不到地的,沒有地的人就隻能在地主家熬長工,或是各處打零工,又或者乾脆到終南山裡去燒炭、伐木、扛樹等,日子更苦,更不穩定。

為了能夠繼續租那三十六畝地,甚至想再租些地,老鄭最近也是覺都沒睡好,天天下地看著稻田,一邊還想著怎麼籌些現錢出來,做好續租準備。

這是家裡頭等大事。

可家裡能換錢的東西並不多,妻子兒媳婦女兒們辛苦織的絹布,也早賣了換錢給二兒子訂婚。

因為沒錢,所以找了個終南山裡的姑娘,山裡條件沒樊川好,姑娘也願意來這樊川種稻吃米,要的彩禮也不多,但老鄭也是東拚西湊才夠,如今家裡能換錢的,除了那頭老黃牛,便隻有地裡還沒收的稻子了。

可惜價格又這麼低。

但也無奈,五畝稻收成換三百開元通寶,就三百吧。

李世民坐在草棚門口,聽著鄭老漢一句句說著生活的不易,心裡觸動挺大,坐在太極宮中,這兩年皇帝感受著四方來朝,百官稱賀,不免有些得意起來,

可現在真正聽到最底層百姓的心聲,才知曉,其實百姓過的仍很艱難。

摻玉米葉子、米糠麥麩的窩頭,都不能敞開吃,一人一天才幾兩的口糧,一分米麵一分粗糧還搭一分菜,

哪有百姓吃不飽肚子的盛世,又哪有百姓衣不蔽體的盛世,更沒有百姓不願做良民寧做佃戶的盛世。

少年太子受衝擊更大。

這可是京畿,這可是長安小江南的樊川,這是京畿最富饒之地啊。

太子忍不住從身上拿出個錦袋,取出三枚足一兩的金開元通寶錢,“鄭伯,這個就當是這頓飯錢。”

鄭老漢看著那三枚黃燦燦的錢,眼睛瞪的大大的,這錢長的跟銅錢一樣,但更大些,更亮,更好看。

他沒見過,莫不是傳說中的金錢?

“你們這是做甚,三個窩頭而已?”

承乾看了眼父親和老師,李世民對太子點了點頭。

“老伯,實不相瞞,其實我們不是長安糧鋪的夥計。”

鄭老漢點了點頭,“看出來咧,你們不像糧鋪的夥計,你們是糧鋪的掌櫃和少東家吧?”

“孤是大唐皇太子,你麵前這位乃是大唐天子,太極宮的聖人,這位是我老師武少保,也就是你的新地主。”

老漢呆滯。

怔怔發呆許久,似乎轉不過彎來,沒接受了的這麼大的消息。

“太子,聖人,武少保·····”

他目光在三人身上掃過,已經帶著誠惶誠恐和敬畏,最後落到那三枚黃金錢上,

終於,老漢回過神來,撲通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

先人,他把皇帝和太子還有武少保領進他家草棚,還胡咧咧了那麼久,天啊!

咋辦,這可咋辦。</div css=tentadv>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