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1 / 2)

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

“承乾,你有什麼感想?”

回莊子路上,李世民問太子。

承乾一路沉默著,實在是對他衝擊太大,他沒想到就在長安城外三十裡的樊川,老百姓的生活就如此艱辛了,

“父皇,天下百姓都如鄭老漢一家嗎?”

“差不多吧。”李世民道。

懷玉補充了一句,“無地百姓大都如此,日複一日的辛勤勞作,也不過是勉強生存,一日不作則一日無食,遇點災荒,毫無抵抗,往往隻能高利借貸,最後卻又還不上,便隻能曲妻賣女,甚至淪為奴隸······”

“父皇與太上皇起義師,不是已經推翻了暴隋昏君,如今一統海內,百姓不是應當過的很好嗎?”

李世民無法回答。

懷玉道,“殿下,我皇唐代隋,推翻暴政,結束動蕩,百姓比起從前,已經好太多了,而且聖人君臨天下,推行的仁政不斷,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可是,可是老師剛也說了,無地的百姓,再怎麼變,也會跟鄭老漢一家一樣的。”

“武相公要退租?”鄭老漢麵色大變,聲音顫抖問。

太子也在思考著。

對鄭老漢來說,免夏租,那意味著免去三十多石稻子田租,稻子現在雖不值錢,可卻夠家裡緊著吃上一年。

這些無地者,身份也多不入籍,逃役脫籍浮寄於鄉裡,依附於世家豪強,也稱之為逃戶、隱戶,又或地主豪強的部曲、佃戶。

“老伯若是舍得,可以雇她到莊子上做使女,包吃住,管兩季衣裳,另外每月給五鬥米做工錢如何?”懷玉道。

李世民看著懷玉,“你之前為計相時,曾跟朕提過兩稅法,用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你覺得現在有條件推行嗎?”

這重新換契立約,也不要送禮請客之類的,老漢簡直不敢相信。

鄭老伯還有太子賞賜的三兩黃金,又有退還的一千上莊錢,現在又免租落下三十石糧,鄭老伯已經在想著,或許等秋後就該請人來把自家的幾間草棚,換成夯土牆和瓦房頂,這樣就再也不用擔心陰雨季節漏雨了,

“草民拜見陛下,”鄭老漢心裡一慌,撲通就摔了一跤,他倒乾脆趴在地上拜伏。

“父皇,兒臣覺得,如鄭老漢這樣的窮人,如果朝廷非要向他們征稅,他們確實也交不上來,所以寧願脫籍逃匿,而如果是按資產、田地征稅,那麼對富人地主來說,稅賦也並不是很高,哪怕一畝征六升一鬥,相比上田畝收兩三石,那也隻是很少一部份,

<div css=tentadv> 與其向窮人按丁征稅,不如向富人按田畝征稅,既能保證稅收,還能保障窮人生存。

畢竟以前義倉糧,時征時不征,征的時候也多是按戶等來收,最高也不過五石,但武懷玉堅持要按畝征收,畝收兩升,如裴寂這樣的大貴族大地主,一年就得交幾萬石。

如鄭老漢他們國初,是有機會回原籍老家,或是就地落籍,甚至還有機會均田分地的,但他們基本都拒絕了,

理由老鄭也說的清楚,在關中分不到幾畝地,能分的地多點就得遷去邊地,老鄭他們又畏懼邊地苦寒,害怕蠻胡,而且遷移也不易,更重要的是入籍授田後就得服役納稅了,而稅賦並不輕。

兩個稅法區彆巨大,但好壞也很明顯。

兩稅法取代租庸調製,最大根本不同,在於現行租庸調製是以丁為基本單位征稅,有丁就有稅賦有役,但兩稅法不同了。

義倉糧的稅率也不高,良田也不過畝征二升。

在眾人喜悅中,皇太子承乾也站出來宣布,聖人仁恩,特旨免除這個莊子上今年夏租。

多數隻占田三五畝或二三十畝,主要是靠佃租為主,屬於半自耕農,生活還所有保障。

懷玉拿出個盒子給鄭老漢,這是他原先租地的契約,裡麵還有一千錢的租押。懷玉把租押還給老漢,原來三十六畝地的佃契,也並給了老漢。

我要買地,哪怕十畝塬上的旱田麥地,那也是值得的,那是自己的地,再不用交租,多好。

租庸調製按丁征,征稅簡單,尤其是在國初動蕩之中,更好操作,而兩稅征收前提是得先調查清楚資產劃定好戶等,清量出準確的田畝、田地優勢等級等。

他從老家再到這裡,這些年他給許多家地主打過長工做過麥客,也當上了佃戶,但其中受到的許多委屈,也是一直憋在心裡。

承乾的話倒讓李世民很意外,但他也還是說了一句,“可要全麵推行兩稅法,就如你老師所說,會遇到貴族地主們的大力反對的,”

鄭老漢沒想到這天上真會掉餡餅,再三確認後還是高興的應下了。

“可他們堅決反對呢?”

而朝廷的基本稅製卻是與均田製掛鉤的,一丁授田百畝,然後才有一丁租兩石、絹兩丈,綿三兩,服役二十天。

在莊園喝了杯茶,皇帝的衛隊也來了。

要是留在關中分的地不多,但稅賦卻都是一樣多,不如給地主家做佃戶。

“不是退租,是重新簽份租契,你不是想多租點地嗎,你之前說是想再租二十畝租田是吧?

我乾脆再給你二十四畝,湊個六十畝整,租額呢改一下,是按我武家慣例,夏糧收割後,收多少咱二一添作五,各取一半,豐年最多也畝租不過一石,

若是歉收,也按比例減租,秋季作物不再收租,也不額外收其它禮。

地主,

“均田製難以實行,租庸調製更不適應現狀了。”

天下還有四成的人口,其實無地,一部份在城市坊郭從事手工業等,絕大多數散居農村,以租佃土地為生。

所謂一丁百畝地,八十畝口分、二十畝永業,也就是個大餅。哪怕是最初運氣好趕上了,分到地的那些人,死後這地其實也很難說真能如實繳還口分田,因為人死了也還有兒孫,這地實際上仍是繼承了。

然後地稅,就是如現在的義倉糧,按田地等級、數量,按畝征收。

裴寂莊子抄沒後,這季夏糧是要交給官府的,夏收過後,這地才算正式屬於武懷主,現在皇帝特免去了大家這季租子,而武家又不收秋租,因此大家今年相當於免租一年。

“陛下,臣之前為度支使,派人清理戶籍田畝,發現大唐地主官僚占總人口不過百之六七,但所占土地卻占全部田地的百之六七十。

僅收夏季主糧一半糧,且最多一石,不要其它副產品,更不要秋季作物的收成,這已經是非常良心的了。

可等定好的契約推到麵前,讓他按手印的時候,他才回過神來,忙不迭的就按了手印,

均田製其實已經推行不下去了,有名無實。

果然看到先前在他家吃窩頭的那三位,如今更換了衣服,尤其是中間那位更是換上了四團龍紋黃袍。

哪怕有良田萬頃,頂多也算一丁兩石來收而已。

均田製聽起來很美好,但在北朝時戰爭頻繁,人口損失嚴重,土地很多,有條件均田授地,甚至那時連耕牛和奴婢、婦人,也都能分到地,但如今大唐天下一統,均田製卻不好實行了,甚至在隋朝時就有嚴重問題了。

其中占總人口不過千之二三的大地主們,占田卻達百之四五十。

老師曾經教導過兒臣,說過木桶短板,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木桶最長的板有多高,而是取決於木桶最短的板有多高,

現在最多收一石,則意味著如果夏糧收獲兩石以上,則租額不到一半,佃戶能留到手的更多。

老漢起身,“大恩大德無以為報,武相公若是不嫌棄,便把小老兒家的丫頭留在身邊端茶倒水服侍吧,如今也十二三歲了。”

義倉糧這兩年還不斷有人上書要取消,或是改成戶等征收限額五石等,本身就是觸犯了這些貴族地主們的利益的。

鄭老漢有些誠惶誠恐的來到莊子,事實上現在都還有些腦子嗡嗡的,一名皇家禁衛騎士來到他麵前,“鄭伯,聖人和太子召見,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